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在文风鼎沸的北宋,有一位书画界的“网红”。 他不但让小时候砸缸,长大了做宰相的司马光十分敬重,更让“唐宋八大家”双子星苏轼苏辙兄弟联袂为他赋文立传。当时的坊间,为能得到他的一幅墨宝,简直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他,就是成语“胸有成竹”故事的主角,中国墨竹画派的一代开山宗师和集大成者,文同,文与可。当然作为文坛丰碑,神一样存在的苏轼苏东坡,不仅是他的表弟,还是学画竹子的徒弟。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文同擅长作画,尤其擅长画竹子。为了画好竹子,他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酷暑严寒,朝阳薄暮,忘我不辍的观察竹子的各样神态,做到眼中虽无竹,心中已成竹。所以,他画的竹子极为传神,颇具风骨。正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赞美道:文同画竹,胸中有成竹。

当然,把文同“胸有成竹”推波助澜的,当推苏轼的兄弟苏辙。他在《墨竹赋》中类比道:庖丁解牛,让人悟出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斫轮,让人悟出了读书的诀窍;文同画竹,让人悟出了修行的真谛。

或许,仅仅晁补之和苏辙,还不足以诠释“成竹在胸”的内涵,至少缺乏哲理性和故事性。这需要苏轼的浓墨重彩。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苏轼把文同的画竹技法总结如下:竹子刚出生时,只是一寸长嫩芽,却节、叶俱全。从很微小的笋芽,长到挺拔数丈的巨竹,从来都是有枝有叶有节。所以说,画竹子,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画的竹子了。此时此刻,一旦灵感突来,便兔起鹤落一般一挥而就。画竹子如此,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苏轼是这样受教的,也是这样悟道的。所以,他虽然师承的是墨竹技法,却开一代丹竹先河,也算是标新立异,独领风骚。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仅仅这些大道理,相信文同与“胸有成竹”,可能都不会这么名声大噪,家喻户晓。事实是,苏轼巧托“吃”竹而唱和文同的一首诗,让其戏剧桥段和喜剧效果瞬间高潮迭起,至今冥想起来,还是笑意盈盈。

文同主政的陕西洋州,毗邻渭水,有一竹林繁茂的筼筜(yun dang)谷,喜欢竹子的文同夫妇,在那里修建一个“披云亭”,看竹、咏竹、画竹,不亦乐乎。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期间,文同把一首自鸣得意的诗作《筼筜谷》寄给苏轼看。诗曰:

千舆翠羽盖, 万錡(qi)绿沈枪。

定有葛陂(pi)种, 不知何处藏。

意思大体是说:筼筜谷中,竹林实在是太繁茂啦。俯瞰,就如同千万顶碧翠的车盖;平视,就好像武器库里面矗立的万杆长枪。其中,一定有可以化为飞龙的神竹,只是难以找到他的藏身之处。

显然,这是文同在向苏轼“卖弄”筼筜谷的丰饶,也有给生活加点料的打趣。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苏轼,何许人也?“自笑平生为口忙”的主儿,不但爱吃,会吃,而且爱说,会说,调侃起来更是“毒舌”。

于是,身居山东的苏轼,神往陕西的文同,隔山打牛般,回复了一首《筼筜谷》: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tuo)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意思是:汉水一带竹繁笋茂贱如蓬草,斧头何曾将鲜嫩的竹笋饶过?猜想你这个廉洁清贫的太守,一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子里吧!箨龙,是笋的别名。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此时的苏轼,在山东密州知府任上,自然看不到写实的筼筜谷茂密竹林。可是,他却另辟蹊径,不和你“理论”你的竹子和竹林,就从“吃”上说起,反倒妙趣横生。

据说,文同夫妇收到苏轼的来信时,正在筼筜谷中吃晚饭。当读到“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禁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刚吃到嘴里的烧竹笋,被合盘喷出,饭桌一派狼藉。

这两句让人“喷饭”的诗,既有羡慕之情,又有赞美之意,同时还有戏谑的成分,体现了亦师亦友亦弟兄的深情厚谊,体恤关爱。当然,这首诗的精妙之处,更在于极为精当的把“成竹在胸”扩而大之为整个竹林都在胸中,广而告之为文同的墨竹是如此的登峰造极。。。这就是大手笔:舒卷自如,举重若轻。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苏轼,究其一生爱竹咏竹,喜笋食笋,有没有受文同的影响,无可考证。不过,倒是他影响并引领了大众,尤其是文人骚客对竹子的偏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美食家苏轼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对“未曾出土既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竹子一般品格的褒奖,与这样的人比邻为伴,不会错。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是人生失意之时,苏轼的豁达和自我宽慰。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历经劫波之后,突然满血复活,气定神闲的苏轼苏东坡。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既能咀嚼得了菜根的苦涩,也能享受人间美味的鲜香。这样的东坡真实,这样的东坡接地气,这样的东坡萌哒哒,好可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是心有灵犀,彼此戚戚焉的好友,满院月光下的闲情逸致;是斑驳陆离竹柏中,影影绰绰的浪漫情怀。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毋庸讳言,由于东坡对竹子的不吝溢美之词,后世也不乏咏竹的名篇佳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竹子的习性,也是人的气节。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平民皇帝朱元璋的《雪竹》,更是浅显易懂,形神兼备。如此,咏竹明志,也算是皇帝的任性。这样的任性,当属男人品质。

苏轼“胸有成竹”的点赞,让哥嫂羞涩的“满口喷饭” 咋回事?

作为园林景观的从业者,我对竹子有特殊的偏爱。每每栽植竹子的时候,和众人一样,希望他早日“入竹万竿斜”的风中摇曳,也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悉心呵护。但是,我知道,竹子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每年当且仅当只有三厘米的生长,及至三年后,一旦根系稳固,便日新月异的拔节抽叶。这与年轻人打基础时候的努力拼搏,何其相似奈尔!没错,这三年,他不是生长缓慢,而是在扎根,是在汲取能量,是在积累底蕴。

由此,我在想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对一个成功者多么重要。面对奔波在路上,靠自己努力吃饭的人,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微笑。或许,你善意的一瞥,会助力他走向成熟甚至成功。因为,所有的诚实劳动和用心经营,都有一个仰望星空的梦想,都不应该被漠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胸有成竹   汉水   太守   东坡   竹林   墨竹   成竹在胸   竹笋   繁茂   陕西   清贫   山东   胸中   满口   竹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