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妇女的奋斗史

活的通透的人,永远都不会过的太差。她是个睿智的老人,60多差不多70岁,已经有了点老态龙钟的样子,穿的衣服跟普通的农村老人别无二致,却思维敏捷,条理清楚。给她做理疗时,不知不觉的聊起人生百态,她说的话,扑实却全是通透的人生哲理,而她讲她发家的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农村妇女逆袭史。

叔叔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跟着年迈的爷爷,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她跟叔叔家是远房的亲戚,叔叔的爷爷亲自上门求的亲,所以她的亲爷爷明知叔叔家的情况,却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就把她许给了叔叔,结婚的时候,叔叔家里只有一间半房子,半间爷爷住,另外一间房子,前面半间是厨房,后面半间就是她的婚房。更令她意外的是,家里锅都是借的人家的,结了婚的第三天,人家来要锅,她才发现原来厨房里两口锅中的一口,是借的邻居的。但她没有气馁,立即鼓起勇气,开始想办法挣钱,除了耕耘田地,她还去娘家借来了猪仔,养大了就卖,后来又发展壮大,还养起了母猪,没几年,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又壮着胆子开杂货店,从家里开到镇上,又从镇里开到了城里。,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她们夫妻俩很早就在城里做生意,靠着头脑灵活,积攒了不少的钱,在城里买了房,买了商铺,还在儿子成家立业之际,给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套房子。她说,爷爷小时候一直教她,财不外露,所以两儿子小的时候,她虽然有点钱,却从来没有给过两个儿子超过一百块钱的零花钱。给儿子钱时,还经常说钱的来之不易。买房也是,要买了儿子才知道。所以两个儿子一直以为家里就稍微比别人家好一点。两个儿子也不负众望,都很有出息,一个考了公务员,一个自己做生意,都很独立,所以当儿子们成家立业,她跟老伴拿出钱来支持他们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大吃一惊,都说想不到父母还是隐形的富豪。

她60,老伴58时,两个儿子都结婚生子了,她跟老伴商量后,毅然将现在已经没什么竞争力的杂货店生意放下,把两店铺租了出去后,就退休回老家休养,平时的生活来源就靠店铺每个月几千块钱的租金。而孙子孙女,小的交由亲家带,大的媳妇自己带。

回到老家,许多跟老伴年龄差不多的老人,有钱没钱,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赌钱,白天黑夜的,没个时间。她跟老伴说,我们作为老人,想要人敬重,就要做好老人的榜样,赌钱什么的,会带坏子孙。实在闲,可以去钓钓鱼,养养鸟,种种花,锻炼锻炼身体,千万不能沉迷于打麻将,赌博什么的。于是,她跟老伴两个在老家种种菜,养点鸡鸭鹅,老伴平时钓钓鱼,帮忙翻翻土,喂喂鸡鸭,还种点花花草草,既充实了生活又锻炼了身体。

前不久,她大病一场,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她就开始琢磨身后事,过年一大家子聚会时,她先是一个儿子给了二十万,说是给儿子媳妇花的,还说这是自己多年的积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儿子媳妇推让了一番,最后还是拿了,说了许多安慰她还有感谢她的话,令她甚感安慰的同时,又多了想法,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把儿子媳妇叫回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留了自己跟老伴的养老钱后,给儿子媳妇一人一张一百万的卡,条件是两儿子一定要写借条,而且借条上两儿媳妇必须签名。她跟儿子媳妇说,你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这钱就是给你们花的,这借条你们也当作不存在 ,如果你们行差踏错,那就另说。

就这样,她把所有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妥妥当当后,身体反而逐渐好了起来,她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现在把所有的放下了,就想着怎么开心开怎么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借条   奋斗史   成家立业   儿孙   个儿   杂货店   老伴   美文   媳妇   叔叔   城里   爷爷   农村妇女   家里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