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调查思考


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调查思考

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既要管住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又要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注意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澄清,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不担当不作为的主要表象

望闻问切细思量,对表病症好下药。如果给“不担当不作为”画个像,从宏观上归纳,从广义上概括, 主要表现为“四种状态”:

第一,担“空担子”

一是口头上担了,行动上没担。光说不做,说的比做的好,指手画脚,看不惯别人言行,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二是职责上担了,责任上没担。定责定岗定人了,职责清晰,但从职责到责任的转换不到位,导致责任空转、虚转。

三是纸质上担了,落实上没担。重视本本主义,喜欢纸上谈兵,过度的台帐资料,落实到底、落地见效不够。

第二,担“轻担子”

一是担了,但担的不多。人多工作量少,工作不饱和,分工不科学;事多出力少,精力不集中,能力不够用;个人不主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二是担了,但担的不实。腿到眼没到,巡到没查到,走到没看到,说到没督到,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担了,但担的不重。拈轻怕重,避重就轻,上交矛盾,下推责任,难事畏难,急事不急,棘手事怕棘手。

第三,担“假担子”

随着作风纪律越来越严的高压态势,担心问责和被问责,担心出事惹事,认为多做多出事、少做少出事,致使一些同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一是怕出事,不愿担能躲的躲,能闪的闪,做做样子,走走形式,不担事,不担责,明哲保身。

二是怕惹事,不敢担现在,有的群众动不动就投诉、重复投诉,甚至恶意投诉。对此,有的遇事和稀泥,当老好人,怕得罪人,遇事睁只眼闭只眼。

三是怕难事,不会担。能力短缺,想干不会干,想担不会担,满足于一般性工作,满足于事务性工作,满足于简单容易的工作。

第四,担“虚担子”

从平时观察、督查和了解的情况看,我们有少许同志,偷懒耍滑,自以为是,不把组织纪律放在眼里。

一是在职不在位,耍“小聪明”不担。个别老同志认为车到码头船到岸,该停停步、歇歇脚、松松气了,要么迟到早退,要么不来上班,总以为没人发现,人不知鬼不觉。

二是口服心不服,使“小性子”拒担。个别问责受过处分的同志,怨天尤人,工作抵触化、言语情绪化、精神萎靡化,消极怠工,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三是眼高却手低,使“小心眼”虚担。个别同志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达不到个人意愿和目的,就摞挑子、甩担子,意气用事,说三道四,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第五,担“脏担子”

从查阅近年来的一些案卷和通报看,当前总体形势较好,但在过去一两年还有极少数的人功利思仍然比较想严重,纪律观念淡薄,作风不纯不洁。一是没好处不担,二是没甜头不担,三是没报酬不担,这种人像“小偷”,又像“叫花子”,总是想搭便车,打擦边球,讲条件要待遇,要么主动伸手要,要么找别人施舍,乱担当乱作为,严重影响了作风形象。

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行为

如果说上述四种状态是一个宏观概念的话,那么下面就算是微观体现了。随着调研的深入,由表及里、由形到行来观察分析,具体到一人一事,不担当不作为大可归纳为“懒担当懒作为、慢担当慢作为、不担当不作为、乱担当乱作为”这四种表现,具体讲有以下“六种行为”:

一是消极应付做“虚晃子”少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干事创业激情不足,安于现状,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只求合格不求更优,甚至有个别同志认为“只要薪水不少其他都无所谓”。从一些投诉件中发现,我们有的同志,由于种种原因有草率回复的,有欺骗回复的,有搪塞回复的,有拖延回复的。这当中有的是怕得罪人,有的是怕麻烦,有的认为属于遗留问题与己无关,还有的纯属工作不负责任,打马虎眼,不想担事。

二是虎头蛇尾搞“半拉子”有的同志面对熟人不好下手,执法缺位;有的同志遇到矛盾就讲客观,半路熄火;有的同志碰上困难就找领导,等靠要拖;有的人以“暂无政策”为理由,片面生硬地套用文件,底气十足地拒绝解决群众诉求。导致有的小问题演变成了大问题,有的当时想办法或加把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转化为遗留问题,有的个别问题漫延为群体性问题。

三是推诿扯皮推“磨盘子”。从责任分工看,要么责任边界不清,遇事踢皮球踢来踢去,遇事打乒乓球挡来挡去;要么是责任分的太清,各自为阵划“三八线”,自以为是,只管自已的“一亩三分地”;有的人以“层层传导压力”为借口,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下级和基层。组合拳难打,就打太极拳,导致一些遗留问题难解决,同时也容易造成新的遗留问题。有的主责和牵头单位,因主办、协办、督办不力,导致工作折扣,而找客观、找借口,到最后兜底的还是自己。

四是体制缺陷喊“空嗓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矛盾困难都集中到基层这个层面,而一些矛盾和困难,仅凭基层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上级政府拍板、需要上级领导牵线,需要上级主管搭桥,需要职能部门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从纵向看:由于上下衔接不顺畅、工作指导不到位,导致工作闭环中的“中阻梗”;从横向上看,机关与基层帮服不到位、部门与部门协作不密切,导致一些工作成了“夹生饭;从担当看,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棘手问题上,少数单位、部门和同志,担心吃力不讨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绕则绕,导致一些工作成了“烂尾楼”。

五是过度留痕重“本本子”。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说的是干工作的那股子劲头,表现出的是担当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同志理解偏颇,变成了纸质留痕,检查衡量工作以台帐论英雄,以台帐论政绩,上面要求留痕,下面被动留印;上面重视留痕,下面喜欢留印。从而导致本子、文件、资料过多过滥的“过度留痕”。比如,绝大多部门为此都设有专门的台账员。这既浪费了人力,又分散精力,结果台账一大堆,落实差大截。其实,最好的留痕是解决问题,群众满意。


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调查思考

不担当不作为的有效对策

凡事必有因果,分析出现不担当不作的原因,主要内因还是思想问题、态度问题和能力问题所致,缺乏干事创业的才情、激情和感情。

一是担当作为需要信念支撑,必须培树初心使命的魂魄。关于担当作为,其实质是一个思想、态度和作风问题。党员干部自然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在这个前提下想干事愿干事自然就愿担当愿作为。所以,要解决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就必须在教育引领、党性锻炼中强化守初心担使命的信念,做到“三融一转”:自觉把个人的初心使命融入到党的初心使命,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价值体现,把个人的进步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观,真正实现由小我、本我到大我的转变。

二是担当作为需要能力保障,必须增强本领恐慌的危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有多大能,就进多大门。想干事愿干事必须能干事,能干事是担当作为的前提。所以要解决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必须在提高党员干部能力上做文章,提高具备担当作为的“资格”和“本钱”,在把好招录入口关,选拔任用关、学习能力关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严格组织称职培训、岗位轮换、学历升级等制度;建立健全能力倒逼机制,推行和落实竞争上岗、按能分配、末位淘汰、劝辞劝退等制度。让那些“休养生息”的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

三是担当作为需要精神动力,必须强化牺牲奉献的精神基层直接面对民心民生民事,天天面临的都是脏活、苦活、累活,得罪人的活,经常是周无礼拜、年无假期。在这种环境和情况下,要想有很好的担当和作为,必须要有一种牺牲奉献精神,重点是要挖掘和发扬好“三热爱”和“四特别”精神:“三热爱”,即热爱基层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城镇村湾;“四特别”,即特别能坚守(坚守初心、坚守使命、坚守岗位)、特别能吃苦(艰苦、辛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战斗队、突击队)。

四是担当作为需要激励后劲,必须树立人文关怀的思想要想马儿跑,还得让马儿吃够草;吃得了苦头,还需尝得到甜头。我们既不能让一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冷落排挤;也不能让一些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因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失误而导致心灰意冷。对此,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区分对待,为干事创业者担当负责,既要从政治上激励,又要从工作上支持,还要有能力上的培养、经验上的历练、进步上的推荐,同时也要有探亲休假、节日假日等待遇上的保障、心理上关的怀,充分体现出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者撑腰解忧的组织关怀。

总之,担当作为问题,贵在自觉自律,培育激发“内在动力”;重在鞭策激励,保护褒奖“担当作为”;严在监督执纪,警示教育“碌碌无为”。同时,还必须有政策法规的优化。近年来,基层战线的同志在担当作为方面总体态势良好,敢于攻艰克难,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调兵遣将,打好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和翻身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基层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 “三新”的高标准、作风形势的高态势和党员干部的高素养,基层队伍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调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不作为   台账   初心   得罪人   担子   干事   棘手   美文   基层   使命   作风   同志   干部   能力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