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出联平仄符合平水韵;敬请高手赐教。

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六韬·龙韬·立将

文/墨钜

题解:立,任命。立将,任命将领的程序仪式,与今天的授衔大会、宣布命令大会、任职谈话类似,有个受命、告诫、立威的意思,还界定阐述了君王与将领的指挥关系、职权范围等。

武王问太公:“立将之道奈何?”如何任命将领呢?

太公的讲法,第一层,拜将。“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钻灵龟,卜吉日。斋三日,至太庙,以授斧钺。大意:国家遇有危难需要任命将领、授予兵权时,不能在正殿举行,要在偏殿召见将军。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时的危难,一定是兵灾战祸,而授予兵权是危险的事情,是凶险而晦气的,因此不能在正殿进行。历史上,但凡危难时期都是如此,君王们召见将军时都是在偏殿进行的,有私下安排、不宜公开的意思。比如,崇祯几次召见袁崇焕的地方,都是亭台,连殿都不算。君王召集将军讲什么呢?“社稷安危,在于将军。”即现在某个国家举兵起事,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应战。接着,估计还有谋略、战法之类的探讨,以及一些赏赐承诺之类。将军答应接受任命后,君王就要以灵龟进行占卜,卜到大军出发的吉日。出战前,国君要斋戒三天,之后到太庙之中授予将领斧钺之类象征军权的物品。

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授予斧钺的仪式:“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王进入太庙后向西而立。为什么向西?西方庚辛金,是主杀的。领军进门后,是面北而立的。君王是面南的,臣子面北,表示臣服。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君王首先将授钺。具体细节,君王操钺首,将钺柄递给将军,并讲:“大军交给将军了,从现在开始,从地上到天上,一切由将军全权处置。”接着授斧。授予时抓握的方法与钺相反,君王握着斧柄,将斧刃交给将军。授斧时,君王讲的话就很长了:“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从现在开始,从地上至深渊,一切由将军全权处置。从中可见军权的凶险,天下地下的无所不制,君王能不担心吗?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看见敌人空虚则进攻,看见其实力强大就停止。

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接着的六条是作战和需要以身作则的注意事项:①“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不要以为拥有三军之众就轻敌大意。②“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不要以为身负重任就以死相拼或相谢。君王任用一个将领,是希望其打胜仗、解危难的,而不是以死相报。③“勿以身贵而贱人”,不要以为身份尊贵就看不起人。④“勿以独见而违众”,不要固执己见,一点意见建议都听不进去。⑤“勿以辩说为必然”,不要以为牙尖嘴利、能言善辩就是正确的。⑥“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没有坐下,自己就先不要坐;士卒还没有进食自己就不要先进食,无论寒暑都要士卒共同担当。这点,现在完全反过来了。

第二层,答礼。接受君命时,将军的答辞:“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一句句看。

“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内事指政事,外事指军事。这句是说,朝廷之事不能依靠军事来治理,再引申一步,对内不能用兵,除非有不臣之心;在外行军打仗,不能事事由朝廷控制,也就是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

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怀有二心绝不是为臣为将者的操守;如果君臣生隙或臣有异志,也是无法去应敌的,国家领导层的主要心思精力都放在内耗上了,还怎么专心致志去御敌?不过话说回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国家铁板一块,没有丝毫可攻击之处,敌国怎么会轻易动武呢?这种情况下动武,不是自找没趣、自取其辱吗?

“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既然受命于君王,希望对军队能够全权指挥,如此不获全胜不敢回朝,希望君王答应。如果不答应,就请收回成命。

这番对话虽然是场面上的、程式性的,但可以看出,为将者确实不是仅仅表忠的问题,还有个不要掣肘指挥权的要求,真可谓不卑不亢。秦灭楚时,王翦对于秦王的要求就是如此坚定而不可变通,给六十万人就去灭楚,给不了这么多了,这事免谈。“君许之,乃辞而行。”君王答应了,才正式上任并率军出发。

第三层,履职。注意,本章的“立将”与平时授予将领是两个概念。立将是任命作战的将领,而不是平时任职。这点,与现代军队的“战建分离”是一回事。无论是谁的军队、是哪支军队,战时都有个统一指挥的问题。否则,很容易出问题。最典型的,比如明末的“萨尔浒之战”,明军派了六路大军去征讨,谁的军队谁带,中间并没有个统一号令和协调一致,六支军队各自为战,被努尔哈赤利用行军的时间差,各个攻破了。

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大军派出去了,打仗作战的事君王就不要随意插手指挥了,全力支持搞好战争动员和后勤保障即可。这个仗具体怎么打?完全是将领的事。君王可以提醒,但不能强制干预。

“临敌决战,无有二心。”临敌决战,需要全国全军意志力量的高度一致,不能有任何嫌隙、别扭和掣肘,否则容易功败垂成、功亏一篑。

“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战争中,全国全军全民达到了团结一心的程度,这样将领和军队上没有制约,下没有阻隔,前没有阻拦,后没有牵制,就可以放开手脚、自由发挥了,这样胜算就大。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没有任何大的矛盾问题,智者尽心谋划,勇者尽力拼杀,士气昂扬,斗志凌云,有直达青云之势;军队的进退也行动迅疾、阵势壮大,这样首先从心理上给敌军以巨大威势,双方还未正式开打,敌军就可能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军队在外打了胜仗,达到了战略意图,归来后朝廷要论功行赏,该升迁的升迁,该受赏的受赏,全军欢腾,百姓欢悦,国家消除了祸患灾殃,也因此,就是一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安宁的景象。

启示录;上联:大将军横刀立马,下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青云   斧钺   军制   太庙   正殿   士卒   社稷   寒暑   作战   上联   下联   君王   大将军   在外   将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