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只做一件事

曾国藩:一生只做一件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


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真正实现了至高的人生追求——圣贤。


“圣贤”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有什么秘诀吗?


壹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比如,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里面包含了起居、言行、读书、修身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每天对照,检查反省,鞭策自己。


分解成小目标不是什么难事,大多数人都计划过每天做一些事,比如每天读一首诗,每天背一个单词,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总结自己的得失……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坚持了下来,一个月,一年,三年,坚持三五年的恐怕在某一方面有所成了。


贰 勤+诚=无事不成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大意是以勤奋作为的根本,并且一心一意地辅佐它。能做到勤奋那么即便是柔弱也必定会变得坚强,即便是愚蠢也必定会变得聪明。而用心真诚就能达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效果。


勤奋加坚持,可以让人变得不凡,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并不怀疑,那么,需要做到多么勤奋呢?


其实他已经说了答案。


叄 人一能之,己百之


“虽柔必强,虽愚必明”曾国藩这半句引自《礼记•中庸》,原文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大意是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这就是答案。


曾国藩同时代的左宗棠、胡林翼甚至他的弟子李鸿章比他差多少?没有差多少,甚至在某些地方强过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也有家书,为什么跟曾国藩的家书不可同日而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曾国藩家书》写了多久?从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时间,近1500封。内容涉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时间之长、内容之多,古今中外,有人及乎?

在践行自己目标的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惰性、拖延。


肆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或许,我们可以从百丈禅师的故事中有所启发。


百丈禅师晚年时,依然耕作不休,他的弟子们过意不去,就偷偷将他的农作工具藏了起来。他找不到工具,一天没有出去工作,就一天不吃饭。百丈禅师这便有“一日不做,不日不食”之语,以此勉励后世。


最后,以曾国藩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绳锯木断   修齐治平   事无大小   农作   禅师   家书   圣贤   美文   柔弱   大意   分解   勤奋   坚强   聪明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