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位,并非最佳的人才观

有分管人力资源的朋友问我:公司要招聘人才,某岗位要招一名硕士研究生,始终没有合适的,但有个本科生,目前是可以重用一下,基本能完成工作的,而老板坚决反对,说会拉低工作品质;还有一个岗位,专科学历就完全可以胜任,但老板非要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真的很郁闷,老师,您也是老板,您怎么理解这种管理思维啊?”


上述的现象,是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就是企业用人的策略问题,“人才观”的问题。不能简单以对错来马上定论。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战争年代,很多军事干部,往往都是火线提拔,勉为其难的。一场战役中,某营长倒下,连长快速晋升为营长,团长又倒下了,他又直接被提拔为团长。后来发现,他在团长的位置上进步得很快,迅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团长。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我们研究所有岗位后发现:人们的实际能力,往往都低于他所处的职位,这就是所谓的“负位”,它离职位需求总还差那么一点儿。这种“负位”管理的普遍存在,说明还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


因为“负位”,常常会把事情干砸,但适当的“负位”,却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方式,因为对更“高位”的追求,可以使人实现目前的“归位”;对“升位”的追求,可以使人把手头的工作干得更好。

人尽其位,并非最佳的人才观

传统的人事管理讲究能级对应原则,你有多大能耐就用到多大岗位上。这其实是一种静态人才管理观念,忽略了人的潜能。量才适用固然好,但并不能激发人的激情,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


所以,智慧的管理者,应积极创造“负位”,让B级的人干A级的事,“跳起来摘桃子”,给予一定的压力反而会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激发人不断努力前进,创造更多的价值。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和高手下棋,输也是赢;和臭棋篓子下棋,赢也是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负位”激励都会取得理想效果,因为,有的人可能从此坐享其成,无所作为,对于这种扶不起的“阿斗”,要果断地予以调整,敢于为其“归位”。


用人之道,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老板,还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为公司发现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绝不能拘泥于某种所谓的“高论”或“铁律”,否则,很多人才便会失去应有的成长和绽放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阿斗   臭棋   能级   营长   团长   本科生   美文   潜能   管理者   用人   岗位   老板   发现   人才观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