马明月:粤桂梧州

粤桂梧州

作者 | 马明月



梧州在广西显得有些另类,像是领养的孩子。她的神奇在于,地界在广西,文化却靠近广东,是粤语和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今天的梧州曾经有座广信县城,是古苍梧郡的治所,谓“广布恩信”,管抚岭南。古时行政区域划分就从这里划线,简要地说,广信以西为广西,广信以东为广东。今天的梧州人喝靓汤,吃早茶,讲白话,生活习俗和心理上更接近广东,到广州比到南宁更便捷,这是一座最不像广西的城市。梧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红淳樟香的六堡茶,成规模的岭南、西式风格混搭的骑楼群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就像一个迟暮美人,年华逝去却还风姿绰约,自有她的魅力所在。

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紧邻广东,脉通筋连。历史上广东是出思想,出领袖的地方,对广西影响甚大。广东人洪秀全到偏僻的广西桂平金田村传销“上帝会”,把当地人忽悠起来,折腾了一个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孙中山先生以广东为大本营,领导反清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北伐,开创民主革命新纪元。而广西大哥不光会唱山歌、嗦米粉,也有更彪悍的人生,有这样一句话说广西仔的刚猛:广西狼兵雄天下。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发迹地就在玉林和梧州,这两个地方都靠近广东。新桂系的崛起,有两个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广西人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玉林容县人马晓军,被称为“新桂系教父”,其开创了广西陆军模范营,培养了一批军官骨干,创建了战斗力颇强的新桂系军队。还一个就是梧州人李济深,这就更了不得了。他是国民党元老,粤军第一师师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还是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有“全国陆军皆后学,两粤名将尽门生”的美誉,尤对广西同乡厚爱有加。李济深对于李宗仁、白崇禧、黄少竑为代表的新桂系在政治上引导,军事上支持,经济上扶植,对其统一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大本营和其后的崛起,起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新桂系的准核心人物。广西仔李济深在广东、广西都能受到尊崇和拥戴,不是偶然的,是其“高贵的品格和诚挚待人的作风”(白崇禧语)所致。李济深先生的故居在今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距梧州市区40多公里,我专门去凭吊了一下。李济深先生穿过历史云烟从泛黄的照片中向我走来,年轻时的他,英武,俊朗,刚毅,在今天来看是绝对的帅哥靓仔。故居展馆有一联李济深先生手书集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句:“好随汉将收胡土/去草军书出帝乡”,充满家国胸怀和纵横天下的壮士之风。笔墨则具南国书家赖少其之韵,拙雅朴厚,富有金石味。

马明月:粤桂梧州

被称为“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的梧州,历史悠久,位置优越,浔江、桂江交汇为西江,直达珠江,是有名的黄金水道和商贸重镇。江河传播维系着文化血脉,增强着大河上下人们的归属感。梧州的繁荣始发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翻一下资料,我们就会从心底竖起拇指钦佩一番:明成化六年(1470年),被钦定为第一个两广总督府,那时梧州就成为两广政治、经济、军事中心。1897年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1927年梧州市政府就成立了,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1929年一度还成为广西省的省会,广西第一所大学广西大学也是1927年在梧州创办的。仅这些就让梧州在广西的地位闪闪发光,让梧州人对自己故乡的往昔生出许多自豪,由不得就忘情地夸饰起来。

要说梧州什么最有标志性,那一定是骑楼了。在河东老城区,看到成片古色古香、充满岭南特色和西洋韵味的骑楼群,会让你有进入年代剧场片厂的感觉,时光一下回到过去。在这之前,我在北海市老城区珠海路上看到保存完好、尚成规模的骑楼群时,心中还赞叹保存了这么完整的文化遗存。而到了梧州大街上看到纵横交错的骑楼群时,就感觉是大小巫之见了。它让我不由想象昔年这里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不可一世的繁盛。梧州保存了全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骑楼群。有20多条骑楼街道,最长的有2公里之多。中山路国泰广场大东路口竖有一大牌坊,上书“中国骑楼城”,叫板整个岭南。位于西江边的新西酒店,楼高7层,欧式风格,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梧州最高最豪华的酒店,在广州、香港都很有名气,并辐射到在东南亚,现在看来依然很气派。风云际会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各色人等汇集,龙蛇混杂,上海滩斧头帮帮主、被称为暗杀大王的安徽人王亚樵,就是在这个酒店命陨于国民党特务枪下。

这些骑楼兼有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特点,中西合璧,多元共存。中式传统浮雕、砖雕花饰图案,西方建筑细节罗马柱、圆拱形窗等随处可见。这种融合性的建筑文化见证着梧州“百年商埠”曾经的辉煌,说到底是广府文化中开放性和创新性传统和面对外来文化开放、兼容的态度的结晶。开放才能发展,交融才有繁荣,包容才会多样,历史和现实不断在强化这个道理。

梧州有一道名小吃是冰泉豆浆。豆浆油条,再普通不过的市井大众食品,在梧州铸成成了一张闪光的名片。梧州朋友老陆告诉我,梧州不产豆子,梧州豆浆有名,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冰井泉香”的井水和十分讲究的豆浆制作工艺。我想还有梧州人的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经营水平,才化平常为神奇。老陆说,来了梧州要喝冰泉豆浆,不然会有遗憾的,让我一定体验一下。他说每天喝冰泉豆浆的人很多,要提前预定好。能把一种市井小吃开成酒楼的格局,喝豆浆还需要预订,只有梧州了。

冰泉豆浆馆在白云山脚的冰泉冲,两层楼建筑,里面有好几个大厅,据说已有60多年经营历史。一大早赶去,已是人头攒动,排上了长队,慕名而来不仅仅就喝一杯冰泉豆浆。在一间朴素的包间,老陆请我喝了个广式早茶。既有简单的油条包子,也有精致的广式点心,当然少不了天下闻名的冰泉豆浆。其特点是豆浆浓度高,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有点像吾乡纳曼别克家酿造带着奶皮的酸奶。豆浆滴在桌上成珠不散,谓之“滴珠豆浆”。不过,说实在的我对冰泉豆浆并没有期待中的特殊感受,感受深的是喝早茶的气氛和仪式感,享受那个散漫悠闲的过程。

马明月:粤桂梧州

生长在梧州的老陆更像个广东人,讲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个子高大,性情温和,说话低声。老陆不动烟酒却痴茶好茗。忙完公事,天黑下来,老陆一定会带我去一僻静茶室,带上自家六堡老茶,让茶室的小姐姐焚起香,泡上茶,三五人轻啜慢饮,谈天说地,直到两腋生风,脊椎生津,通体舒泰。喝了半天竟没有尿意想上厕所的意思。老陆说,这才喝到位了,茶性渗入体内,而不是直接化为尿排出,这也是判别叶茶优劣的一个标准,好茶的精华都会被体内吸收的。老陆给我普及茶知识,如数家珍地讲了六堡茶的源流、种类和品评,一晚上我都浸泡在茶香的氛围中,没有喝酒,却有微醺的感觉。

广西以六堡茶而闻名,而梧州则是六堡茶的祖地。六堡茶的历史可与苍梧郡历史比肩,至少有1500多年历史。六堡茶的原产地在苍梧县六堡镇,距梧州市60公里。广西六堡茶的兴起,还是广东人助力结果。广东人爱茶、嗜茶,把吃饭都称“喝早茶”,其消费茶水的生活习惯,促进了六堡茶在广东的消费和六堡茶的兴盛,直接拉动了近代六堡茶的大规模生产和运销。当年大量广东商人逆珠江、西江水而上,到六堡山区设庄收茶。每到产茶季节,商人们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将茶叶装上尖头船,经小河小流辗转进入西江之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港奥南洋各地,这就是当年所谓的“茶船古道”,广西人将它与“茶马古道”相媲美。据记载,抗战爆发前,六堡茶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六堡茶也已深入到广东民众的心中,成为沿江很多地方的日常用茶。

老陆给我科普了六堡茶的基本知识。早先,六堡茶是大多遵循传统制法,即将毛茶蒸软后踩压入箩,经晾置陈化后再上市销售,这种六堡茶称为“农家茶”,亦称“古法六堡茶”。它的生产周期长,产量低,不易规模生产。上世纪50年代科研攻关解决了快速发酵工艺,才有了渥堆发酵工艺茶,生产周期和生产规模等都有大的改观,茶的品质也有新的提升,汤色深厚,苦涩去除,滋味变醇。现在市场上喝到的大多是这种厂家茶。

老陆还带我去到位于市区鸳鸯江畔一茶厂亲自体验了一回,了解六堡工艺茶的生产流程,参观仓储发酵的茶窖和木板仓。这个茶厂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年代悠久,有着“中国六堡茶工业摇篮”之称。老陆说,市场上的六堡茶主要是这类茶厂生产的渥堆发酵工艺茶,也叫“厂家茶”。厂区里有数座年代悠久的恒温茶窖和木板仓,这也是六堡工艺茶制作化羽成仙的关键设施。茶窖与木仓在六堡茶的整个陈化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六堡茶中的醇厚的“槟榔香”,就是木仓窖藏的结果,一般需要窖藏存放10年左右才会陈化。这和酒的窖藏陈化道理似乎是一样的,优良的品质都要经过默默锻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进了厂工作区大门,有一大的储水罐,旁边放满了瓶瓶罐罐,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竟是浓郁香淳冒着热气的六堡茶!厂里负责人说:这是厂里给职工的福利。也真是靠山吃山,靠茶喝茶了!

老陆算是老梧州人了,家里有亲戚专门种茶、制茶。他说,还是传统制法六堡茶好,自然发酵,自然陈化,味道也天然,不过产量少,价格高,属小众茶。老陆每年都精心挑选储存一些古法制作的农家茶,自己留存下来喝的。他将两包珍藏数十年农家老茶赠送于我,像个哲学家似地对我说:农家茶和工艺茶,一个有传统的韵味,一个跟上世代风气,都喝一喝,不管你喜欢哪一款,岭南的味道都在里啦。

马明月:粤桂梧州

梧州历史悠久,古之苍梧,便是今之梧州,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打住打住,俱往矣!曾经是广西最有活力的繁华城市,如今东边西头都不受待见,经济文化存在感都很差。用老陆的话讲:“广东不亲我们,我们不亲南宁”。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在他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对自己故乡城市有段描绘,大意是:历史上高度的荣耀辉煌,而现在都失去了,只剩下那种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和废墟。这些在提醒着伊斯坦布尔人再也难以恢复过去的荣光,渗透在这座城市的是深深地“呼愁”。呼愁,土耳其语中“忧伤”的意思,是心灵深处的失落感。梧州人对于曾经有过的辉煌荣耀和今日的衰落和寂寞,是否也有这种失落和忧伤呢?

岭南有一种鲜艳的花叫做刺桐花,“开时烂若红霞,风吹色愈鲜好”,一簇簇似红红的小辣椒,张扬耀眼,这种花又称苍梧花。《异物志》云:“苍梧即刺桐,岭南多此物,因以名郡”。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个和梧州历史文化联系紧密的花木,却没有成为梧州的市花,这让我一个外地人都扼腕长叹。梧州市花是宝巾花,也即是三角梅,这种花在广西各地和米粉一样普遍,在闽粤一带也随处可见。舍刺桐而择三角梅作为梧州市花也不知是个什么梗?颇令人费解。问老陆,他王顾左右言他说,喝茶喝茶,都要凉了,这茶味道还不错吧?

马明月:粤桂梧州

马明月:粤桂梧州

马明月:粤桂梧州


(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END—


【本文作者】马明月,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作品等,出版有散文集《天山明月》,现居乌鲁木齐市。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梧州   骑楼   刺桐   两广   苍梧   西江   陈化   市花   早茶   广西   岭南   广东   豆浆   美文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