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庙峔山岛掠影

中庙峔山岛掠影

中庙

中庙峔山岛掠影

湖中眺望中庙

中庙峔山岛掠影

巢湖远眺

中庙是座非常古朴的湖边小镇,位于巢湖市西南。身临其境,游人如织,湖风浩荡,八百里巢湖尽收眼底。走在临湖的街道上,右边是波光潋滟的湖面,湖中帆影点点,鸥鸟振翅;左边则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各式招牌上推介的巢湖“三珍”和“三白”,夸张地吸引着游人的眼球和味蕾。的确不愧是原产地,街上、湖边随处可见晾晒着的银鱼和虾米,而一些店铺的老板娘干脆就在门口挑拣那些刚刚加工过的白水虾。

姥山岛名称来源于“陷巢州”的传说,焦母为救乡亲,被洪水吞噬,化而为山,是为姆山。小岛幽居湖中,距离中庙并不算远,乘游艇或者快艇不会超过十分钟。拾级而上,很快就进入小岛的核心区域了。虽是初冬,但岛上依然林木繁茂,枝叶葱茏。我们一路走来,也许是初冬枯水季节的缘故,沿途看到的惟一一方池塘并没有多少水,多少显得有些黯淡落寞。回头看了线路图,才知那水塘叫老虎塘,名字固然威猛,但在我看来,眼下顶多算是一方水洼,离塘的标准似乎尚远。再有几方亭子,三友亭、望姥亭等, 直观也是一般,亭柱油漆剥落,朱颜老去,并无多少出彩之处,如果真要给它提升点档次,或许那些人文传说还有些韵味。岛上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叫文峰塔,又叫望儿塔,建于明崇祯四年,原有四层;清光绪四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委江苏补用道吴静芬续建三层完工。碑文介绍文峰塔高51米,133级,七层八角,塔内有砖雕佛像802尊和李鸿章等人所题石匾等文物。缘塔而上,到最高层又小心下来,我私下觉得这塔与故乡颍州的文峰塔并无二致,都与振兴文风有关,都有一段历史典故。或许,天下这许许多多的文峰塔,大抵如此吧。

岛上原住渔村的后面,绿树掩映之中,还有一座不太引人注目的华藏寺,又叫圣姥庙。寺院不大,里面仅有一位僧人和几位做义工的居士。倒是前厅门前左首的槐荫树算是有些名气,黄梅戏《天仙配》即在此选景。望着这两株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月老树,以及那树上被游人系上的象征着忠贞爱情的条条红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我们一行中午在一家叫友谊饭店的农家用餐。临巢湖,逛中庙,登姥山,当然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品尝湖中的地道美味,而这小岛上的渔家酒馆,显然就是最理想的所在了。巢湖闻名的水产本就丰富,鱼鳖虾蟹,特色美味,不一而足。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各式菜肴端上桌来,毛草鱼、马莲鱼、银鱼、刀鱼、白鱼、鲶鱼、鲤鱼、白米虾以及其他杂鱼等,简直就是一桌全鱼宴了。一番大快朵颐之后,临走时仍有人还念念不忘那岛上随处可见的渔家晾晒的各类鱼干。

我一直以为,现代人的所谓旅游,俯仰天地、品察万物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最核心的目的还在于休闲,就是给身心一次彻底的放松的机会。而姥山小岛的这次周末之旅,虽然时光短暂,但我们却安静从容,悠游自在,全不像如今令人头痛的节日期间那些所谓著名景点的仓皇之旅。一路过来,巢湖的浩渺广阔、水天一色,湖面的粼粼波光、鸥飞帆影,岛上的明媚阳光、美味佳肴,以及那沿途的湿地公园、浩荡罡风,都让我们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中庙峔山岛掠影

岛上文峰塔

中庙峔山岛掠影

中庙街道远眺

中庙峔山岛掠影

峔山岛远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之义   巢湖   帆影   银鱼   渔家   浩荡   初冬   波光   掠影   湖面   随处可见   岛上   小岛   湖边   游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