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我这个八零后

#生活日记#

文/李先生

我是85后,也算是抓住了80后的尾巴。12岁出去上学,18岁高中毕业,21岁大学毕业(专科),至今一直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我的发小们多半都在老家,日子久了不联系,慢慢的认不出彼此了。我回家时,偶然在路边碰见,总想打招呼,可就是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有时想起来名字了,又不知道聊什么,匆忙打个招呼就分开了。我妈说“这里就是你的驿站”。

现在的农村就像我一样,变化太大了。我对老家农村很陌生,它对我也很陌生,首先陌生的是房子和街道,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了,街道越来越宽敞,越来越平坦了。其次是很多年轻人不认识了。还有那片土地,更陌生了。

小时候,大人们都在忙着种庄稼,我们在玩耍。大人们相互比较着,看谁把田地种的好,看谁的田地杂草少,看谁的收成多。有人种五谷杂粮,有人种蔬菜瓜果,有人种树。农民们的日子是苦的,贫穷让人变得越来越有爱,也越来越冷淡。吃饱饭是最大的问题,其次是红事(结婚)和白事(死人),还有就是养老和教育。我能外出求学,实属不易,非常感谢我的父母。

现在父母都老了(近六十岁),身体因为过去的过度劳累,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得劲儿。用我爸妈的话说“离不开药”了,这辈子就这样了,大家都一样。田地谁来种?在我看来,种不种无所谓了,我也不在乎这个收入。在父母看来,他们舍不得那份土地。曾经的很多年,他们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那片土地,他们对那片土地有深深的感情——我难以理解难以感受的感情。

过去把土地分了,大家分开种田,合适合理,也被大家接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不合适不合理也不被理解了。父母那一辈人看着田地荒芜着,心疼啊!一个是子孙们不愿种田,另一个是父母们也不愿子孙们种田。

我今天跟父母说“以后就是这样,土地由个人承包几十亩或者几百亩,大家给他们打工,会种庄稼,也会种蔬菜瓜果,收入比现在高,承包者收入也高,这是土地利用率高的结果”,父母理解和接受了,但理由是“田地不荒就行”,他们仍旧舍不得田地。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岁出   承包者   白事   瓜果   人种   庄稼   田地   子孙   美文   老家   蔬菜   陌生   街道   父母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