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精神传承,非遗传承者—王士雄聚元堂

非遗传承的精神,是七代人的坚守

2019年,洛阳市根据相关非遗保护条例,开展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提名工作,其中传统医药类别中,传承七代人近两百年的“王氏营卫气血通丸”成功入选。

“王氏营卫气血通丸”“王士雄聚元堂”出品。是由清朝著名中医学家王士雄于1830年创立。而“王氏营卫气血通剂”是其子王聚奎于1874年所创,因当时京中抽动症流行,多数王公贵族子弟都患上此症,而时任太医院御医的王聚奎,研究“药食同源”的病理,结合祖传秘方调配而出,对抽动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的精神传承,非遗传承者—王士雄聚元堂

两百年的文化传承,奠定品质与口碑。“王士雄聚元堂”沉淀百年中医文化底蕴,在治疗抽动症康复行业一直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对于弘扬中国医学瑰宝,抽动症康复领域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曾接受过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中华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会长许志仁等领导莅临指导。对于其在抽动症康复领域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题字“弘扬传统医学、服务大众健康”。

中医药的精神传承,非遗传承者—王士雄聚元堂

文化坚持,不忘初心

时至今日,“王士雄聚元堂”这份传承了百年的老字号,历经七代传人的中医瑰宝,它不仅将秘传古方延续至今,更有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观念。它结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不同,调整药方的配制并进行改善,现已取得显著成绩。

与此同时,“王士雄聚元堂”深知“中医毁于中药”的道理。过去一直以“简、便、验、廉”深入人心的中草药,如今价格疯狂暴涨,甚至一天一个价,这也就导致了中药材质量掺水,最后去花大价钱买来人参,有可能是提炼过精华的“药渣”。

中医药的精神传承,非遗传承者—王士雄聚元堂

药材移植、转接、农药肥料催生这些都已见怪不怪,甚至连转基因技术也是匆忙上阵,这种情况恐怕方子再对症,也不能起到疗效。

对这一乱象,“王士雄聚元堂”坚持从种植根源入手,选择优质种植产地,挑选合格的药材,并对制药包装流程严格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与疗效。

与此同时“王士雄聚元堂”认为;如今的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决不能假“手”于人来做一些分内之事,什么方面重视了就急忙去开展投入,没了动静就视传承为敝履,应该学会自尊自爱,这样才能从根源拔除中医界乱象。

中医药的精神传承,非遗传承者—王士雄聚元堂

精神坚守,比传承更重要

“王士雄聚元堂”传承了该传承的文化,而不是一纸药方,不论岁月变迁对这块古老招牌有什么磨砺,但这份初心却一直在传承与坚守。不仅仅有着良好的文化传承,更为现代中草药惠及全民打下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医药的精神传承,非遗传承者—王士雄聚元堂

注重文化传承,有温度有坚持。“王士雄聚元堂”作为中医传承,“贪念不妄生,贫贱不相轻,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这句脱身于《医述》的话,是其一直秉持的准则。也是每一代王氏传承人的精神坚守,传承的一种精神,一份文化,一条坚守之道。


结语:我们相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下,聚元堂人会加快挖掘弘扬传统医疗的步伐,服务人民健康,传承文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洛阳市   精神   初心   瑰宝   药方   中草药   气血   中医药   疗效   美文   文化遗产   药材   根源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