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啰嗦一句】

爹妈辛辛苦苦供你念书,一个电话就被人骗去十余万,知识越多越容易上当吗?

这两天,朋友圈微信群都在议论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

经过很简单,跟所有上当的人同一个过程,都是电话接通后,对方准确报出被骗人的各种信息,先让对方相信,再编出各种理由,目的只有一个——你要想(征信不受影响,贷款不还,退款到账等等吧)就需要先把钱打到指定账户,这个过程中,支付宝会有提醒,银行会有短信验证码,被骗人此时已经没有警惕性,照着罪犯的“指引”,一步一步给对方转钱,直到发觉受骗前去报警,这时往往钱已经被转走了。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很多朋友起初是不太相信的,财大?博士生?一个电话就被骗了?

为什么受骗的是有知识的人?

咱们梳理一下这个经过。

1.博士生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如果对方自称是网贷工作人员,该博士生也会相信的

2.对方以此学生在网上有贷款记录需要取消,否则影响个人信用为由称需要办理手续——该博士生确实有网贷,也确实很看重个人征信,征信花了,买房买车贷款都会受影响,不能不重视。

3.双方互加了QQ,对方出示了“相关工作证件”——进一步骗取博士生同学的信任

4.博士生按照对方要求办理了京东白条、支付宝借呗贷款业务(对方声称此贷款业务不用偿还),此学生信以为真——不管博士生的经济压力大不大,听到贷款不用还,自然免不了动心

5.当天下午1点到3点之间将贷款金额共计10万余元分多次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这个过程中,愣没有想到,转给对方的钱全是自己白条和借呗的钱,根本不去想,一个所谓的银监会的工作人员如何有权利给你打电话,指导你办京东白条和借呗,直到对方说微信微粒贷也存在异常,也需要按要求办理业务并转款,博士生此时才意识到被骗,为时已晚。

有知识的人,重视个人征信,容易轻信他人,尤其是打着国家工作人员的旗号的人,在博士生接到电话并加对方QQ时候,他就已经上当了。即使对方不给他看证件,他也相信。也会看网上各种骗局,但从没想到会落到自己头上。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输在缺乏常识

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社会上学到的是常识。

各位还记得《水浒传》里戴宗送假信的桥段吧?

及时雨宋江浔阳楼题诗被黄文炳诬陷下牢,蔡九知府让神行太保戴宗给他父亲蔡京送信禀明此事,梁山好汉为救宋江,军师吴用出内容,圣手书生肖让模仿蔡京的笔迹,玉臂匠金大坚盖上自刻的蔡京的印章,三人合作了一封假回信,戴宗带回去给蔡九知府。哪知被黄文炳看出破绽,称“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大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转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简言之,这信上的落款印章是你爹做翰林大学士时候的,如今你爹升官了,还用这个印章不合适呀,再说了,爹给自己孩子写信,还要以自己名字落款么?黄文炳让蔡九知府问戴宗送信时进的哪个门,信给了谁,那人什么相貌,果然,三问两问下,戴宗被识破,因此下入大牢。

为什么我们说见多识广?而不说知识多见识广?这个见,就是指的我们的阅历,这是有多少知识都买不来的。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从这个博士生的经历我们看出,丰富的知识固然重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同样重要,某种程度,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比如,陌生电话声称自己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现在早就是银保监会而不是银监会了。

比如,陌生电话声称博士生网贷记录要取消——我又不是从你那里贷款的,你有什么权利给我取消?

比如,如果不取消会影响个人征信——欠债还钱,还了贷款就不会影响征信了呀。

比如,对方发来所谓的证件,不要急,打电话过去核实一下呀,一核实不仅知道现在不是银监会而是银保监会,还知道根本没有这个人啊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没文化的为什么也有被骗的?

那些上门换煤气表的,修燃气灶的,是利用上班时间,家里只有老人在的机会,穿戴整齐,假扮工作人员,老人看到穿着工作服,佩戴着胸牌,进门套鞋套,说话和气礼貌,符合正式工作人员的特征,才会上当受骗。

包括那些到银行存钱买理财的老人,看到穿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多半想不到他们其实是保险公司派驻的销售人员,几句问寒问暖的关心,稀里糊涂存款存成了保险,回家跟儿女一说,才麻烦得又是投诉又是退保。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没被骗的是些什么人?

多半都是认死理的人

早年间一些穷地方的后生娶不起媳妇,一些人贩子就在车站附近溜达,骗刚出站的女生,有的还是研究生大学生,“我是你表哥(发小)的朋友,他临时有事来不了,让我接你过去”,女生就跟着人家上车走了。被带到边远的农村,卖给当地的中老年男人。历尽千辛万苦才能逃出来,有的逃多少次都不成功只好放弃。

当时还有个采访,问知情人“你们本地的女孩子怎么就没被骗”,对方答曰“我们小地方的女孩子,都比较傻,没多少文化,但他们知道,不认识的人,我不跟你走”。

当地女孩子虽然没多少文化,但简单的意识里知道,任你千条万条只要一条,不认识的我不跟你走。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有警觉心的人

新闻里,经常有接到陌生电话被骗的事情报道,可是依然有很多人中招。

为啥?缺乏警觉心。

看那些“亲,您买的东西质量有问题,我们给您退款”“您的保险保障不全,我们给您升级”“您的银行卡在异地消费涉嫌洗钱,希望您配合警方把钱打到指定银行账户”等等,所有的骗局,都是以“我给便宜让你占”“我们帮你洗脱罪名”的名义,让你觉得对方是为自己好,导致上当。

有警觉心的人只要有一个动作就可以避免被骗——那就是接到陌生电话时候,核实相关部门,而不是向对方说“把你们单位号码给我”,也不是去“114查号台”咨询,因为也有通过114查号打过电话去被骗的——务必去官方网站的电话。可惜,大多数被骗的都没有打电话去正规的单位核实。

也可以跟周围的亲友联系,问问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可惜,很多人不愿意麻烦别人,或不愿意自己的一些事被亲友知道。

有人说“骗子太狡猾了”所以才被骗。可是从这个案例看,骗子的手段一点儿也不高明。关键的,还是这位博士生缺乏常识,缺乏警觉心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教育的缺失?

高学历被骗的例子很多,学校虽然做了心理疏导,但被骗去的钱回不来了。

这件事孤立地看,学校是没有责任的。你博士生是成年人了,你应该为你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可是,往回倒,放在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是不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长,一味地追求成绩追求高分,忽视了孩子与外界接触时应有基本的防备心,导致高学历被骗的案件屡屡发生呢?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此外,个人信息的泄露,也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尽管我们时时被提醒“保护好个人信息”,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有意无意地泄露了个人信息。

比如在路上遇到的小姐姐让你参加一个问卷调查,“耽误您一分钟时间配合我做个调查,完事儿送您一管牙膏”或者“完事儿送你一条毛巾”这些小小不值钱的东西,换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有的人还很认真地写了个人的身份证、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

比如超市里遇到的调研人员,让你帮个忙,他还差几个任务,好心之下,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有的人还天真地跟对方说不要给我打骚扰电话啊,对方满口答应,一转脸,你就会收到无数个骚扰电话——你的个人信息被某些人卖了钱。

中南财大博士接电话被骗十万余元:知识多易上当?当当不一样?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网上对该博士生的各种议论很多,不管学校如何保护该博士生的隐私,如何安慰,如何配合公安机关破案,短时间内,博士生的钱是很难回来的。以前以为,收款账户是身份证开的,找到这个身份证的持有人就能抓到罪犯,可是,不法分子偷或捡了别人身份证去银行开户,即使找到身份证持有人,也未必抓到罪犯。

警方公布这个事情,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件事给大家提个醒儿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外泄

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要网贷

陌生电话不要接

不论对方如何准确报出自己的个人信息,都不要信。

积累生活常识,有警觉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中南   知识   白条   知府   翰林   罪犯   印章   博士生   美文   账户   身份证   贷款   工作人员   陌生   博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