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家乡的社火

乡情散文:家乡的社火

乡情散文:家乡的社火

文:精卫

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社,即养育万物的土地神;火,即能驱邪避疫的火神。社火源于古代民众对土地和火的崇拜,随之产生了新元伊始祭祀社神和火神的风俗。社火一词的记载出现于宋代,当时的社火由祭祀、巫术、百戏、乐舞、民间杂耍等表演组成,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是各村社组织祭祀耍社火的日子。随着时代的变迁,社火祭祀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成分,演变成民间的娱乐活动。  

家乡集贤堡子耍社火,讲究的是天时人和。历史久远的且不去考证,单是记忆中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只要是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父老乡亲耍热闹打社火的热情,就会随时被新年震天的鞭炮声点燃,年俗的气息甚是浓烈。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家家户户忙着奔小康抓经济,加之丰富多元文化的影响和网络信息的覆盖,昔日街头巷尾活跃的乡土民俗却日渐衰微,爱耍热闹的眼见民心各有所属,人气不旺,也就淡了出彩头的心思,社火也就打不起来耍不成了!年味越发地寡淡起来,人们似乎又在怀念起打社火耍社火的热闹了。打起来,耍起来,锣鼓家伙敲起来,和谐盛世怎能不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地耍一次热闹呢?人们心里憋着一股劲。  

过了正月初五,全堡子锣鼓喧天,北街村、新城村、东村、西村二三十个社首相约互相打炮,打社火拉开大幕。此时各社锣鼓齐鸣打前阵,马上骑着膀阔腰圆的壮汉,赤身穿着大红裤衩,披挂着串铃,威风凛凛地勒马做先锋,指挥地上列队奔跑的赤身勇士。地下的猛男,十岁左右的稚子和年逾六旬的老者也参与其中。有的配着绶带举着彩旗,有的扛着钉耙大刀,有的腰缠褡裢装的炮仗。有的社还组织了赤身摩托方阵,开着大铲车载着抱着炮仗的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对方社首门前示威叫阵,都显得彪悍威武却又喜气洋洋。指挥者手指炮轰门庭,各勇士点燃纸炮,瞬间炮声震天,如天女散花般的各色炮皮由天而降,人喧声、马鸣声,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各社社首都是些爱热闹有威望且能说会道者,狭路相逢,彼此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文骂(对联、顺口溜)、武骂(俚语粗话)连珠炮似地发射,谁也不甘拜下风,听得满街瞧热闹的男女老少前仰后合起哄、爆笑不止,直到双方社首达成共识缔约结盟开耍,三五天的闹腾才渐平息。  

以往打社火时,若一方社首不热情应阵,对方会用牛犁地的方式将对方平整的前院纵横深翻,或叫嚣着冲进对方社首家中,在社首家粮柜、面缸、水瓮、灶底下放上成捆纸炮,炸得面粉、瓮水、种子颗粒四处飞扬,屋内霎时烟雾腾腾,一片狼藉。此时,对方社区血气方钢的子弟,群情激昂地要求社首出面,反戈一击,给予更猛烈的回应。人们不避风和雪,不避亲和友,各社火队精身子在初春的寒气中你来我往,伴随着阵阵锣鼓,炮打不息,段子、笑话讲不完,但无论怎么耍,都不会红脸闹矛盾,耍的就是风采和性情嘛!集贤堡各街巷和外村看热闹的人流,都乐呵呵地议论着哪条街的社火打得火,闹得欢,哪条巷的炮皮多,段子鲜,哪儿闹得动静大就往哪儿赶,跑东撵西地想要一睹集贤冷娃,热腾腾的彪悍却不乏风趣睿智的风采。  

打社火之后就是装社火和耍社火了。社火表演分为马社火、车社火和杆社火等。表演的内容很丰富,根据秦腔中的传统折子戏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现代戏中的内容桥段,如白蛇传、西游记、三娘教子等几十处戏,扮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好汉、神仙妖怪等等人物。表演之前的装社火才是真正体现古堡人文内涵的大手笔、大排场。各社都需要请懂行的艺人、能人策划指导,都需要各类人才热情参与,各显伸手。根据社火内容,给各种角色化妆,准备租赁各种道具、服装、布景。化妆即关中人称“打脸子”。“打脸子”多是浓妆重彩,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身份和性情,和戏曲中的装扮大同小异。有些重点人物讲究脸上贴金,如猛张飞两眼圆睁,为了突出两眼,贴上金箔,阳光一照,两目发光,神态飞扬,很能体现主人的英雄气概。有的角色,穿上戏服戴上头套和面具则可。妆化好了,再穿着各色戏服,戴好各种行头,一匹马一个人物,一辆车一出戏,各有讲究。角色的道具五花八门,表情形态各异,却被主事人安排地繁而不乱,井井有条。各社仪仗、车台前的横幅、对联,都请文墨深的人撰写,在继承传统文化中融入集贤古堡人杰地灵的新气象新风貌。人们从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妆社火,得忙碌大半天才能装成十几出桥段。耍三天两日的,每天的故事桥段布景都不同,没有男女老少众乡亲群策群力铺排添彩,社火是耍不起来的。  

元宵节这天的社火最出彩。正午吉时,礼炮骤然响起,锣鼓紧跟着敲起来,几十个社火长龙在震天的炮声中开始闪亮登场。各村社火呈现首尾一条龙阵势,进彩门祭拜封赏完毕,就开始绕堡子的几条主干道进行表演,各村的社火都亮出各自的仪仗、锣鼓和桥段的风采,生旦净丑异彩纷呈,众妙毕现,真是无边光景一时新,有道不尽的风流和彩头。  

街头看社火的阵势,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就连沿街的楼上,树上都安插满了观众。人们一边抻着脖颈目光灼灼地观赏社火,一边不停嘴地夸赞评论着,年轻人还忙着拍照发朋友圈秀街景,而负责录像的媒体早就占据了采景的最佳位置,要把耍社火的盛况及时向更多的民众传播。十几里的游街表演耍下来,已是夕阳西下,人们带着尽兴的愉悦告别节日狂欢。

家乡人耍社火,祈盼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展示的是民众的精气神,图的就是喜庆热闹。在热闹中释放着民众的情怀,亦展示着生活的幸福、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社火   集贤   火神   脸子   堡子   炮仗   彩头   仪仗   炮声   风调雨顺   锣鼓   乡情   桥段   祭祀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