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见外,要不得

如此见外,要不得


“臭外地的,上北京要饭来了,狂什么呀。”近日,北京一女子在公交车上指责谩骂他人,因为车上一年轻女孩没有第一时间给她让座而大声指责,还自称是“正黄旗”。

6月8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通报称,5月27日8时许,涉事大妈闻某珍在乘坐856路公交车期间,多次使用歧视性语言谩骂他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闻某珍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北京是人民的北京、人民的首都,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不是那个人、那群人、那类人区分高低贵贱的标签!那些沾着人民城市的光,拿城市抬高自已身份的人,是谁给你的权力和胆子辱骂人民、侮辱百姓、歧视农村!

无独有偶,某市区在一次电视问政民意投票中,一些区域把“票数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外地人太多,言下之意就是外地人的不关心;同样在城市管理的一些问题中,也有人把外地人、乡下人难管作为原由之一。这种分彼此、划界线、有偏见、作否定的意识要不得。

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应该都是“一家人”,谁都离不开谁。

歌曲《大中国》唱的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56个民族本是一家人。

外地人到城里,就相当于我们走亲戚,城里人理应热情相见,以礼相待。至少不能排斥,不能冷眼,不能欺穷。当然,也有个别不想待见的。

“城乡一体化”也正在拉近城乡距离,部分城市扩容也正欢迎外地人的加入,人才竞争同样也在拉入外地人。这些都将淡化“外地人”的标签。

消除歧视才能包容“外地人”,放弃偏见才能尊重“外地人”。一些城里人歧视外地人的穿着土鳖、说话土气、举止土俗,认为大煞风景。殊不知城里人吃的,正是这带“土”的外地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给种出来的;城里人用的,正是这些带“土”的外地人以廉价劳动力为代价做出来的;城里人住的,正是这些带“土”的外地人冒着严寒酷暑、冒着生命危险建起来的。

没有了这些“外地人”,城市的高楼大厦、企业工厂、交通设施,发展有那么快吗?当城里人在家在办公室冬暖夏凉的时候,是谁在熬热受冻;当城里人旅行休闲的时候,是谁在加班加点的忙碌?城里的苦活、累活、脏活,还有危险活,不大都是“外地人”干的吗?说实话,外地人对城里人吃穿住行的贡献率是相当高的。


如此见外,要不得

外地人也从来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功劳,他们只是想来城里挣钱补贴家用,让生活过的好一些,因为种地根本就让他们优裕不起来。否则,谁愿舍家离子来受这般苦?谁愿拖家带口来这里挤简陋的工棚?

其实,过惯了本土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天然氧吧的“外地人”,还真不习惯城里人的生活,只是身不由已而已。当然,也有极个别外地人不守规矩,不守本分,坏了“外地人”名声。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否定、排斥绝大多数外地人。

外地人同样离不开城里人,城里人产出的是知识,输出是科技,传达的是理念,提供的是服务,贡献的是消费。值得外地人学习、借鉴和追求、奋斗。

不论城里人,还是外地人,大家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家庭,只是地域环境不同、职业分工不同,都享受着同样的公民权力和义务,在人格上没高低贵贱之分。

现在农村人到城里安居简单,城里人到农村落户反而更难,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难处。愿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共处,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别见外,城里城外“一家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黄旗   山川   见外   要不得   乡下人   贵贱   城里人   外地人   偏见   美文   北京   中国   城乡   城里   外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