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办公大楼围成的小院内,东南西南角各有一处小竹园。平常留意观察的话,今年又冒出了许多新枝,不大的竹坛已经显得非常拥挤。写文章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北方这座安静的海边小城生活,能够看到竹子机会很少。刚刚打开手机看了看,前天的一篇随笔,头条的展现(推送)量已经突破100万(121.7),虽然阅读量仅2688,说明大家深有感触,所以内心倍感欣慰,于是有了这篇路过竹坛驻足片刻的随笔。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据记载,竹子的种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削竹为简,书墨记事,是书籍的前身。汉代蔡邕用竹制成笛子,吹出悠扬悦耳清亮圆润的乐声,后来人们又用竹子制成了二胡、京胡等乐器,在我国独特的民族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竹子已经被制作成各色各样的物件,比如:筷子、书签、凉席、竹篮、躺椅……。江南人的生活可以说与竹子息息相关,日常用品常见竹子的影子,筛子、竹篮、竹筒等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古代人同样非常喜爱竹子,据说每年还定有“竹醉日”。宋代《岳阳风土记》上载:“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中所谓竹醉日也。”陆放翁赋诗云:“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何秀、刘伶等七位名士常喜一起啸聚竹林,他们在竹林里或坐或卧,放浪形骸,抚琴歌咏,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被时人称为“竹林七贤”,传为佳话。

我国有“竹子王国”之称。苏东坡:“宁可食而无肉,不可居而无竹。”终于明白记忆中,为何巷后、屋脊等地方,好多人家的正屋后有成片的竹林。儿时,还常常偷偷扒开栅栏,砍一根竹子当作鱼竿。每到端午节前,玩伴们都会约好去竹园里捡拾竹笋成竹后掉落的叶子,回去洗干净后,撕成条再打结拼接起来,以备包粽子时捆扎用。那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家家户户包粽子捆扎用的都是竹叶。偶尔也有用稻草、麻绳、麻皮绳之类的。不少人家至今仍然保留了使用竹叶的习惯,大概这也是一种流传的乡土文化。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不少文人雅士赋诗咏吟,讴歌竹子的虚怀劲节刚直挺拔,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尤其是诗人杜甫,对竹子可谓是情有独钟,一生中写了许多赞美竹子的诗歌,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咏竹诗云:“华轩霭霭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辛分苍翠拂波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赋诗吟竹:“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此外,还有白居易的《养竹记》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文学诗篇。

同时,不少才子才俊,借吟诵竹子为名,抒发内心的抱负、感叹或不得志。如清代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张墨竹图上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短短四句诗,把自己“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刚直不阿的七品芝麻官,忧国忧民的赤诚跃然纸上。王安石也曾吟竹来暗喻自已推行变革仕途上的坎坷命运:“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自古以来,竹、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竹子浑身是宝,生来就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皆可用。它们既美化了环境,让人触目青翠,亮了视野,美了心境,滋养着身体,奉献着一切,倾尽所有,倾尽所能。它们不惧风吹、雨打、严寒、酷暑。而是一往直前,向上拔高,直至长成翠竹,屹立挺拔,傲视苍穹。“胸有成竹”,它们生动的外表,美化的形象,青翠的颜色,自强的品格,历来为诗人题咏,画家描摹,工匠雕刻,伴着一个个季节的轮换,不断前行。李白诗云:“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浦柳凋,贞心常自保。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空竹无心,能纳百川。这应该就是竹子特有的精神,竹子可以让人做成乐器;又可以让人做成家居用品,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竹子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倾听着曼妙竹音,任凭吹竹弹丝的音韵调节心境,心情逐渐舒缓时,又有谁不能为竹子的品格称好称快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过连日的阴雨天气后,终于迎来阳光明媚的日子。院内一角的小竹园,竹叶清新欲滴,竹枝随风摇摆,竹竿相互依偎,微风吹过,频频点头,沙沙作响,奏起了这个初夏最美的乐章。

2021.5.17 13.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绵竹   湘江   竹林   岁寒   竹篮   疾苦   竹叶   青翠   脍炙人口   宋代   竹子   院内   挺拔   品格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