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己的心

曾被鲁迅和周作人盛赞的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向来为日本国人评选为“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有趣的是,夏目漱石的名字竟源自中国《晋书》中的漱石枕流,古典又浪漫。作者曾用汉语写过一些作品,早年对汉诗文的热爱淋漓尽致。作者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婉转心事隐秘情结层层剥开,丝丝入扣信手拈来,给读者触目惊心的手术刀般的警醒。


面对自己的心

我手上这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心》,是百年来日本人人必看的经典。在书中,除了引人入胜、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还有由上海外国语吕慧君教授原创万字导读,呈现不同视角解读,更是锦上添花。如同坐在大学文学专业课堂里,听老师娓娓道来,夏日的蝉鸣不止,文字是我们超越时空的限制,穿越回逝去的时光,看见一些表面完整的破碎,以及破碎之后的完整…

面对自己的心

作者一生跨越了江户、明治和大正三个时期。正如有位读者总结的那样:“大正的知识分子,已经沾染了仿佛竹久梦二绘画般的奢靡与颓废,昭和的知识分子,大多数波澜万丈地投身时代的洪流。只有明治的知识分子,仿佛冬天的初雪,有着一种清正而无用的特殊气质。” 我十分欣赏这段话,特此引用。《心》的扉页有一句话:在洁白的东西上喷溅到一滴污渍,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痛苦。然而这世界,哪有那么多的清清白白,欲洁何曾洁?对人性的观察解读真实饱满,解密日本社会诸多现象,充满冷静的讽刺和哀伤。

面对自己的心

故事开始,充斥着一个农村男孩的迷惘困惑,东京求学时与一位神秘而博学的先生开启缘分,这位先生不愿与人深交,安静梳理,并带有明显的厌世情绪。在接触更多之后,通过先生的自白,一段离奇的身世浮现,揭露出人性之复杂和诡异。先生学业家室样样称心如意,却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哀愁和隐痛,越是神秘,作者越是想知道真相。直到最后先生留下遗书,那是他隐忍一生最后的自由和自白。精致的利己主义,用来形容以先生为代表的一类知识分子,恰如其分。就像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我是猫》中,借猫之眼猫之口,把知识分子的自私狭隘和困惑压抑一语道破。夏目漱石的作品,都有极其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无不触及日本社会的本质与阴暗,对于抨击利己主义更是毫不留情。


面对自己的心

《心》深刻揭示了处于社会变动时期的知识分子,隐忍纠结与近乎自闭的执念,面对内心的自私与邪恶又充满自责与不安。当初因为爱情,先生设计使情敌自杀,而他余生也在痛苦中煎熬,直至自己也选择自杀,以死亡作为救赎,作为新的开始。每个人最后都要面对自己的心,接受灵魂深处的拷问和审判。人性之复杂馨竹难书,而作者用淡淡笔墨叙述心惊的往事,举重若轻,不愧为天才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晋书   漱石枕流   明治   鲁迅   利己主义   日本   知识分子   美文   困惑   自私   人性   痛苦   时期   社会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