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30岁以后,我才开始看蒋勋老师的作品。

那时候,正好是夏天,每个晚上,我都会躺在阳台上,听蒋勋说红楼。

他的声音富有磁性,在这样的夜晚,慢慢地流进我的心。

接着,我又看了他的一系列作品《生活十讲》、《池上日记》、《舍得、舍不得》......他每一部作品,读来都让我感觉放松,像是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所以,在我心里,蒋勋老师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寄托。他看起来儒雅、理智而又感性,这一生能活得如此通透,需要很大的智慧。

他推崇生活美学,不舍爱和自由,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眼中有日月,心中有诗书。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年轻时游历欧洲,积累了宝贵的人生阅历

那时候蒋勋在欧洲读书。老师让他们写文艺复兴史有关的内容。老师问他:“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蒋勋回答:“没有。”

老师说:“你没有去看过,怎么能写出让人热泪盈眶的东西呢?”

所以,他在老师的建议下,积攒了一部分旅行费用,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的列车。

那时候,蒋勋还是一个穷学生,身边就带了一个背包,两件衬衫,饿了随便找点吃的,累了睡火车站,根本不懂得为旅行做什么计划。

但他却发现,欧洲那边的年轻人,普遍都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淡定,甚至一些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也独自一人上路。

这个放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那次意大利之行,他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旅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旅行途中,认识了一个14岁的孩子,从苏格兰来到欧洲,自己积攒旅行费用,不够了就做一点兼职,再继续往前走。

他特别佩服这些孩子,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懂得为这一切付出努力。

蒋勋说:“在旅途中,我们会看见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事,修正自己的主观和偏见,会让我们变得更豁达。”

所以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蒋勋,有一种天然的悲悯,对人、对事,都很慈悲。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中年游柬埔寨,他听到生命深处的呐喊

欧洲留学归来,蒋勋回到台湾,在杂志社工作,并担任了东海大学美术系的系主任。

他会带着学生做感官研究。每天一个小时,在户外看花、看树、聊天、还会带着学生去菜场体验生活,并让孩子们做课题研究,鼓励他们走出去游荡,积累社会经验。

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深受孩子们热爱。

但蒋勋真的很忙,行政上的任务,课业的负担,让他没有时间画画、写东西。所以他感到疲倦。一狠心,就从大学辞职。这样他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旅行、画画、写作,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更加坦然、淡定的蒋勋。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有一段时间,他带着朋友来到柬埔寨的吴哥窟。

他对这里比较熟悉,认识一部分当地人。所以,一下车,就带着他们来到了当地人的家里。

朋友们发现,这里的人民真的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让他们感到十分惊讶。

在这里的环境下,怎么生存。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但蒋勋却说:“正是因为,这种对比,才让我们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生活。”

柬埔寨的很多人,虽然没有高档的家具,体面的楼房,甚至连电器也没有,但为什么他们依然这么快乐?

旅行,就是让我们探寻生命的意义。物质上的不断追求,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幸福?

蒋勋有一方印章,一面刻着“舍得”,一面刻着“舍不得”。

每当他看到这一方印章,就常常在心里提醒自己,一定要舍得。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他在那本《舍得,舍不得》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许多东西舍不得,许多地方舍不得,许多时间舍不得,许多人舍不得。

有时候也厌烦自己这么多舍不得,过了中年,读一读佛经,知道一切难舍,最终还是都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

老年常住池上,对生命做最后的告别

蒋勋这几年,都住在池上。

为什么从喧闹的台北来到这个地方呢?

有一段时间,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天,他和学生在餐厅用餐,突然感觉很不舒服,学生把他送到医院,却发现心脏有了大问题,需要做手术。

如果那一天,晚一点送去,蒋勋就已经走了。

但幸好,及时到了医院。

那一次,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思考一个问题:

是不是应该换一个环境,为自己的身体节奏做点调整?多年来,在台北生活巴黎读书、绘画,我似乎永远生活在大都市,是不是应该做些调整?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这么多年,他游学欧洲、也去过纽约,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现在却更愿意回到乡下,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他在那里写作、画画、散步、读经,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轻松。

每天在一定时间,去散步,碰到邻居亲热地打招呼,跑到小店吃一点包子,然后回到自己的画室画画。

他在《吃上日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都市里,我们几乎丧失了对晨昏的感觉,开灯就是早晨,关灯就是晚上。来池上后,我开始用池上的晨昏作息,晚上8点钟入睡,早晨四五点起床工作,坚持下来,身体竟然好了许多。

他慢慢懂得,生命和别的事物一样,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景象,我们都需要和不同阶段的自己相处。


蒋勋:一生流浪,不舍爱与自由


人这一生,其实都在不停地告别,蒋勋来到池上,不仅仅为了调理自己的身体,也是为了对自己做最后的告别:

其实到最后最舍不得的就是爸爸妈妈,可是都走了。我爸爸走的时候,我很舍不得,临终一直陪着他;妈妈走的时候更舍不得,可是也都走了,我知道我必须要跟爸爸妈妈告别,而最后一个功课是什么?就是跟自己的身体告别。

蒋勋这一生,一直在不停地流浪,他内心有对美和自由的不停追寻。

少年流浪,让他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年流浪,让他明白自己最终的追求;老年流浪,他和自己达成和解。

时光慢慢流逝,生命却愈加丰盈,愿每个人,都能慢慢学会爱和慈悲,让人生变得更加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热地   柬埔寨   世界各地   晨昏   台北   意大利   欧洲   美文   中年   晚上   身体   老师   生命   旅行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