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大炕

乡土散文:大炕

怀念大炕

又到冬天了,想起了儿时热烘烘的大炕,想起了黑乎乎的炕洞,想起了关于炕洞的很多趣事。

每到冬天,在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烧起大炕,一把被熏得黑乎乎的长把的铁锹,一背篼麦草,一个一尺高八寸宽的炕门洞,在炕洞里用长铁锨将麦草捣进去,一根火柴划拉着,冬天里的大炕便燃烧起了它的热情,热烘烘的仿佛屁股放到炕上去都会烙出嘶啦嘶啦的响声来。尤其在漫长的严冬,那散着炕焦味的大炕,便是最舒服最温暖的好去处。无论大人小孩,从寒冷的屋外进来,第一件事大多就是上炕焐脚。穿着棉布鞋,冻麻了的脚在热炕的温暖与抚慰下,便有了一种麻麻的烧烧的辣辣的暖暖的感觉。这时候也往往记得炕的热乎与亲切,却从没想起过炕洞的好,但我对炕洞的好多记忆却仍然很深,很浓。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晚上天很冷,家里的看门狗忍受不了铺了一点柴草的狗窝,硬是挣脱了脖子里的铁链子,在我们睡的门口哀嚎几声后便没了声音。结果第二天早上母亲填炕的时候发现了它,将它从炕洞里赶了出来。母亲看到它的狼狈样子,又气又笑,骂它是聪明的笨狗。说它知道往热处钻的,却不知道把一身雪白的毛烫成了焦黄,嗔怪它是不是想把自己烤成狗肉啊?母亲边填炕边数落着家里的那只狗,它低着头,仿佛做错了事情的孩子。填完炕,母亲把它抓回去,又给它套上了铁链子,不过,它的狗窝里多了一个母亲缝的毛垫。而那身被烧焦了的毛,让它看起来又丑又滑稽,我们给狗喂食的时候也经常嘲笑它,而它也因为毛焦了,丑了一冬天,自卑地卧了一冬天,直到第二年春天它换了一身新毛,才开始又绕着我们的脚撒欢了。

乡土散文:大炕

炕洞还是我们小时候零食出炉的所在。尤其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地上的雪铺得厚厚的,我们也无处可玩,就在大炕上睡懒觉。院子里已经传来母亲握着长扫帚哧——哧——的一扫帚一扫帚扫雪的声音,我还是懒懒地在热烘烘的炕上躺着,享受着大炕给我的温热。母亲扫完了雪,又开始填炕了,她先扒拉出炕洞里的死灰,然后把背来的新草重新填进去。我躺在炕上能感受到她用铁锨一掀一掀地往外炕洞外掏灰,又一掀一掀往炕洞里填草的举动。往往因为下雪,孩子们出不了门,母亲会把掏出来的正旺的还蹦着红星的灰堆拨开,然后放上一碗小豆,再把灰盖在上面。没几分钟,小豆子吧嗒吧嗒的在灰里已经崩开花了,母亲喊着我快起来捡豆的时候,她已经用铁锨来回拨着灰和豆了。我迅速地从炕上爬起,然后胡乱地洗了脸,从屋里出来的时候,母亲早已经把豆和灰都摊开了,在火堆中开花的豆正四处乱蹦得兴奋,仿佛调皮的小孩子。我拿着碗边吃豆边捡,热热的豆子带着土灰味,很香。没吃几颗,母亲就开始嗔怪我了,说一个女孩子家一点都不秀气,原来捡豆的时候,灰染黑了我的手,然后吃豆的时候黑手又弄花了脸,但我才不在乎呢,豆子的土香味和豆香味让我爱恋。农村的孩子小时候的玩具除了泥巴,还是泥巴,零食就是炒的大豆小豆,还有麦子和麻子。

乡土散文:大炕

母亲不仅爱用炕洞里的灰给我们炒豆,还经常在炕洞里给我们烤洋芋。母亲填好炕之后,然后选几个大洋芋埋进去,两小时后被母亲从炕洞的灰堆里扒拉来的洋芋热气腾腾。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洋芋,在地上磕磕灰,顾不了烫手,左手换到右手,右手再换到左手,就这样将烫手的洋芋剥掉了一半皮,然后轻轻地咬上一口,虽烫却香,再在上面撒上一层白砂糖,吃起来又糯又甜,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种味道让人垂涎。

我们农村的孩子,小时候物质匮乏,即使一个黑乎乎的炕洞也让我们的童年生趣盎然。又到了冬日,怀念那热烘烘的大炕,也想念炕洞里的烧出来的豆子和洋芋。


审阅:刘艳梅

简评:黑乎乎的炕洞,为北方人过冬提供了物质保障。而看门狗晚上躲在炕洞里避寒,被烤焦了白毛,又丑又滑稽,成为家人的笑谈,可谓儿时难忘的趣事之一。那么母亲用炕灰爆豆,烤洋芋等零食的情景,让漫长而贫穷的冬季多了许多趣味和温暖。

终审:严景新


作者:红藕,原名赵生斌。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炕洞   铁锨   麦草   都会   洋芋   小豆   烫手   扫帚   铁链   豆子   乡土   美文   零食   散文   炕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