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原创:刘起来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美丽的青海高原

我们经过几个月的乘马跳高、乘马斩劈、乘马射击的全训,都盼望着乘马实弹射击。连首长安排王排长对乘马实弹射击讲了一课。他授课后,我们又练了十几天时间,实弹射击的时刻终于盼到了。


乘马实弹射击和团首长检查验收

听到乘马实弹射击的消息,我是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乘马射击训练已两个多月,总算能用实弹检验训练成果了;紧张的是,怕打不好辜负了自己的努力。乘马实弹射击那天,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乘马到的射击场。射击开始前,参训人员乘马列队,连长首先宣布了实弹射击的规定:步枪9发子弹,一个靶子击发3次;冲锋枪、轻机枪18发子弹,一个靶子击发两次。而后,又一次强调了注意事项。

为让马适应枪声,他当众举起冲锋枪,朝天打了一梭子弹,当枪声嗒嗒响起,近百匹战马好像明白连长的意思,静静地站着没有一匹受惊的。随即军械员给各班分发子弹。几分钟后,一排开始射击,其他人员控马在远处观看。一班、二班的射击都很顺利,没一个“推光头”的(俗语一发未中),但轮到三班射击时,有一位和我同年入伍的战友,乘马举枪对准第一个靶子射击时,因为紧张,竟然忘了打开枪的保险,子弹出不了膛,他更加紧张,射击动作全乱了套,结果一个靶子都没击准。

轮到我们二排五班射击时,我排在第三位,乘马进入跑道前心突突乱跳。明知是紧张所致,就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忘了打开枪的保险。进入跑道时心情基本恢复正常,做到了及时举枪瞄准、打开枪保险,并按要领对三个靶子进行射击,结果三靶两中,取得良好成绩,心里非常高兴!乘马返回出发地,我是边遛马,边手捧大豆喂马,以示对马的安慰和鼓励,同时我也受到极大地鼓舞,以后的训练更加刻苦。

又过了几天,可能是训练将要结束,副团长史二娃带着两个参谋来到训练营地。因一连也在倒淌河地区训练,他们来的目的是检查验收两个连的训练成绩。要求每个连选出六名射手,其中步枪三名,冲锋枪两名,轻机枪一名,四连的轻机枪手选准了我。

那天早饭后,连长把我们参训人员都带到了一连的教练场,两个连的干部战士,都拉马站在跑道右侧的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史副团长和连首长们坐在平地的小木凳子上。一个参谋把我们12个参加考核人员带到起跑线附近指挥射击。这次射击是上级来检查验收我们的训练成果,意义非同一般,乘马进入射击场后,心情虽不像搞试射那天那样紧张,但思想还是有一定压力,心想这次射击关乎全连的荣誉,一定要努力打好,为连队争光,不辜负连首长的信任。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我牢记出发前连长嘱咐的那句话:“射击时不要慌,按照平时训练的要领操作,一定能打好。”参加考核的人,都是连队选出的尖子,在我前面射击的人成绩都比较好。轮到我了,先稳定了一下情绪,放马进入跑道,那天我的马也特别争气,跑的又快又稳,我按要领把前面的两个靶子射击完后,因马速快,再加上我的瞄准动作慢了些,最后一个靶子已失去最佳射击角度,只好调转枪口,扭头向后瞄靶,枪体几乎搭到肩上,感觉非常平稳,就扣动了扳机,一个点射把枪膛内的子弹全部打完。报靶时我是三靶三中,而且最后一个靶子竟然中了两发。这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检验射击结束后,副团长来到我们中间。他是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直接与日寇作过战的老骑兵,用一口内蒙古家乡话表扬我们说:“你们今儿个都打得不错,以后再好好练会打得更好。”接着又手指着问我:“你叫甚名字,那个连的?”我回答叫刘起来,四连的。他又说:“你这个娃娃,今儿个打的最好,可是你知道不?最后一个靶子你打的是回马枪,弄不好要伤人的!”这时我才知道什么叫回马枪,当时还把我吓了一跳!

团里检查验收后没几天,连里进行了实弹射击考核,我的成绩虽然没有像团里检查验收那天打得好,但也击中两个靶子,取得良好成绩。实践证明,我也自认为掌握了乘马射击这一比较特殊的技能;在我的骑兵生涯中也觉得是一件比较自豪的事,同时也觉得是一种荣耀,认为骑兵没有白当。


参加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的拍摄

说起乘马射击,还有一段后续故事。那是在1967年初春,国家正在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放军总政治部为紧跟形势,壮我军威,决定拍摄一部《人民解放军积极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记录片。当时要拍摄三组镜头,即解放军宣传毛泽东思想、乘马射击和全连乘马冲锋。

可能团里考虑到我们指导员李遂朝(1958年入伍,陕西眉县人)长得精干利索,有文化,表达能力强,做宣传工作有优势,加上我们连1965年经过全训,军事技术基础好,以及又驻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草原上,拍摄环境好等因素,边将参加电影拍摄任务交给了我们四连。

接受任务后,先是由李指导员带着通信员,去了河卡公社组织地方工作人员(多数是藏族),拍摄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宣传“文化大革命”形势等镜头。留在营房的人员,准备拍摄乘马射击,乘马射击难度较大,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所以连里从各班挑选了30多名经过乘马射击的战士,其中就有我。

乘马射击训练由副连长江德元组织,江副连长是李指导员的同乡,长得高大帅气,军事技术过硬。这次训练,本来是为拍摄骑兵马上杀敌的威武场面,以示战斗力,但连首长把这次训练,既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又看作是训练部队的绝佳机会,所以非常重视。江副连长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一招一式不允许有丝毫马虎。对我们这些参训人员来说,深感任务光荣,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训练既认真又刻苦。

这次训练,我背的是冲锋枪,与背轻机枪相比,感到训练很轻松。参训人员天天出去训练,使好多没有参加训练的战友十分羡慕。尤其是文书兼军械员姜忠,他是1966年入伍的陕西宝鸡兵,聪明、好奇,什么都想学。在我们训练期间,他每天都乘马背枪,跟着我们在跑道上学练举枪瞄准,当时江副连长也没在意。

因参训人员都有乘马射击的经历,基础素质比较好,加上时间紧迫,训练了不到半个月,就进行了一次实弹试射。这次试射中,发生了惊险的一幕,险些酿成大祸。那天早饭后,参训人员到了教练场,姜忠给我们分发了子弹,然后分成三组准备射击,其中两组乘马在跑道后方等待,我们一组在跑道附近乘马转圈,等待副连长下达射击命令。

就在此间我看见姜忠在我们的侧后方乘马不停地走动,刚一转身突然听到身后枪声大作,我扭头一看,只见姜忠躺在地上,马还在原地不停地尥蹶子,此时在场的人一片哗然,惊恐万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军人最怕听到无端的枪声,实弹射击也就此暂停。过了片刻,恢复了平静,副连长乘马跑过去,看到姜忠的狼狈相,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气的脸色铁青,狠狠地骂了一句:“混蛋,滚回去!”

事后我们才知道,姜忠给我们发完子弹后,因为他掌握着子弹,就私自给自己的冲锋枪里压了一梭子,企图在我们射击结束后也想打一次实弹射击。可没想到,他入伍后只经过一次卧姿实弹射击,对射击常识懂得很少,尤其对乘马射击一窍不通,子弹上膛竟然不知关保险,而且还将枪从背上取下提在手中。

他骑的是一匹1966年才接回的新马,调教的刚能骑乘,从未听过枪声。此前训练跟着老马在跑道上前转圈奔跑过多次,此刻看到好多马在跑道前转圈,它也想进入其行列,就地狂躁起来,姜忠只顾控制马,却忘记了手中枪,不由自主地抠动了扳机,一梭子子弹飞出枪膛,从马的耳边擦过射入地面。好在有惊无险,没有伤及人马。副连长又继续组织射击,因为进展顺利,所有人员的射击成绩都还不错,使副连长的心里得到一些安慰。

我们试射后没几天,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到训练营地,连首长决定全连含勤杂人员都要乘马前往现场,还要求都穿马靴和新军装。

这一天,我们全连像办喜事一样,干部战士个个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当全连人马到达教练场区时,发现团里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三机关也来了不少人,附近牧民听到风声,也乘马前来参观。现场虽不是人山人海,但场面还是很壮观的。拍摄开始前,连长马福(1956年入伍,回族,青海湟中县人)和指导员李遂朝,都骑着他们的大红马,英姿焕发地站在队列前。李指导员首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思想动员,马连长讲了注意事项。此时此刻,训练营地一百几十匹战马也和它们的骑手一样,精神抖擞,秩序井然,连喷鼻声都听不到,好像它们也在静静地聆听领导的讲话。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随后,江副连长带领乘马射击的人员到了射击场,指挥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射击,只见一匹匹战马在跑道上奔驰如飞,悦耳的枪声不断,一面面小红旗在靶后升起。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乘马射击的拍摄任务。

这时,司令部参谋魏怡秦利用摄制组转移场地的机会,进行了乘马射击表演,魏参谋1961年入伍,兰州市人,长得高大威武,英俊潇洒;用现代话讲,是一美男加猛男。他参加过师马术队的专门训练,是全团有名的骑乘高手。他骑的那匹伊犁产黄骠马,躯体高大威猛,奔驰如飞,因额毛又多又长,人称“狮子头”,人见生畏。魏参谋骑这匹骏马真是绝配。他乘马进入跑道,以娴熟的动作,从腰间掏出手枪,对准每个靶子连击两发,瞬间就跑出跑道,验靶的人连举三面小红旗,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当时我在想,假如让我骑上这匹骏马用轻机枪射击,马跑的那么快,恐怕只能做到对最后一个靶子的射击,深感技不如人。乘马射击拍摄结束后,我们立即回到各班排,跟随连首长快马来到拍摄乘马冲锋现场的起跑线前,为了防止发生意外,马连长又一次向大家特别强调,在群马狂奔时要控制好自己的乘马,防止拥挤冲撞,落马伤人。

话音刚落,冲锋号响起,全连战马依次冲出起跑线,像奔腾的巨浪,席卷草原大地。可是刚跑到兴致上,终点已到,人马正在欢腾鼓舞之间,可能是为了便于拣选镜头,连长又把我们带回起跑线,重新放马奔跑了一趟。全连两次乘马冲锋,由于组织严密和全连干部战士的骑术比较好,没有发生任何不如意的事,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拍摄任务。

遗憾的是这部纪录片,只是听说放映了,但是包括我们连队的全团官兵都没有看到过。虽然是一种遗憾,但它总是为我军骑兵的英姿,留下了历史的真实画卷,作为参与者骑兵战士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综合素质训练之序

骑兵的作战特点是以机动性强,行动快速著称,战时又多执行堵截、追歼等任务。为了争取歼敌时间,行军途中经常要翻山越岭或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奔袭前进。而且,一旦执行作战任务,又远离后勤补给地,经常是自带食宿用品,进行野营生活。我所在团,在青藏高原对敌作战多年,各级领导对战地生活的艰难体会深刻,深知一旦发生战争,要想战胜敌人,战前必须要通过严格训练,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当时青藏地区,有组织的叛乱虽已平定,但被打散的死硬分子,有的还隐藏在藏民中间伺机作乱。整个敌情形势我们当战士的并不知情,但种种迹象表明,敌特还在活动。比如,我们在兴海县河卡地区生产期间,晚上经常发现在营区东的大山里往出打信号弹,我们这些夜执勤的战士,有时还真担心敌人来偷袭或抢夺枪支。

1966年三四月间的一个晚上,约3点左右全连紧急集合,连长向我们通报说:“兴海监狱有两名原叛匪越狱逃跑,很有可能要和大山里暗藏的敌人会合,途经我们营区附近。上级命令我连出兵,协助地方公安人员进行堵截抓捕。”我们奉命以排为单位,跑步三四公路,分别埋伏在土路沿线一尺多高的草丛中,以待逃犯出现。因当晚是紧急集合拉出来的,虽然穿的是棉衣,但晚间气温还在零下好几度,我们静静地趴在草丛中,开始只是觉得有些冷,可是到了临晨时分就冻得手脚发麻,浑身发抖。但埋伏的要求是,既不能发声又不能起来走动,这是铁的纪律,只能坚持和忍受。可是一直埋伏到天亮,也没有发现逃犯的踪影。

这次虽然没有抓到逃犯,但证明青海藏区还不太平,对我们也是一次很好的战备教育,同时也是一次战斗意志的磨炼和考验。在当时的形势下,我深切感到参加过平叛战斗不久的各级领导,对提高部队战斗素质的心情非常迫切。所以不论是训练还是生产,都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组织部队训练。


综合素质训练——快速反应能力训练

所谓快速反应,就是部队遇到紧急情况,能以最快的速度拉出去投入战斗。为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连队多采取紧急集合的方式来锻炼部队。可以说一年四季不分白天黑夜(多为夜间)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为克服干部战士的麻痹松懈思想,有时一个晚上就要紧急集合两三次。紧急集合的特点是强调一个快字,徒手或持枪必须在两分钟内离开宿舍,乘马在五分钟内备好马。

还有一个特殊要求是夜间紧急集合不准开灯。为适应紧急集合要求,战士晚上睡觉不脱衬衣,而且还把衣帽有序地放在身边,鞋子放到下床就能踩到的地方;武器装备,含马刀,都放置在靠墙的枪架上,并根据睡通铺的顺序依次排列,持刀枪的人可以随手摸到。作为骑兵,马鞍具的放置也有固定位置,人人熟悉。因为紧急集合的特殊性,准备工作做的再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位。

连首长还从实际出发,根据每年新兵入伍的实际情况,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开始和步兵一样进行徒手、携带武器弹药和背背包集合。这一训练看似简单,但对新入伍的战士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紧急集合时常会发生一些滑稽可笑的事。

1966年新兵入伍,我已当了副班长,当年给我们五班分了三个新兵,都是陕西宝鸡县人。紧急集合这三人都发生过问题,一个左脚穿了右脚的鞋,长跑过后两脚拇指都磨破了皮,血把袜子都染红了。一个背包打不起来下不了床,急得哭鼻子。另一位叫苟步才,个子比较小,对人忠厚老实又勤快,班里人都喜欢他。有次凌晨紧急集合天还不亮,他起床的时动作还比较快,我们一起跑到操场参加完点名,排里组织长跑,跑了有一公里后又组织爬山,山有50多米高,但因高原缺氧,内地来的新兵要爬上这座小山,中间得要停下缓几次气,就是老兵也一口气爬不上去。

我们爬完山,又跑步回到宿舍,我发现苟步才坐在床上往下脱裤子,就问他:“你怎么往下脱裤子?”苟羞涩地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副班长,我今天真丢人,起床把裤子穿反了,一直没发现,在爬山时才觉得沟子后面冲冲冲,冲冲冲(方言音chen去声),好像冷风往屁股里吹,顺手一摸才发现裤子穿反了,没扣扣子。返回的路上我怕人看见,尿急了也没顾得洒。”

战友们看他那自责的表情,谁也没笑出来,我便安慰他说:“不要紧,以后紧急集合不要慌就行了。”因为我也从新兵走过来的,对他的安慰也是我的切身体会。这样的紧急集合经过多次后,新兵的应急反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一些老兵,紧急集合的动作快的惊人,他们听到号声,从翻身起床开始,戴帽、穿衣、穿鞋,到提枪出门仅用二三十秒时间。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快?这是练就得素质。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首先是反应敏捷,号音一响就能判断出是紧急集合,果断翻身起来;其次是动作快而有序;另外,他们还会取捷径,穿衣不扣扣子,穿鞋不系带子,冲出房门到了院子待命时才整理服装。假设真有敌情,不整装也已进入战斗状态,因为枪里装有实弹,一拉枪栓子弹就上了膛。

我们是骑兵,乘马紧急集合更接近实战要求。也多在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进行,同样要求一个快字。但仍因士兵的素质参差不齐,开始还是组织徒手乘马紧急集合,只是增加了给马备鞍子的程序,但携带武器装备(枪支弹药、马刀等)情况就不一样了,也会闹出笑话。1966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天还未亮,紧急集合号响起,全连干部战士和往常一样,迅速起床穿衣,背上武器装备,扛着马鞍,跑步进入马厩拉出马来,戴上嚼口,备好鞍子,站在操场待命。可是二班有一位比我早入伍一年的老兵,叫马X俊,个小体弱,被号声惊醒后,一时紧张,上身只穿了一件绒衣,提上马刀,扛上马鞍就跑出去备马,可是又忘了搭缇子,就拉马进入队列。各排向连长报告了人数后,命令上马出发。出了大门就沿着公路向南一路快跑,上了一塔拉(还有二塔拉、三塔拉),塔拉是藏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大台地,是一片大草原。

上了塔拉后,连长就让以排为单位组织放马奔驰,奔驰了约四五公路后就下马在原地遛马。此时,天已大亮,有人发现这位马老兄冻得嘴唇发紫,全身打颤,排长问他是怎么会事?他才道出了真情,排长看他那狼狈相,就立即安排一位骑术好的老兵,两人同骑一匹马,将其提前送回营房。事后听说,马X俊骑的马,因没搭缇子,马背的皮都磨破了。这位马老兄出的这次洋相,以后成了战士们谈笑的话题,当然也是在提醒后来者。


综合素质训练——越野训练

越野训练就是乘马通过各种复杂地形和障碍物,锻炼提高人马结合的行军能力。越野训练也是训练科目之一。首先是组织跨越固定障碍物,即在教练场专门挖了一条二百多米长的深壕,壕内设有近一米高的塄坎、土墙、篱笆和两三米宽三十多厘米深的土坑。要求乘马入壕,迅速通过障碍物。因障碍物类型不同,每跨越一个障碍物,人马都要变换一次姿势,人和马的动作必须配合到位。这一训练既能锻炼马的跳跃能力,又能锻炼人和马的动作协调能力,同时也是锻炼人和马的胆量。因为到了障碍物前,人如有胆怯的反应,马也能感觉到,就会影响马的跳跃;马若不熟悉障碍物,起跳前也会产生犹豫,有的还会在障碍物前退缩或躲闪,甚至突然止步。

我的乘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训练,训练的当天就让我吃了苦头。当我驱马进入壕沟正在高速行驶间,第一个障碍物塄坎出现,到了坎前我的上体向前一倾,做向下跟体的动作,可是马突然停蹄,我无任何思想准备,一头栽到塄坎下,好在坎下全是沙土,也没有受伤,就迅速站起爬上塄坎,这时,马还呆呆地站在坎前一动也没动,表情怪怪的,感觉好像有点自责。我拍了拍马的脖子又翻身上马,马明白我的意思,一跃就跳下塄坎,继续奔驰向前,顺利通过了后面的障碍物。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又经过几天的训练,马熟悉了障碍物,弹跳能力也有了提高,人马之间的动作也协调的比较好了,顺利地完成了在壕沟内跨跃固定障碍的任务。紧接着就是野外行军训练。这一训练,主要是利用营区附近的一些复杂地形进行的。我们连营房西约四五公里的地域,有一些高低不等的土石山,山下就是一条季节性大沙河,河岸有宽有窄,岸边有的是陡坡,有的是高低不等的塄坎,河床有的地方是一层很厚的淤沙,有的地方是乱石林立。

就在这样的地形上,连长亲自带领我们,一次次乘马翻山越岭,过沟(自然壕沟)跃坎。此间教我们上山身体要前倾,下山身体要直立,切忌身体后仰等动作要领。要求我们在通过复杂地形时,精力要集中,注意选择行驶路线,严防马的蹄腿被乱石碰伤。这样的训练将近半个月,我乘马越野的技能确实有了提高,相信真有战事,我会在各种复杂的地形上顺利通行。


综合素质训练——奔袭训练

骑兵行军作战为了争取时间 ,乘马长短途奔袭是常有的事。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战马的奔驰能力和骑手的骑乘技能,以及对战马的操控能力;做到在快速行驶中不落马不掉队,不发生意外事故。

这项训练的教练场,我前面讲过,就设在一塔拉的大草原上,和快速反应能力训练紧密结合,都是利用凌晨时间,组织紧急集合,把部队拉到大草原展开训练。这项训练也经历了徒手乘马、携带武器装备和全副武装三个阶段。

所谓全副武装,就是除携带武器装备外,还要把个人的被褥、衣物等装入马褡子,捆扎在马鞍上。马褡子是用两块长约一米八,宽约一米的黄布,周边缝合,一层中间开口往里装东西。不过全副武装训练都是在白天进行。这三个阶段训练,有一个共同点是,每次把部队拉上一塔拉,大家正在遛马时,冲锋号突然吹响。这时,全连人马一片欢腾和骚乱,战马一听到紧急集合号声就像发了疯似的,争先恐后往出冲,尤其是按次序后启动的马,看见前面的马冲出去了,就狂飙起来,急得是鼻吐粗气,四蹄乱蹦乱跳,使人难以控制。如果动作慢了,连马都上不去,只能拉马在原地转圈,看着别人“打冲锋”。

不过在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个使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我们二排四班有一匹老马,平时懒洋洋没一点精神,走路慢的还要人赶,每次饮马谁都不愿拉它,可是当冲锋号一响,它就来了精神,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这可能也是战马能历险的天性使然。所以说,奔袭训练首先锻炼和考验的是骑手的控马能力和上马的速度;其次就是,群马狂飙起来都不遗余力,其行为可用横冲直闯来形容。

我在青海高原的五年骑兵生活(三)——乘马实弹射击和综合训练

自然草原看似平坦,但地表仍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土包,和深浅不一的土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战马互相冲撞,并能顺利通过各种障碍物,这就要求骑手在战马飞速行驶中,既要控制马速,又要及时发现前面的障碍物,选择行驶线路指挥战马通过。奔袭训练的距离每次约五六公里,当战马大汗淋漓即止,休息一会儿继续进行。

徒手乘马和携带武器装备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战马的奔驰速度明显加快,我个人的骑技和乘马越野的经验也都有了提高。

到了全副武装乘马训练的第一天 就在我身上险些发生大事故。那天早饭后,我们先在宿舍装好马褡子,然后背上武器弹药,手提马刀,肩扛马褡到了拴马场,给马备好鞍子挂上马刀,把马褡子放上马鞍捆扎好后,拉马到操场待命。出发前连长特意强调,全副武装乘马给上马增加了难度,要求动作要快速准确,不能拖泥带水。我的乘马躯体高大肥壮,鞍子上再搭上一层厚厚的马褡子,显得就更高,而且把马镫也压在了马褡子下面;我的个子不高,又背那么多东西,上马时确实感到有点吃力,好在马站着不动,还是顺利上了马。

到了训练场,冲锋号一响,一排在前我们二排紧随其后,当一排的马一启动,我的马和其它马一样骚动起来,我赶紧把镫从马褡子下拉出,左脚刚一踩镫马便奔驰起来;最要命的是右腿将要跨过马背时,脚被马褡子挡住没跨过去,只好左手继续抓着马的前胛毛,右手抓住马背右侧的马褡子,左脚站在马镫上任马狂奔;此时此刻,我是非常紧张!马跑出去四五百米才定下神,换了个姿势,把右腿抬高才跨过马背,在惊恐中跑完了全程。事后,我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就突突乱跳。

因为当时我的身体重心多在马鞍左侧,马在奔跑中是最容易转鞍的,如果一旦转鞍人掉到地上,一是脚会套在镫里,就有可能被马拖拉致伤或致死的,即便不套镫掉到地上,也有可能被后面的马踩踏死伤!所以在以后的多次训练中,我吸取了教训,只要冲锋号一响,就抢先把镫从马褡子下拉出,在前面的马刚要启动时就踩镫上马,跨过马背时把右腿抬得很高,以避免险情的再度发生。

通过上述训练,对一个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来说,收获颇丰。首先是骑马的技术有了明显提高,而且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的敏捷度也有了长进,操控战马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其次是对野外行军,放马奔袭有了一些真切体验,为做合格的骑兵战士又迈进了一步。


(未完待续)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小传 刘起来,陕西横山县(现为榆林市横山区)人,1946年2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历任骑兵第二师六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团政治处工作员),陆军第二十师炮兵团干部股干事,榴弹炮营一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宣化炮兵学院政治系学员,兰州军区守备一师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宁夏军区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副主任,宁夏盐池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等职。1986年10月转业,先后任宁夏印刷物资公司副经理、经理,宁夏博誉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6年2月退休。


原文编辑:曹益民

本文编辑:徐建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实弹射击   乘马   马褡子   骑兵   人马   障碍物   靶子   战马   青海   连长   首长   跑道   美文   子弹   高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