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兼译文,建议收藏


《道德经》精选

1.第三十二章(论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六年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兼译文,建议收藏


2.第三十三章(修身)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六年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兼译文,建议收藏


3.第三十五章(论道)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哪里有“道”,天下的人便会向往哪里,大家都向“道”,天下便会安和太平。“道”犹如美妙的音乐和美食,能够使过路的人为之止步,但要说出什么是“道”,它尝不出味道,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而他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六年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兼译文,建议收藏


4.第四十章(论道)

反之,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相反和反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道的作用万物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返动回归,任何事物生于无,最终从有返回到无,真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何让万物回归如道,采用消弱方式。打个比方:人未生之前,属于无的状态,生下来之后就是有,死了回归于无!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经历初成,长大,强壮,最终被道所弱化回归至无!同时这一过程始终伴随,不离不弃!这一种思想与佛家的“断灭空”有相似之处,与“法性真如”的本源思想也是有共同点的。

六年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兼译文,建议收藏


5.第四十二章(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六年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兼译文,建议收藏


6.第四十三章(治国)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间驰骋。没有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没有间隙的空间,我因此知道顺应自然的“无为”是有好处的。

7.第四十四章(养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名望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比较重要?
财物与生命相比哪一样较重要?
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哪一样的结果比较坏呢?
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
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
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
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8.第四十五章(修身)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是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9.第五十一章(论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10.第五十六章(治国)

知者不言,言者不和。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11.第六十三章(修身)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是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2.第六十四章(治国)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会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

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13.第六十七章(修身)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天下的人都说我的“道”是很大的,好像它并不象(任何具体的事物)。正因为它的广大,所以不象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想什么具体东西的话,它早就渺小得很了!我有三件宝贝,我掌握并保存着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叫做不敢出现在天下人的前边。(因为)慈爱,所以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富裕;(因为)不敢处在天下人的前边,所以能做万物的首长。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取勇敢,舍弃节俭而求取富裕,舍弃退让而求取争先,结果只是死亡!慈爱,用它去征战就能获胜,用它去守卫就能巩固。上天要救助谁,就用慈爱去维护谁。

14.第六十八章(议兵)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下古之极。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15.第七十章(修身)

吾言甚易知,其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师,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了解,很容易实行。天下却没有人能知晓,也没有人能实行。说话要有宗旨,做事要有根据。正由于人们无知,因此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稀少,以我(的主张)为准则的人难得遇到。因此,有“道”的圣人(的不被了解,恰似)外面穿着粗布衣服、怀内揣着美玉(的人一样)。

16.第七十一章(修身)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17.第七十二章(治国)

民不畏威,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人民不怕[统治者的]威力的时候,那么可怕的事就要发生了。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居乐业,不要阻塞了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对人民]不压迫,[对人民]才会不感到压迫。因此,“圣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求表现,但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贱、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18.第七十六章(修身)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了。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19.第七十八章(修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言:“爱国之邦,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是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话。

20.第八十一章(修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也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人不见得明于道。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要更丰富。理想的行为方式是顺导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虽有作为但不与人争。

以上是《道德经》关于论道、治国、修身、养生、议兵等方面的知识及解释,欢迎点赞,收藏,非常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译文   道德经   学年度   慈爱   圣人   美文   不见得   柔弱   万物   万事   生长   缺点   事物   事情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