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上联:文心武备千古愿,下联?

出联平仄符合平水韵;敬请赐教。

启示录;上联:文心武备千古愿,下联?

六韬·武韬·文启(1节)

文/墨钜

题解:文是与武相对的。治国之道,一文一武,就是说,除了军事外,治国其他方面的事情统称为文事。“文启”是说,治国的文事应该从哪里着手,应该以什么为基础。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文武不能割裂开来,文韬有武举,武韬有文事,是治国理政的两条腿、两只手。

文王问太公:“圣人何守?”圣人治理天下,应该坚守什么?

太公答了这么几层,第一层:“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啬”不是吝啬,而是指艰难困顿、梗塞不通。“遒”,生机勃发、强劲繁盛的意思。这句是浓郁的道家思想,意思是说: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运行与生化自有其秩序,不需要人类去杞人忧天,人为加以干涉反而会梗阻和艰难,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方法,才会达成最和谐的状态。因指向果,不含人为因素的因指向没有任何人工成分的果。那个因和果,才是自然的,而不是转基因之类。后一句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要去瞎操心,不要去乱干涉,万物一定是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局面,觉得人定胜天去改天换地,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改天换地的能力越强、干劲越大,灾难就越大、影响期就越长,有些甚至是无法消除的。比如,这世界上如果没有人,万物定然也自有其秩序,且定然是生机无限的另一种生态。再比如,世间这么多国家,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各不相同,孰优孰劣争斗非常之激烈,事实上,能说哪种是最正确最完善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吗?理论上有,实际上不成立也推行不了的。

启示录;上联:文心武备千古愿,下联?

“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大意:最高明的统治方式,政令在悄无声息地运行、潜移默化地起效,谁也没有察觉到,更别说有丝毫违和感了。这就完全是老子的理论了,圣人处于上,民众不觉得重,甚至是感受不到的。压力山大,有圣明可言吗?同时,人们对于时代时世的感觉也是如此,像春夏秋冬四时一样自然演进着,一天天的,却并没有深刻而明显的感受。想想老子“小国寡民”的说法,就这种模式,人人都活出了地老天荒的感觉,没有任何折腾的人与事。圣明之人守着这个,听任万物自化、万事自行,哪还有什么兴衰成败?哪还会陷入山穷水尽之境呢?庄子讲的“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也指是这种状态。天地自然、万事万物都这般日升日落、月圆月缺、生老病死的,才是最为和谐的状态吧。如此,周而复始,不就是人们所追求的所谓终极吗?人们总想着终极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并做出无尽的想象和描述,道家高人们认为,无非这个样子。

启示录;上联:文心武备千古愿,下联?

“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已藏之,不可不行。既已行之,勿复明之。”这种境界就很高了,一般人都在红尘中起落、在世事中羁绊,换句说即是在人间苦撑苦拼苦熬着,而道家的高人们却提出了一种高明而轻巧的方式“悠游”,这也是道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宗教、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至深至远的原因。一个人,能找到优哉游哉的感觉,并长期保持在这种状态,恐怕才是最大的幸福吧。人不能无所事事,整天优哉游哉地做什么呢?“求之”。求什么?求道。求道不是道教的修仙之类,而是去认识和探究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认识并懂得了,就要将之固藏起来。注意,这个“藏”字,与宝藏的藏同义,是视若宝藏的意思。认识掌握了原理规律,不单要视若宝藏,还要遵循遵行。所有行为行动,符合原理规律的才是最为适宜的。遵循遵行原理规律的最高境界是不去折腾、不露痕迹。日月轮转、万物生息那么大的事,其背后的原理规律何曾有一丝喧哗响动?这段话里,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都出来了。一个是道,即一切原理规律;一个是德,即认识、掌握和遵循道的程度,也就是道内化为德,是基于认识论的,有个水平问题;还有一个是义,原则性的,人的一切行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义者宜也。即在最适宜的时间、用最适宜的方法、做最适宜的事情。围绕道、德、义三字,有汗牛充栋的理论和文章,最为核心本质的就是这个,不复杂。

启示录;上联:文心武备千古愿,下联?

这里还指出了人生在世如何才能悠游的方法路径,对于圣人而言,就四个字“积学不止”,即不断去认识和体会,这样就会和谐平静,修行讲究悟性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般人而言,幸福的秘诀也是四个字“埋头做事”,即将自己深埋在事里,不去想那么多,就是安稳而幸福的。

“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这是老子的话,大意:天地多大的块头、多大的作用?从来都是沉默不言的,不彰显自己。圣人们效法天地也是如此,即使认识了至为隐秘的原理规律,也不去显示一己有多高明,因而建立的功业、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从而名传于后世。

启示录;上联:文心武备千古愿,下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文事   改天换地   武备   优哉游哉   太公   上联   下联   道家   启示录   圣人   美文   宝藏   千古   万物   老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