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小说人物活起来?

小说的人物设定有很多方面,人物相貌体态的描写让我们有了人物的基本形象,言行举止的描写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人物的性格涵养,等等。

而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小说,都是在人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还是要把人物更加人性化,就算是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仙妖鬼怪,还是《西游记》中的神佛妖魔,看似怪诞离奇,其实都是在人格化,归根结底还是要写人。

怎样才能让小说人物活起来?


既然是写人,那么该如何把人物写得生动而活灵活现有血有肉?那就要突出人物的性格,洞察人物的内心,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会复杂,就会有喜怒哀乐,就会有爱恨情仇,会有利害得失,也会有权谋诡计等,总之可以把人物神话,但是不能过于空洞化,一定要符合人的七情六欲,有喜有怒有悲有仇,但是人是复杂的,会隐藏自己的感情,就会出现佛面兽心,就会出现刚正不阿,会有曲意奉承,会有两面三刀八面玲珑,这样就会有利害关系,有矛盾,有斗争,这样的小说人物才能更加的精彩,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

所以小说人物的刻画,就少不了人物的内心戏,因为人物可以撒谎,但是人物的内心不会欺骗自己,这样才更符合一个真正血肉的人。那么如何更好的描写人物的内心戏呢?今天我就拿毕飞宇小说《推拿》第三章为例,分析并学习人物内心戏的描写。

在第三章,王大夫领着小孔来到沙复明的推拿店找工作,算是面试。因为王大夫和沙复明是同学,一个专科出身,有共同的打工经历,起点来说算是一样的。但是沙复明从上海回到南京后开了自己的推拿店,做了老板。

开店做老板也是王大夫之前的梦想和计划,但是因为自己的钱投资到股票石沉大海,最终回到南京时已经没有了开店的本钱,而且还带着心上人小孔,为了能够赚钱开一家自己的店,让小孔做老板娘,所以就需要一份工作。所以他们需要工作,这就联系了做了老板的沙复明,关于为什么到沙复明的店里工作,小说前文有解答,这里不再赘述,眼下就针对两个老同学相见后的内心戏描写作为侧重点来说。

王大夫带着小孔来到沙复明的推拿店门前站好,这是两个人见面的前奏。刚才已经交代两个人之前是同一起点,现在身份地位有了悬殊,有了悬殊就会有心理的变化,至于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这就直接影响到人物设定,先看原文:

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却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王大夫到底走过码头,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的有声势,差不多就是卡车上的汽喇叭了。

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王大夫的内心思绪,而是用一个动态,他大声喊沙老板,而不是老同学。仅此一句,我们就已经能够了解到王大夫的内心,他首先是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是来求职的,然后把沙复明从老同学转换为沙老板,这第一是对沙复明的尊重,也是自己的态度。

怎样才能让小说人物活起来?


两人寒暄之后,王大夫要把身边的小孔介绍给沙复明,因为他们是一起来求职的,我们看他是怎么介绍的:

王大夫首先给沙老板介绍了小孔,所用的口吻也是很正规的,他把小孔叫成了“孔大夫”。


这里就很有说法了,他可以介绍为小孔,也可以介绍为小孔妹子,但他却很正规的称呼为孔大夫,因为大夫才是推拿师的职业称谓,这才能更合理地证明小孔也是来求职的,还表明一点,他带来的小孔是一位很专业的推拿师,她是个有技能的人,在这里能够做好推拿服务好顾客。说到这或许会觉得这是我个人脑补的内心戏,其实你仔细琢磨会发现,我们每个人在特定场合说的话,首先是经过我们内心衡量,大脑思考之后才才说出来的,这就是内心。

然后是沙复明引着两人来到休息区,因为很安静,王大夫误以为是在开会,当得知是业务培训的时候,王大夫说了一句

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

这句话关键点在于王大夫向沙复明表明了态度,他是谦虚的,是真诚的。然后沙复明当着员工的面夸赞王大夫的技术高,这是给足了王大夫面子,当然王大夫也听出来了,下面来看文中如何描写王大夫的反应

王大夫没有顺着杆子往上爬,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


看似两个人的客套,都很自然,也很合理。合理就合理在这里,因为王大夫现在的身份是求职者,而沙复明是老板,那么不论怎样,这里王大夫都不能够喧宾夺主,抢了风头,除非人物设定这个人很二。再一个这符合我们的文化国情,毕竟从小我们都要学会谦虚嘛。

一句话很简短,却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摆正自己的态度,谦虚而不恃才傲物。其二是夸赞沙复明更专业,也算是拍拍领导的马屁,这一点更贴近我们的文化,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样才更真实。

怎样才能让小说人物活起来?


以上作者都没有直接描述王大夫的内心戏,下面接着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王大夫的内心描述

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看”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有规有矩。有模有样。王大夫放心了。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

这正如前面我说吧,人物在特定场合的交流,表面看都是风平浪静,其实内心里都在相互试探,相互衡量,有揣测,所以表面看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对话,其实在人物的内心已经反复斟酌了,人都有趋利性,这也更符合人性,有了人性,那么这个人物就在纸上活了,有血有肉,有思想,会思考,会衡量,会判断。

沙复明引着两人在自己的推拿店转了一圈,然后到了一个房间开始谈正事,那就是议价,谈薪酬和待遇。作为老板的沙复明,现在要雇佣自己的老同学,既然是雇佣关系,那么就需要确定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是嘴上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但是王大夫听得明白

王大夫干脆把话挑明了,轻声说:“这个老板放心,我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句话,轻声而出,沙复明的担忧立马解除了,因为证明了王大夫的工作态度,这也正是王大夫需要向沙复明表明的,然后两个人就达成了雇佣关系。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能乱说话,说话要经过大脑,讲究分寸。小说中的人物当然也不能离开现实的情况,这里写的看似几句平常的对话,但是我已经说过,人物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说出来的,其实展现的是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就更好的刻画了人物属性,更精确明了的为读者设定了人物的人格,人物也就会更加鲜明而活跃纸上。

最后再看应聘成功之后,当得知沙复明是合资开的店之后,文中有这样一段

王大夫仰起头,做了一个“哦”的动作,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心里头似乎松动一些了。他拉了一下小孔的手,又立即放下了。原来沙复明的店是合资的。他也只是二分之一个老板。有一点可以肯定了,在上海,他并不比自己在深圳混得强。

他并不比自己强。多有意思,是不是很符合大众的心理,攀比,嫉妒,羡慕,自卑。当得知对方不过如此的时候,又会忽然觉得那种莫名的轻松,自我安慰,重拾自信,顺便还有一丝丝的讽刺。这就是人性,有了人性才足以为人。

小说归根结底还是写人,有了人物才有情节,有了人物的心理发育,才有了情节的推动,不论是语言,动作,还是神情,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刻画人物而服务,每一个人物的动态,都在围绕着人物的内心,遵从于人物的内心,这就有了贪嗔痴,有了七情六欲,有了人性,于是人物就活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喜欢文学,今天分享的也是我个人的一篇学习日记,算是个人心得体会,如果对你有帮助,谢谢关注,方便我们一起学习探讨。如有不足之处,请予以教导,虚心讨教。

怎样才能让小说人物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人物   小孔   有血有肉   小说   南京   美文   大夫   人性   内心   态度   老板   同学   思想   关系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