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请带我去山的那一边

每天清晨,都要爬上山顶,呼吸着微雨过后泥土的清新气息,轻轻嗅着不知名花草儿的清香,看彩蝶在花丛中漫步轻舞,抚摸着朝阳下草尖闪耀的泪滴,舒缓和放纵一下心情。坐在山顶那块属于自己的石凳上,望着远处黛青色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山脚下银链般的小河,静静地呆着、痴痴地望着,仿佛时光已停止流淌,岁月悄然停下脚步,一切尘世喧嚣都不复存在,身边只有空灵的静和静的空灵,任思绪像晨雾一样漫无目的游荡,随着河水和流云轻轻地飘向远方。远远望去,层层山峦就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墨盒,洒落在留白的纸上,深深浅浅,一座座、一层层、一圈圈、好像一道道围墙,遮住了视线,阻挡了时光。

时间总是在沉默中悄然溜走,像风轻柔地划过指尖,雨淋湿了刚走过的脚印,只留下记忆清晰又模糊,模糊又清晰,刚记起又忘记,像残梦只留些许痕迹在脑海里,待他日的风雨一点点儿的蚕食,直到有一天什么都想不起。生活似乎一切都是波澜不惊、按部就班,一天天一年年慢慢的流逝,在安逸又不安分中度过。 生活在慢节奏的北方小镇,一切都好像是那么悠闲从容,却又有些寂寥落寞,魂不守舍,总感觉丢失了什么。久居喧嚣下,早就期待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身心自由肆意地游走在天地间,漫步在没有喧闹没有纷扰的古朴村落、竹林小径、幽静雨巷、溪水池边,看风卷残云,看雨打飞花,看小桥流水、看炊烟袅袅、看日出日落......,让年华不再虚度,让时光慢慢变老,让岁月沉淀清香。

记不起哪一本书里面说过:“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一直打算着出去走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旅行,似乎成了一个近在眼前、却又不可触摸的的梦境。在没能出行的日子里,拿起手机,翻开微信读书,贪婪地游走在书海里,静静地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读书,仿佛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画笔,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抹色彩,为尘封已久的心打开一个窗口,让身心自由的呼吸。

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智能手机,除了按时写完作业和伙伴们尽情玩耍之余,看书就成了不可多得的业余活动。那时的书少的可怜,大多已是破旧残损,内容也很单一,几乎都是大人们喜欢看的津津乐道的武侠小说和历史故事。一本本破旧的书和小画册大家轮流换着看,成了难得的精神食粮,只有那时,正值淘气年龄的小伙伴们才能把心稍微地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飞速地浏览着,细细地品味着,享受着一个个故事带来的欢乐。记得大约10岁的时候,在读完从亲戚家借来的《杨家将》、《薛刚反唐》、《十二寡妇征西》后,实在没有书看了,就把母亲用来存放鞋样的没头没尾的书拿来读,知道了麦贤得、欧阳海等一些英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那本《碧血丹心》,从书中知道了解放前夕牺牲在家乡的很多革命烈士,只是书很多年前被一个亲戚借走后再没消息,许多故事就成了生命中珍藏的记忆,偶尔回想、偶尔翻起。中学阶段一直住校,除了学习用书,很少接触到课外读物,零零散散的读了一些。大学时选择了中文专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更多喜欢的书,没事儿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占座,借名著、选杂志,往返在教室、宿舍和图书馆里乐此不疲。几年的时光过的飞快,像白驹过隙,一闪而过,想看的书太多太多却来不及。毕业前想,等参加工作,要每个月拿出几十块钱买一本好书去读,开始时每个月都在买在看,只是后来,开始就成了开始,没有了结局......,十多年间看了一些,买了几本,遗憾地没能一直坚持,以至于前几年新买的《穆斯林的葬礼》,跟随着我去了乡下,又回来,直到去年才拿起读完。

小的时候,想读书,没有书;长大了,书多了,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直到去年,拿起手机,在微信读书里,将一本本书在书架上摞起。

生活在这个广阔无边的世界,我们渺小的像一粒尘埃,如不随风游走,就只能被深深掩埋。时光像一个魔咒,有意,也无情,它会带给人欢喜、快乐、忧伤、思恋等深刻的情感和记忆,也会悄然麻木你,让你习以为常地陶醉于身边的精彩,习惯和熟悉于身边的平淡无奇,却不知不觉的忘记了山那边的世界,拉开了内心与外面的距离。

在没有旅行的日子里,为何不给心灵放个假,肆意地漫游在书海里,与你所愿所想不期而遇。

书,请带我去山的那一边......

书,请带我去山的那一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和静   穆斯林   碧血丹心   竹林   山峦   空灵   美文   山顶   清香   身心   模糊   时光   身边   记忆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