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苍蝇漫谈


吃苍蝇漫谈

网络图片

说起来恶心,听起来别扭,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有过吃苍蝇的经历。

固然,苍蝇并不好吃,吃苍蝇也肯定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所谓的吃苍蝇之类大多是无奈或无意之举,即便饿到发昏,恐怕也没有哪个会主动为之。而那种既吃了苍蝇又幡然醒觉的瞬间,或曰一个过程,那种欲吐已咽、欲罢不能的作呕的感觉,也许只有当事者彼时彼地才能深切而又凄怆地了然于胸。

大千世界,昆虫种类巨繁,很多早已成了人们的盘中美味。苍蝇也不过是众多昆虫中的一种,人们为何独对吃苍蝇的感觉抱有这样一种深深的厌恶、恶心、甚至难过的心理呢?这肯定与生活经验有着直接关系。在人们的视觉所及和思维深处,苍蝇从出生到成长总是出没于肮脏污秽之所,它根本就是追腥逐臭的代名词,甚至那种嘤嘤嗡嗡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就颇为不爽,当然就更不要说去吃它了。

事实上,所谓的吃苍蝇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恶心的感觉,在我看来,不在于是否真正吃到了苍蝇,更多的还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举例来说,实际生活中虽没有谁乐意吃苍蝇,但肯定有谁于饭菜之中吃到过苍蝇,这种情况,倘没有发觉,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略等于无。纠结的是,当你正兴致高昂地享用着一份美味佳品,突然发现其间躺着一只黑乎乎的苍蝇,情何以堪?想吃,肯定再没胃口了;想吐,又肯定吐不出来,纵是赶紧扫除污物刷牙漱口又何济于事!那种横遭破坏的胃口及心情无论如何是无法修复了。

我就有过几次吃苍蝇的经历。就个人经验来看,无论居于什么情况下,无论多么被动和无奈,却是每一次都揭示或者包含着一种生命状态,不由不让人感慨系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年刚刚毕业的时候。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提着一只盛满衣服和书籍的皮箱去未来的单位报到。在这个城市,单位不仅地处偏僻而且道路坑洼,甚至连个公交车都没有,往那边去的人,要么找一辆人力三轮车,要么只能地走。那年代农村出来的学生也真是苦啊,兜里没有钱,只能选择步行。走到一处三岔路口,我早已是人困马乏,头昏眼花。看到路边有一个简易的棚子下面有一家卖面条的摊点,旁边正有许多民工吃饭,我想也没想就蹙了进去,花两块钱要了一碗面条,立刻狼吞虎咽起来。正当晌午,太阳正毒,纵是浑身湿透汗流浃背也顾不得了。

吃到一半,在用筷子搅拌着挑起几根面条的时候,我忽然看见碗里躺着一只苍蝇,心里登时就恶心得难受。想找老板理论,想想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这路边野店老板会理会吗?再要一碗,又舍不得那两块钱,这父母的血汗钱也不容易啊。算了,马上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是隐忍一下,填饱肚子吧。这样想着,就一边偷偷地将那只苍蝇挑出去,硬着头皮逼迫自己继续吃下去,可是没吃两口,却见那剩下的饭汤里还有一只!这下彻底倒了胃口,却又不敢发作,只好付了钱,憋着一口恶气赶快走人。要知道那个时候,孤身一人的我,一看就知道是个穷学生,在老板眼里或许连那些当地的民工都不如,我能说什么呢?转念一想,这苍蝇也无辜啊,大热的天,却为了什么还要葬身这人见人烦的尘世的碗里!浮生不易,何止于人。

以后参加工作,迎来送往,私酬公宴,或大或小的场面也算都经历过,但吃苍蝇的事情却依然时有发生,只不过这个时候,人多势众不说,“上帝”的身份也让人底气十足。往往,一旦在哪个菜肴里面发现有苍蝇,立即就会有人理直气壮地找来服务员要求换菜;这还不算,要是客人不高兴,甚至经理都要出来赔不是。还有一种情形,我们虽未亲历却在报纸上能够经常看到,就是店家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会主动免单,让客人白吃一顿。好像范伟主演的一部电影里就有一段类似的情节,只不过那里面的道具仅仅是一根头发而已。这种时候,精明的商家都明白,一份菜或一顿饭都不要紧,顾客的口碑最重要,它们对顾客小心翼翼,不过是想着将来从他们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罢了。而对于顾客来说,其实并没有真正吃到苍蝇,但总归是找到了一种做主人的感觉。

就在最近,我又遭遇了一次吃苍蝇,其情其景,想想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那天早上在小区旁边的一个摊点吃早饭,要了一份包子和一碗马糊。这样的生活早已习惯了,因此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就在一碗马糊即将告罄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碗底有一个黑点。没有多想,直觉告诉我那大致是一粒豇豆的籽儿。这是个好东西。我轻轻地用勺子舀起径往嘴边送去。就在张嘴欲吞的一瞬间,突然发现眼皮底下勺子里的那个黑点不太对劲,仔细一看,哪里是豇豆,而是一只龌龊的苍蝇!当时胃里那种翻江倒海的感受,人说就像吃了苍蝇一般,真是一点不假。放下碗筷想要发作,想想这老板夫妇都是旁边的村民,农闲做个小生意维持生计,与他们也都是老熟人了,碍于情面,难听的话怎么出口呢?何况就算说了,老板说“好吧马糊免费或者再送你一碗”,又有什么意思?双方都不在乎那一碗马糊钱,而且它又不是什么大店老字号,小小的早点摊而已,又能得到什么可以抚慰肠胃的结果?恶心的感觉已经吞到胃里去了,想吐又吐不出来,只好哑巴吃黄连,啥也不说,付了钱轻轻走人。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些遥远的往事。小时候,夏天吃饭时也偶尔会在饭菜中发现有虫子或者苍蝇,小孩子情绪激动,又不懂规矩,总会立刻吃惊或兴奋得大呼小叫。而这个时候父亲往往表现的很淡定,他会一边用筷子将那虫子或者苍蝇轻轻挑开,一边顺势夹起一口菜连同那什物送入口中,佯装什么事也没发生,同时还会打趣说,可惜了,这可是一口营养丰富的美味呢……那个时候我们懵懂,总对父亲的行为感到不解。现在想来,三十多年前,人们的每一口食物都来之不易啊!父亲为了抚慰我们的内心而甘愿忍受那种感官的折磨,是否与他小时候经历过更多苦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经受过最艰苦卓绝的生命考验有关呢?也许是,也许,不一定是。

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现实生活中你不能保证自己不吃苍蝇,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吃到苍蝇;吃到苍蝇时你不一定知道,你知道时也未必就能说出来,或者吐出来。这情形,就像曾经风行于世的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一般。是的,苍蝇诚然是不招人待见的东西,它的身体里不知藏着多少病菌,所以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迹象要把它开发成美食。但是,人们对于同样百毒缠身的蝙蝠为何却趋之若鹜呢?果子狸、穿山甲、蚂蚱、蟑螂、蛆虫……好像什么都敢吃,什么都可成为美食。写到这里我忽然脑洞大开:以国人对于舌尖刺激的孜孜追求,有一天会不会真把苍蝇蚊子作为美食端上餐桌呢?还真不敢说。然而口无禁忌的结果,就是人们曾经看到的十七年前“非典”肆虐,现如今正在经历的新冠病毒全国全球蔓延!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本文,苍蝇固然令人厌恶,但吃不吃苍蝇,或许其间也包含着一种丰富的人生历练和生命哲学。套用《菜根谭》里面的一句话,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那么,吃得苍蝇则万无不堪。

2020.2.13.再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菜根谭   苍蝇   豇豆   摊点   黑点   勺子   块钱   面条   美文   胃口   美味   顾客   父亲   老板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