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第一个家:在日落黄昏时,看炊烟升起

在我有记忆以来,“家”的轮廓里大概是这样的——土坯房,前屋、后屋,中间有一个大院子。

站在后屋的门前,望向前院。

左边是爷爷家土坯房的后墙,右边是围墙。院子的右侧,有一口老井,井的旁边是一棵樱桃树。院子的左侧,还有一棵梨树,梨树的不远处是一个用水泥砌成的洗衣台。院中还有一方小水池。

人生中的第一个家:在日落黄昏时,看炊烟升起

图:那口老井

前屋分为厨房和小“客厅”。

厨房里砌了一个地灶,灶台上竖起一根烟囱,直伸到屋顶瓦片之上。灶台上安置了两口大铁锅,灶台下有两个塞柴火的洞口,洞口下面是通风口。炒菜、做饭时,便把农村常见的“燃料”塞进灶台洞口内,有时是干燥的稻草或者花生秧,有时是拾来的小木棍,或田间地头砍来的茅草。麦秆燃烧后化为一缕缕炊烟,从烟囱中徐徐溢出,飘散在空中。炊烟的味道,勾人心魄。

人生中的第一个家:在日落黄昏时,看炊烟升起

图片来源:网络

灶台左侧的墙角,置了一口老式大水缸。灶台右侧的墙角,竖着一面木制碗柜。听我妈说,这碗柜是她的嫁妆,还是她爸爸亲手制作的。原来我姥爷曾经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木匠呢!厨房的一面墙上,嵌着一枚小小的煤油灯。那个年代,农村里最常见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了。

前屋“小客厅”里的布置,我竟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貌似有一张小桌子,作平时吃饭之用;还有一个洗脸架,架子上搁着老式搪瓷印花洗脸盆,上面搭着毛巾,香皂放在专门设计的凹槽里。

后屋里有什么?

一间大客厅和卧室,有几间卧室我已经记不清了。卧室里应该是安置了床、衣柜、书桌等。大厅俗称为“堂屋”,靠墙居中摆放着一张供桌。大厅正中间有一张四四方方的大桌子,每逢客人来访时,便在大桌子上用餐。

人生中的第一个家:在日落黄昏时,看炊烟升起

图:后屋“碎”成了一块一块

走出前屋,会看到一片空地,农村俗称“稻场”。

每逢水稻、花生、棉花、芝麻、黄豆等农作物收获时,这里便是它们的晒场。除此之外,这里也是我们儿时嬉戏耍闹的一方“平台”——跳皮筋、打弹珠、捡石子等等。因为整个地面都是土,所以下雨之后,土会变成松软又黏糊的泥,一旦从上面走过,就会留下一串串脚印,鞋底还会糊上好多泥。农作物收获之前,若是遇上大晴天,大人们会吆着大水牛,拉着圆滚滚、沉甸甸的石碾绕着“稻场”将其碾压成平地。

后来,忘记是几岁的时候了,那个后屋倒塌了。因为土坯房本身的质量问题,年久失修,又怎能抵挡住大风大雨的侵袭呢?大人便把贵重、实用的家具,全都搬到了前屋。前屋没有后屋宽敞,但也勉强能够继续住下去。

人生中的第一个家:在日落黄昏时,看炊烟升起

图:厨房里的灶台

时间慢慢过去,前屋的后墙也因受到雨水的浸入,渐渐倾斜了。于是我妈找来一棵粗树干,抵在后墙上。因为刮风下雨,老瓦片覆盖的屋顶也变得脆弱了。每逢下雨,屋内便“滴滴答答”个不停,我妈还开玩笑说“外面下大的,屋里下小的”。我们不得不把空闲的盆盆罐罐放在漏水的地方,陪着它滴答作响。

……

三年前回到故乡时,已不见老屋的踪迹,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杂草。老屋里的喜怒哀乐也都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炊烟   土坯   煤油灯   灶台   梨树   瓦片   烟囱   农作物   洞口   老式   墙角   美文   院子   屋里   客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