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只要有工作就会在相应的团体里有或高或低的职位。只是那些自己创业开办公司的人是自己所在团体里的最高一级的人。在这些分工中,我们以最常见的等级制:公司员工等级一般是总经理、运营经理、各部门经理、各部门职能主管、各职能负责人员、生产线班组长、一般员工。当然这种等级不同和工作能力有关,但和一个人的性格也是相关甚密。就拿我去学校财务处报账来说吧,去找客源的时候,他们大多漫不经心或对你冷言冷语;而去找他们的财务处长的时候,那处长都是面带微笑十分客气。当然,处长的行为动作让人一看就是处长,好像他们的气质就在那。这只是一个个例,但其实许多单位都有这种体现。当然,也有好多领导穿衣朴素说话低调,你根本看不出他是领导。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接着上面的哪位处长来说,他那种比一眼看去就比科员高的气度是因为当了领导以后形成的,还是一位他存在着这样的气质致使他成为了处长。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好像马云、王健林、董明珠这些业界大佬。你可以说是他们成功了以后由于经常受人抬举而形成了那种大佬的性格,因为马云曾经也是一个到处向人学习的英语老师,董明珠也曾经是一个到处求人买空调的销售;你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会成为企业领袖,他们就是有着比别人更要强的特质才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这一章的《道德经》就可以浅层次地理解为不同的领导分别有不同的表现。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一级的领导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人民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太上,不知有之:就像前文说的,马云和董明珠等是集团的领导,但其实他们的背后可能还有更高的那个人(也就是台上者),只不过人家可能从不露面来管理具体事宜,而是悠闲地在背后操控一切而不被大众熟知。大人在上,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其次像一个公司的董事或者总经理,他们能成为领导者多因为其所作之事都直接关乎企业格局甚至社会经济效益,这些人也多为心胸宽广之人,不能以无为居事、不言为教,立善行施,使下得亲而誉之也。而一般在一个企业真正比较摆谱的就是那些处于中下层的领导者,他们多为格局娇小的人,靠着一点点权利就开始为虎作伥(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但确实就是这样的)所谓其次,畏之; 不能复以恩仁,令物而赖威权也。再其次,侮之。不要说大集团了,我当年在饭店做假期工当服务员,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因为服务员也分等级,可就是这些服务员里的小小领导都是各种欺压下级,而下级有是在背后各种议论辱骂。这种勾心斗角的现象在越是低层次人群中越是明显。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最常见的还是一个人会随着自己的职位或地位越高,他的性格或者做事态度也会一步步改变。或者说是从员工到领导者的气质突变吧。当然,领导者最关键的品性还在于诚信。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己处不足,非智之所济也。儿到达最高一级的领导者,往往就会有所释怀,因为他们懂得了企业运转法则,更可以说是懂得了领导者的生存法则,达到悠兮其贵言。

本章再进一步理解就不再是成为领导,而是得道。可以说,最上一层是台上,从上至下到最低一层,互相欺负、侮辱、争斗,离道越来越远。老子以次第推进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从胜义谛的道心落入世俗谛的人心的各个阶段,这与佛说十二因缘层层推进的说法方式不谋而合。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变得每况愈下呢?因为没有信。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是性格决定了地位还地位铸就了性格都不在重要了,灌酒就是掌握这种性格——信。道中有信。信不足,人不了道的境界,根本体会不到道,于是不信。在我们的内心,只相信有形的世界,只相信我们的肉体,无形的东西根本不当一回事。为了这个身体,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嗔、痴,因为贪、嗔、痴,所以有“亲而誉之”“畏之”“侮之”,所以佛陀将贪嗔痴称为“二毒”。这三毒让我们离开自性,心中只有欲望,不能处在“下知有之”的状态,所以有不信。这是真正的贵言啊!这是感叹“信不足焉,有不信”这一点是很要紧的,强调这是我们无法人道的根源。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功成事遂”,一个道者,成就了功德却不居功自傲,事成则已,一无所住。所以老子在后面的章节提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第四十九章),在这个状态中,百姓当然觉得自然。事实上当一个普通百姓与道者在一起做事总是水到渠成,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很自然。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还是身份改变而使性格改变,此可道非常道

在本章中,可以说国家社会的状态,也可以渗透到个人。老子把这种理想的政治情境,与儒家主张实行的“德治”、法家主张实行的“法治”相对比,将其等而下之。老子理想中的情境是:领导者具有诚朴信实的素养; 其实每个人又都是自己生活的领导者,作为身体的领导者,就要行政这种让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可以信赖的品性。最终,无论是台上还是其次都是天地自然,而人生活于天地间就是要道法自然。

下一讲:《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信实   道德经   大佬   性格   品性   成事   处长   领导者   美文   服务员   老子   台上   地位   身份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