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江浙沪地区又到了一年一度最难熬的时间了——黄梅天。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持续连绵的阴雨、高温潮湿是梅雨季的主要特征,天气也日益闷热。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进入夏季梅雨季后,空气“湿哒哒”的,让人浑身难受。特别是在南方,闷闷的黄梅天里,天气气压比较低,空气相对稀薄,加上空气中湿度上升明显。所以梅雨季节,我们要注意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小心预防“黄梅病”。


01运动锻炼

对于热爱健身的人来说,一天不运动,便觉得难受。在梅雨期间这段特殊时期,选择运动的时间和运动方式也需要注意。


运动时间有讲究

运动时,人体出汗后细小的水珠覆盖在人体皮肤表面。而汗水和空气中密集的水分“遮”住了毛孔,体内温度上升,却又无法迅速从体表散热,导致体内温度居高不下,使得人体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的能力下降,血液中氧气容易供应不足,进一步引发健康问题。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在黄梅天里,昼夜交差之时是户外运动较好时机,温度、湿度和气压都会比较适宜。比如户外跑步的较好时间是早上6至7点和傍晚6至7点。


运动强度适度调整

最近刚进入湿热的梅雨季不久,我们可以适量地减少运动量,这样能够让身体和心脏更加舒适地运作。一般在两周的适应后,我们的身体会逐渐适应湿度大的天气,更好地散热,进而更好地提升耐热能力。

但尽管环境湿度较大,还是要注意身体的补水需求。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运动后的特殊防护

梅雨期间因空气湿度大,所以真菌异常活跃,各类的皮肤病容易在身体各个部位蔓延,特别是不容易挥发汗水的私密部位。黄梅天期间,在运动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身体干爽,在清洁身体之后尽量穿着透气的装束,以挥发运动后残留在身体中的热量。


02饮食营养

民以食为天。在这种不太舒服的季节里,我们更要注意饮食的调节,以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可能性。

“饮”。一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为了追求冰凉清爽的感觉,过度依赖冷饮。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只图一时之爽。平时体质就偏于阳虚的人就更要多加小心了。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食”。运脾祛湿,是黄梅天养生防治的重点。究其原因,其一是暑湿之气盛,而湿邪困脾,易阻碍脾胃之阳气;其二是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多,而寒凉伤胃;其三是夏天喝水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黄梅雨季的饮食,应注意低脂低糖、清淡少盐,即性质平和、热量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和膳食。同时适当通利、消脂利湿,比如萝卜、冬瓜、芹菜、绿豆、赤小豆,薏苡仁等。忌大量食用各种易于留湿的食物,如甜点、海鱼、冷饮,以及油腻厚味、辛辣食物等。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另外湿热的黄梅天里,霉菌滋生,食物特别容易变质。为了避免“病从口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菜要烧熟烧透,尽量每餐做的食物一餐吃尽,实在吃不了的也要及时冷藏,以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变质。冷藏的食物重新烹调的时候,也一定要烧熟烧透。


03健康卫生

低气压 需警惕

黄梅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胸闷难忍,还常常伴有喘不上气的情况。黄梅天气压低,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可以试试午睡小憩,晚上切勿熬夜,有意识地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学习做深呼吸练习,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勤换洗 除霉菌

潮湿闷热的环境最适合霉菌的滋生,这会诱发过敏性湿疹等皮肤问题,甚至会引起一些过敏性的哮喘。螨虫主要滋生在起居环境中,比如沙发、床单被罩枕头、衣物中,然后螨虫喜阴不喜阳。所以在黄梅天我们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洗勤换,保持室内无尘清洁,防范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家里多准备些干燥包,空调打开排湿功能,尽量保持室内的干爽环境。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心情好 免疫强

在黄梅季节阴雨天气,不少人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觉得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或者容易发火,严重的甚至则出现焦虑抑郁、心慌失眠。平日能够通过自我调整控制好的情绪,往往因为阴雨天气而失控、爆发出来。特别当多个阴雨天连续出现时,负面情绪会不断积累加剧,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或心理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保持一个良好心情,记住,天气只是外因,关键还是我们的自我调节能力。黄梅天只是自然现象,并且它只是暂时的,终究会过去,记得活在当下,学习与雨季共处,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试试瑜伽冥想,呼吸练习,让自己的心情平稳下来;给家里添置些颜色明快的小物,调节日常居家的气氛;平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加强锻炼,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和一个强大的心智等等。

黄梅天来了,护心护体,预防“梅雨病”

图源:网络

总而言之,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身心上调整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对抗黄梅天制胜法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黄梅天   梅雨   氧分压   梅雨季   寒凉   霉菌   阴雨   湿度   美文   情绪   食物   身体   天气   环境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