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记忆|郑彦芹:远去的打夯号子声

远去的号子声

郑彦芹


乡愁记忆|郑彦芹:远去的打夯号子声


邳州又上央视了,远方的家栏目组,采访了大运河船家后代,这些几代人生在运河,长在运河,喝着运河水长大的花甲老人,如何传承船工号子的故事,那号子虽然听不清歌词,但却是凝聚的力量,对于船工来说,号子声震天,力气大无边。号子声中凝聚几代人的智慧,得以传承下来,并发展壮大,实在是运河儿女的福音。听着船工的号子声,我的思绪万千,一下子把我带进遥远的昨天:

那时我只有几岁,记忆已经模糊,唯有那打夯,石盘起落时的号子声越发清晰。打夯用的石具类似大磨盘,周围加上类似杠杆样的东西,通常需要四个人一起喊着号子用力用力抬起,然后再喊着号子一起放下,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效果。六七十年代的邳州农村,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不为过。如果哪家能盖起土墙的房子也属于幸事。哪家盖房了,亲戚,庄邻乡亲都会互帮互助,不计酬劳,有人出人,有力出力,虽苦而其乐融融。

那时农村的夜晚,是静谧的,尤其是秋冬春季节,只有星月闪闪,给陌上行人微弱的亮光。但也有例外,哪家盖房子打夯地基,哪家红白喜事,晚上露天电影,或者是乡村会演也是掌灯夜战。这里要说的就是打夯时的号子声。小时候经常听到,儿时的我们,只要听到这号子,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凑热闹的。号子声,儿童的欢笑声,大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好听,特别和谐,那气氛一定是盖过夜晚的寒凉感。

那是60年代末期,具体哪一年是记不清了,我家盖房子,打夯,就是盖房子打地基。起夯号的是我堂叔,那夯号高亢清脆,歌词是什么?好像没有?但号子声好像悦耳动听,号子声里有一种凝聚的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不屈的精神,人心齐泰山移。很大的一个石墩,抬起放下,步调一致。当时懵懂,认为这很轻松,但又觉得叔叔伯伯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但是闲暇之余,他们依然有说有笑,大概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吃苦,大概他们习惯了互帮互助。乡土民风是淳朴的,忙了一天的活计下来,有时只是喝点水,主人条件好点,会一顿便饭。但他们依然是尽心尽责,任劳任怨,更不会有偷工减料。这就是当时农村的一笔无形财富。

能听到盖房打夯的号子声,应该延续到70年代末期,再后来我离家漂泊,再没有听见过。起夯号的堂叔已过世,时代变迁,科技进步,没有人再去夯土打地基,当然更没有人把小楼别墅直接建在松软的泥土地基上,水泥沙子钢筋混凝土唱了主角,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比起土坯泥房,更多了几份豪华和大气。强国富民梦也给黎民苍生带来了大大的红利。

如今夯号声已经远去,只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甚至都找不到一张图片,描述出具体的形状。我仿佛闻到那片泥土的芳香,土坯泥房曾经是温馨的港湾,在那里可以驱走冬凉,可以遮风挡雨曾经让一家人幸福安康!说着说着,我仿佛听到那夯号声依然宏亮。只是不见老屋的模样,远去的爹娘。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号子   邳州   星月   安康   船工   号声   土坯   互帮互助   步调   乡愁   地基   运河   美文   泥土   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