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原创:刘起来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青海高原共和县

我在陕北老家报名参军几经周折被批准,于1964年12月辗转一千多公里来到了青海高原共和县恰卜恰骑兵第二师六团军营,并很快分到了四连,自此,开始了我一生中22年的军旅生涯。


分配到连队初学骑马

我被分到骑六团四连,第一次见到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心里就发怵,毕竟入伍前我连毛驴也没骑过几次。但骑马是骑兵的必修课,是非学会不可的。部队教新兵骑马有丰富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让逐步入门的。为确保新兵的生命安全,训练采取一切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分步进行。

从新兵教育训练开始,我们班连我在内有4名新兵,第一任教练就是我们的班长,姓王,名字不记得了。只知道他是陕西渭南人,是1960年9月入伍的超期服役老兵,参加过平叛战斗,高高的个子,厚实的身板,红彤彤的脸堂,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嘴唇,讲话慷慨激昂有声有色,是一个典型的关中汉子。记得开训那天,班长叫两位老兵从马厩拉出两匹个头不高,且又非常老实的老马,到了教练场(大沙滩)由班长授课,让老兵做示范。班长讲的很具体,他从如何给马戴嚼口(也叫叉子),如何备马鞍子,如何上马,如何指挥马前进、后退、止步,马奔跑起来如何两腿夹紧马肚,如何身体前倾等动作要领。

为既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又不使我们害怕,还强调了几条注意事项。一是给马备鞍时肚带的松紧度要以四指能插入为宜。班长说,如果肚带拉得太紧马不舒服,松了容易转鞍。二是上马前要检查马镫根儿的长度,和手臂的长短一样较为合适,镫根儿长了脚容易套在镫里,短了人骑上去像站在马背上,影响两腿夹马肚。三是上马的动作要利索,腿脚不能碰到马屁股;因为个别马一碰屁股就尥蹶子。

班长讲完,让我们每个新兵按他讲的动作要领操练了一遍,然后让一人骑上马,一人牵马缰绳,开始在教场慢走、快走(人跑的速度),轮流学骑了好几次,也没有从马背上掉下来的,我对骑马的畏惧感也减少了许多。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在我们练习骑马期间,我连四班发生了一件事。一位新兵骑上马没走几步,马突然尥了个小蹶子,把新兵尥下了马。班长对我们讲的大致意思是,老马虽然老实,但它很敏感,新兵一骑上去它就能感觉到不是老骑手,尥蹶子是耍小脾气给新骑手示威,但这是个别现象。我听了感到马还挺有意思。训练的第二天,就正式给新兵分配了乘马,给我分的是一匹红黑色高头大马,膘肥体壮,我只有一米六八的个头,觉得人马不匹配,以后才知道这是机枪副射手骑的马。

这天班长把全班的人都带到教练场,又特意针对新兵讲了马奔跑起来骑手应保持的姿势,即要求上肢前倾,不能后仰;要屈肘小臂贴腹,切忌双臂张扬,以防摔马后头和双臂着地受伤。然后带领全班乘马前行,行进中老兵和新兵一前一后,拉开一定距离,目的是防止新兵摔下马被后面的马踩踏。开始是慢走,而后逐渐加速,因我骑的马会几步小走,只觉得身体在马鞍上摇摆,并没有多少难受的感觉,可是加速到颠跑起来时,身体好像从马背上往起弹一样,一上一下颠簸不停,不但颠的屁股蛋子疼,而且头也开始发晕,觉得随时都要从马背上掉下来似的,新兵们几乎都是抓着马鞍桥任马颠跑。颠跑了约20分钟,我觉得再也难以坚持下去。

这时,传来班长 “身体前倾,跟紧”的口令,便放马奔驰(又称放袭步、挖奔子)起来。这一加速,乘马四蹄腾空飞奔向前,这时因骑手上肢前倾,臀部离鞍,只觉得身体随着马体前后、上下晃动,再没有了上下颠簸的感觉,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可能和现代年青人飙车是一个感觉。奔驰过后我骑马的胆量倍增,以后一上马,就想让马奔驰起来。就这样,每星期训练四五次,两三个星期过后我学会了骑马,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

也就是在这期间的一天上午,连长赵占玉把所有参训人员和教练员都集合起来,列队在教练场,专门就摔马的动作要领作了一次示范表演。示范前他骑在马上对大家说:“当骑兵没有不摔马的,但为了不受伤或少受伤,必须按照教员讲的,马奔跑起来上体前倾形成抱肘姿势,摔马时肯定是向下滚的动作,肩背先着地;如果两臂张扬,就是手臂先着地。”他边讲边做抱肘的动作,讲完就从我们列队的另一头,放马奔驰而来,突然从马背上滚了下来,落地后一翻身就站了起来,毫发无损。

赵连长是山西人,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当年已三十几岁,能做出这样一套干净利落的摔马动作,把我看的眼花缭乱眼,从心底里感到佩服,当然以后受益匪浅。

新兵们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掌握了骑马的基本技术要领,但两腿还夹不紧马肚,身体还不能自如地随马体自然运动,每次骑马回来腰酸腿困,全身像散了架似的,睡觉连翻身都有些困难。更严重的是尾椎磨破了皮流血不止。几天不骑马结了血痂,可再骑一次又磨破了,所以新兵们的裤头,像似妇女经期的卫生巾老是红的。尾椎磨破虽然觉得很难受,但不知何故,一听说要骑马又都来了兴趣,很想立即跨上马背。

记得在新兵政治教育中,有一项内容是“忆苦思甜。”所谓“忆苦思甜”就是控诉旧社会劳动人民所受的苦,思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甜。可就在诉苦那天,团长刘炳绪来到我们班。刘团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兵,中等身材,红彤彤的脸堂,身上充满军人的威武气质。我第一次见到刘团长还真有点害怕。

他坐在床头(我们睡的是通铺),战士们坐在地板的小木凳上,我们四个新兵的坐姿都是半个屁股蛋悬空,还斜着身子。团长发现了,就问:“你们为什么不稳稳地坐在凳子上?”我们笑而未答,班长给团长解释说:“这四个新兵,骑马把屁股蛋子磨破了怕疼。”团长笑着安慰我们说:“不要紧,再骑上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团长说的一点也不假,新兵教育训练结束后,我的尾椎部长起一层老茧,再也没出过血,不过这层老茧还越来越厚,在我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纪念”,直到现在,每次洗澡时还能用指甲搔下老茧皮,就不由得想起当骑兵的岁月。


参加军事全训动员

我们四连这一年被定为全训连。所谓全训,就是连队的全年任务进行军事技术战术训练,连队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与实力人数的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全年训练时间不少于9个月。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新兵教育训练结束后,我们便投入到连队的全训之中。因为当年全团5个轻武器连队,只有我们四连和一连是全训连,因此,连首长非常重视。开训前,全连上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为激励干部战士的训练热情,提高动员效果,还请回四连的前任连长(姓孟名字记不清了,刚从军事院校学习回来)给我们讲了四连的发展史和在战争中形成的吃大苦耐大劳、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这位老连长是团里的战斗英雄,荣立过二等功。老连长还讲了他那次立功的战斗故事。那是在剿灭蒋(介石)马(步芳)残匪期间,一次四连在行军途中与敌人发生遭遇,因敌人数量众多,连首长指挥各班排抢占了几个山头御敌。老连长当时任班长,他们班占领了一个不足百米的独立山头,这个山头一面是陡壁,三面坡度较缓,也没有多少隐蔽物。发现敌人约一个排的兵力30多人向我山头运动。面对强敌,老连长没有畏惧,而是沉着冷静地组织指挥全班战斗,而且还亲自操起轻机枪对敌射击。

老连长说:“那时我们班的每一个战士都参加过数次战斗,对敌作战没有一点畏惧情绪,加上平时训练有素,枪法都很准。在敌人发起进攻前,我根据敌我态势作出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打击敌人锐气的战术。因为整个山体从下到上都在有效射程之内,所以向战友们提出“瞄准一个打一个,绝不放空枪”的要求。敌人开始进攻时仗着人多势众,摆出扇形像饿狼一样一涌而上,还不断地向上开枪,但当我们的一排子弹过后,敌人向上爬了还不到10米,就有8个被我们击倒在山坡上。

敌人进攻锐气大挫,改为四肢着地往上爬行,进攻速度明显减慢。这样,我们对敌射击的目标虽然小了,但增加了我们瞄准的时间,敌人一抬头就放倒一个。我持的是机枪,也是敌人主攻方向,人数相对密集,一个点射出去都能击准一两个。就这样敌人先后组织了三次进攻也没有接近我们的阵地。战斗进行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的援兵到达,敌人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仓皇逃窜,援军继续追击敌人。我们通过清理战场统计,全班共毙敌20人,击伤俘虏5人,我一人就毙、伤敌8人,全班无一伤亡,为全连的作战胜利做出来贡献。

老连长讲的这一战例,使我这个刚入伍的新兵对在剿匪战斗中不怕牺牲流血、英勇作战的老骑兵肃然起敬,对他们过硬的杀敌本领,感到无限敬仰。所以决心以他们为榜样,苦练杀敌本领,争取做一个合格的骑兵战士。

骑兵的全训,初始阶段和步兵一样,进行了射击、投弹和单兵战术、班战术训练。然后就按照总参谋部制定的骑兵训练大纲,进行系统训练。


训练乘马跳高和乘马斩劈

作为刚学会骑马的新兵来说,听到又要进行马上技能训练,使我感到非常新鲜。训练一开始,有一件事,又使我非常高兴,那就是上级给我们配发了马靴,马靴是骑兵着装的重要的标志。新兵训练期间,我看到干部和老兵穿马靴非常羡慕,心想自己何时才能穿上马靴?上级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给我们配发,是因为马靴在乘马中使用价值非常高。皮制马靴后跟儿带刺,用靴跟儿刺磕马肚,马反应敏感,而且靴底后跟较高,骑马穿上不易套镫。另外,靴筒较长,穿上能够有效保护马裤。对于骑兵战士来说,如果穿马裤再穿平底鞋,不配套,确实不怎么好看,所以又把马裤贬称“鸡腿裤”。配上马靴,才体现出骑兵战士的完美形象,不论是骑在马上,还是下马走路,都显得精神抖擞,英姿飒爽。就我个人来说,自从穿上了马靴,训练的情绪更高了。

乘马跳越高障碍,和田经运动员跳高很相似,在教练场栽两根木柱,中间搭一根可上下升降的长竹竿(也有立木架子的)。人跳高是凭自身的弹跳能力和技巧,而乘马跳跃是靠人和马的动作密切配合来完成。训练的过程是根据实战要求,既练人又驯马。马究竟能跳多高?首要因素是马自身的跳跃能力,但也离不开人的指挥和配合,否则跳跃能力再好的马,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作为战马来说,只要通过调教,人能骑乘后,其灵性就会很快提高,不但能领会人的意图,而且对人的肢体语言也特别敏感。在教练场上不论是老马还是新马,一旦进入跑道,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它就知道要跳跃,绝大多数战马是不会考虑能否跳过去的问题,都能勇敢地起跳,这就是战马能历险的本能体现。跳跃高障碍时,要想叫马顺利通过横杆,骑手首先要根据横杆的高低,提示马选择合适的起跳点。如果起跳点离横杆近了,马起跳时前蹄就会碰杆,选的远了前蹄跨过,后蹄也会碰杆。战马在百米之外奔驰而来,接近障碍物虽有起跳意识,但是没有经过长期训练,是难以选择起跳点的,这就需要骑手给予及时提示和配合。

给马提示起跳点,就是在决定让马起跳时,向上提拉嚼口带,在此跳瞬间,骑手要吸气、收腹、臀部离鞍,人体随马体向前向上升,努力减轻马的负担。这些动作要领说起来简单,但做到位实属不易。像我这样的新骑手,就经历过一个比较艰难的学习过程。

开训的前十来天,我骑的还是初学骑马时的那匹大红黑马,因这匹马体胖跳跃能力较弱,以前也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加上我自己还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在跳跃60厘米高度时,多次将竹竿碰掉。多次老碰杆,马也产生了畏惧心里,出现躲杆现象。一次快到横杆前,我正准备做起跳动作,马突然向左一闪,把我摔在横杆下,好在地面垫有沙土也未受伤。此后每次起跳前,为防马躲杆,总是分散起跳注意力,影响动作的完美实现,也影响马的跳跃效果。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20多天的训练后,人和马对跳跃高障碍的心里适应能力和相互配合的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不但能跳过60厘米的高度,最后升高到一米也能跳过。这时,我对跳跃高障碍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当战马四蹄腾空瞬间,自己也好像在空中飞行,每跳过一次横杆或完成了一个高度,都有一种胜利的喜悦。但我的马所能跳过的高度,和我们班的一匹小红马相比,相差甚远。

说起这匹小红马,还有一些传奇和有趣的故事。这匹小红马体型瘦小,耳朵相对大一些,有些像骡子,所以干部战士都叫它“小骡子”。粗看“小骡子”的外形长得很不起眼,但要细看,还具备骏马的特征,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是一匹浓缩了的袖珍骏马。与我骑的大红黑马相比,它的体重可能只有我的马的五分之三。

“小骡子”在1961年老兵吴彦霖骑乘时创造过奇迹。1964年军事训练大比武,在全团近千匹马中脱颍而出,高障碍跳过一米五的好成绩,比赛夺冠。我入伍后听到“小骡子”比武夺冠的事迹,还半信半疑。但在训练中目睹了它的风采,才确信无疑。“小骡子”的骑手是我的同乡叫李坤乾,比我的个子还小,也是一个浓缩型精干小伙子,小个子骑小马是绝配。训练时,我们的骑术都差不多,但在跳跃时,李坤乾骑上“小骡子”在规定的每一个高度,都能一次跨过横杆。仔细观察“小骡子”的跳跃动作,好像它能自己选择起跳点,而且起跳垮杆时,前腿向后屈抱紧贴胸脯,像离弦的箭;后腿上扬升直过杆,落地瞬间头尾一条线,又像鲤鱼腾空入水一般。观看“小骡子”跳跃,真还有一种美的享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团再没有组织过全面的军事训练,但“小骡子”的事迹,一直在连队相传。以后入伍的战士出于好奇,都想领略一下“小骡子的风采”,便采取了一些恶作剧的办法逗马跳跃。

军马虽然不训练了,但每天的马事勤务还要照常进行。早晨给马饮水后,要拴在马场的架子上休息。架子是由两排木柱子,在顶端和中间钉上碗口粗的横木组成,中间形成一米多宽的人行道。马在休息期间要派人看管,可是看马的人闲的没事,有人就想出一个鬼点子,用竹条轻轻抽打“小骡子”的屁股蛋,“小骡子”一着急,就前腿一跃,从一米多高的横木上跳过,不偏不倚站在人行道上。这时马还在横梁上拴着,后体是横着跳过去的。过一会儿,战士又抽打小骡子的屁股蛋,小骡子一急又跳过横木,站在拴它的原来位置上,它的动作是四肢腾空,屁股蛋先甩过去的。这一连贯性敏捷动作,充分体现了小马的弹跳能力和超群的跳跃技巧,使战士们一饱眼福。

乘马跳高训练过关后,接着进行乘马斩劈训练。斩劈就是骑在马上用马刀杀敌。马刀是骑兵近距离短兵相接杀敌的重要武器,也可以说是骑兵标志性武器。马刀有握柄,柄上有金属护圈,长约1米,宽约3.5厘米,既坚韧又锋利。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骑兵战士学会在马上杀敌的本领。训练时,在教练场设有300多米长,6米多宽的跑道,两边栽立左二右三的草人靶。要求乘马进入跑道,既要劈刺到目标,又要劈刺到目标的有效部位。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教员给我们讲的基本动作要领,一是进入跑道要及时发现目标,指挥战马接近,达到能够杀敌的有效距离。因为跑道较宽,马速又快,如果战马一直在跑道中间奔跑,马刀伸出去也劈刺不到目标。其次是要稳、准、狠地劈刺。劈的要领是举刀向下劈拉,不能用砍剁的手法。刺敌要借用马的冲击力,用刀的尖锋刺向目标。

我在开训的前几天,因不得要领,战马在跑道飞速前进时,就手忙脚乱,顾了指挥战马接近目标,就顾不得举刀劈刺,即便举刀劈刺也是做个花架子。两三天过后,虽然能劈刺到一两个靶子,但也是蜻蜓点水,如果劈刺到的是真正的敌人,也只能划破点皮而已。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训练了六七天后,不但能指挥战马接近每一个目标,也能按照教练讲的去劈刺目标。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惊喜的现象,战马完全领会了人的意图,一进入跑道就能主动冲向目标,这样我就能专心地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劈刺。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我使用马刀的技能有了提高,有一次还将草人靶劈倒在地。训练到这个份上,我对劈刺训练有了新的感受,就是每次在跑道上挥刀左劈右刺时,好像自己已成了唐秦王李世民创建的千人轻甲铁骑,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的士兵。作为年轻人的我,对斩劈训练又觉得很好玩像是在娱乐,有时特别兴奋,冲出跑道就高举马刀不停地晃动,还情不自禁地高喊一声,所以越练越想练。

当然,知识和技能都是学无止境的,因训练时间有限,有一门绝技我是没有学到,那就是俯探身劈刺。因为有一些目标较低或较远,只有用俯探身的骑技才能劈刺到目标,就像蒙古人叼羊比赛的动作一样,左腿或右腿挂住马鞍,俯探身挥刀;古时又称镫里藏身,也是一种应急防御技能。这一技能难度较大,短时间难以练就,我们班只有班长掌握了这一技能,给我们表演过两次,看了使人非常羡慕,可惜训练结束了。


乘马射击训练

乘马射击,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举枪射击。这是近代运用轻型火器,运动中杀敌的一种有效技能。提起乘马射击,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听到,觉得很新奇。

从营房出发到训练营地的几天里,我一直兴致勃勃,盼望早日投入训练。连队领导和团首长对这一科目的训练都非常重视,专门在倒淌河地区设立了训练营地。倒淌河是一条由南向北流入青海湖的小河,解放军的后勤保障部门在河边设有兵站,称“倒淌河兵站”,兵站是在古驿站基础上建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青藏公路翻过举世闻名的日月山后,第一个大驿站,位于青藏公路与倒淌河的交汇处,向西南经海南、果洛、玉树3个自治州,直达西藏拉萨。据史料记载,唐代**公主进藏就经此道。沿青海湖向西北经柴达木盆地,可达河西走廊进新疆,古称丝绸之路的青海道。我们连的训练营地就建在兵站西,约1.5公路处的路边上。

进入新营地的第二天,我们做了一天野营生活的准备工作,第三天正式开训。早饭后,赵连长将我们9个班(十班、十一班是重火器班没有参加乘马射击训练)的参训人员带到教练场,也是实弹射击场。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教练场选在新营地南约两公里处,地形比较独特,是一片南北狭长而比较平坦的盐碱地,东边有一座也是南北走向的小草山,西边就是清澈透底的倒淌河,向南远望都是大山,倒淌河就发源于此山里。到了教练场,我发现南北走向约长七八百米的两头,各插了一面小红旗迎风飘扬,山脚下的平地上,每隔六七十米栽一个射击用靶,分别是全身、半身和双胸靶。

连长宣布:“今天的训练科目是熟悉跑道和周围环境。”他指着两面小红旗说:“这就是乘马射击跑道的方向,我们眼前的这一面就是起跑线,南边的那一面是返回的地点,两面小红旗之间就是预设的跑道。因为训练开始,战马一旦进入跑道,人要放开嚼口带,任马自由奔跑,但地面没有明显的道路痕迹,马就不知道如何跑,所以需要我们骑上马踩出一条跑道来。”

连长说完后,带着我们乘马进入预设跑道。第一趟是一匹马跟着一匹马慢走,第二趟是快走,第三趟放马奔驰,然后,交由各班轮次放单骑,全连战马跑了好几趟后,盐碱地上有了路的痕迹。这时,就要求放单骑时必须把嚼口带中间打结,挂在马脖子上,人抱肘挺胸放马奔驰。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所有战马,没有一匹乱跑的,这使我们都很高兴。这一天上午,就成为乘马射击训练的开场戏。

训练的第一堂课,是由我们二排排长王汉民讲授的。王排长于1961年从兰州市入伍,河南人,曾参加过1964年军事训练大比武,又在师马术队进行过专门训练,不但骑术好,马上技能也很全面。

记得他讲乘马射击技术要领时,主要有三点:一是马进入跑道如何迅速从背上取下枪;二是如何举枪瞄准;三是如何掌握射击时机。讲完后,他背步枪乘马进入跑道,给我们做示范。只见他右手握住背后的枪柄,向前一推,当枪口向下时,左手抓住枪体的木质部位(冲锋枪抓弹夹,轻机枪抓弹盒)。枪托抵右肩窝,举枪向靶子瞄准。他取枪的动作娴熟、利索,举枪瞄准的姿势潇洒优美,使我非常仰慕,真想立马冲入跑道一试身手。

王排长讲得做得看似简单,可我低估了其难度。当第一次乘马进入跑道时,一切动作都乱了套。

训练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从背上往下取枪。因训练规定,乘马进入跑道前,都以班为单位在起跑线附近转大圈,只允许一匹马进入跑道,完成射击任务返回时,第二匹马才能进入。可是,前面的马进入跑道,后面的马都蠢蠢欲动,尤其是紧跟其后的马,更是急不可奈,在起跑线前活蹦乱跳地想冲出去。

这时骑手的任务是控制马的行为。因此马进入跑道才能放开嚼口带,腾出手来从背上往下取枪。可是起跑线距离第一个靶子不足百米,马一进入跑道都是拼命奔驰,时速一般都在四十到五十公里之间,从背上取下枪再举起瞄向靶子,此间还要随手打开枪的保险开关,五六秒时间做不到,就会失去对第一个靶子的射击机会。

我背的是轻机枪,自重就有12斤多,完成这一套动作,比步枪、冲锋抢的难度大的多,往往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把枪从背上取下来,再把枪举平时,第一或第二个靶子也侧马而过,只能在最后一个靶子上像征性地瞄一下。尤其是训练了四五天后,身体的一些部位觉得很难受,首先是左臂一举枪就发软,其次是手虎口疼,抓不紧弹盒,也没有推举力。三是腰肌酸痛,觉得全身无力。于是,我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

我的情绪立即被班长发现了,他对我说:“你的机枪重,取枪肯定比步枪、冲锋枪难一些,但关键是动作还不够熟练,手臂的力量还不足,再练几天就会有成效,至于腰疼,我和你一样,是因为乘马时上体一直向左扭所致,过几天就适应了。”我听了班长的话,咬紧牙关坚持训练,十几天过后终于闯过了这一关。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训练的第二个难题是举枪瞄准。打过靶的人都知道三点一线的原理,可人骑在马背上,马又在奔跑中举枪瞄准,左腮往枪托上一贴,枪口就指天画地,连靶子都找不到。我问其他战友,他们的感觉和我一样。就在这一阶段,连首长掌握这一普遍规律,又让王排长给我们作了一次具体辅导。

王排长明确指出,训练要经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就是手中枪乱晃不听指挥;第二阶段是枪口围绕靶子画圈;最后就是在靶子上下滑动,当滑动不离靶子时,就基本练到家了。但要达到这一程度,就要做到人马枪三位一体。人枪随马奔跑的节奏同起同落,以缓解枪的晃动。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举枪的臂力不足,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增强臂力。

王排长辅导后,很快在全连掀起刻苦练兵的小高潮。因为,教练场只有一条跑道,为了增加每一个人的训练时间,就把训练安排为上下午两班倒,即上午的一班在教练场乘马训练,另一班在宿营地附近徒手举枪训练,下午互换。徒手举枪练习的方法是,在枪管上挂一块砖头或石块,模仿骑马上下颠簸的姿势,反复瞄准击发,有的战士甚至在晚饭后还在坚持练习。

我因机枪射手王喜民有病住院,(他是甘肃庆阳县人,1963年入伍,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有两匹马可以骑乘,上下午都能在教练场练习(马是夜间放牧,白天喂一次料)。就这样,经过20多天的强化训练,瞄准时先是能看到靶子了,而后正像王排长讲的,枪口和准心开始在靶子周围画圈。

记得一次开班务会,专门讨论训练问题,大家都汇报了各自的训练情况,班长听后高兴地说:“大家的训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离搞实弹射击仅有一步之遥,希望大家再好好练!”班长的鼓励,使我和我的战友们更加有了信心,训练的劲头更足了。

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我对轻机枪举枪瞄准的一些关键技术要领逐渐掌握:那就是要双手合力,尽量把枪体往后推,枪托抵紧肩窝,左上臂贴紧左肋小臂立起,这样就提高了举枪的支撑力,人枪也就基本形成了一体,觉得枪举得更平稳了。瞄准时,枪的准心已开始在靶子上下滑动,只不过滑动的速度有快有慢,距离有长有短,这可能是所有参训人员的共同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盼望能进行实弹试射。连首长也从准备实弹射击出发,又安排王排长讲了最后一课,专门就实弹射击时如何适时扣动扳机作了讲解。他说:当准心滑动到靶底,再向上滑动瞬间,是扣动扳机的最佳机会。因为马在奔跑时,向上扬蹄的速度比落蹄慢,枪口向上滑动的速度也相对慢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马跑的速度快,将要超过最佳射击角度时,为抢时间,也可在准心从靶子顶部下滑时扣动扳机。

另外他还讲了两点注意事项,一是要防止走火,装了实弹必须关保险,在举枪瞄准前又不能忘了打开保险。二是射击时,如果马受惊逃离跑道,食指要立即脱离扳机举枪朝天。

从这以后,我们天天都在盼望乘马实弹射击。


(未完待续)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二)——初学骑马与参加全训

刘起来军衔照


作者小传 刘起来,陕西横山县(现为榆林市横山区)人,1946年2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历任骑兵第二师六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团政治处工作员),陆军第二十师炮兵团干部股干事,榴弹炮营一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宣化炮兵学院政治系学员,兰州军区守备一师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宁夏军区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副主任,宁夏盐池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等职。1986年10月转业,先后任宁夏印刷物资公司副经理、经理,宁夏博誉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6年2月退休。


原文编辑:曹益民

本文编辑:徐建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骑兵   劈刺   乘马   马靴   骑手   骡子   靶子   战马   青海   连长   新兵   要领   跑道   美文   班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