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昨晚在洪山礼堂首演

“洪湖水,浪打浪……”每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洪湖赤卫队的故事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60多年来,人们用歌剧、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形式讲述着洪湖儿女的革命豪情。21日晚,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联合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在洪山礼堂首演。依然是舍生忘死的洪湖儿女,却有了更写意、更现代的述说方式。

“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昨晚在洪山礼堂首演

舞剧《洪湖水 浪打浪》。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洪湖水依旧,洪湖儿女壮志不改

1959年,作为湖北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剧目,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进京演出,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经典。此后,同题电影、电视剧的推出,让这一故事家喻户晓,成为几代人共有的记忆。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是这一题材首次以舞剧形式呈现。经典在前,对艺术创作者而言是宝藏,更是挑战。“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和经典歌剧的区别在哪?”导演帅晓军解读道,“舞剧没有台词、没有唱段,不会像歌剧那么写实,创作起来就必须有所取舍。”他们“取”的,是经典歌剧中的人物设置与关系,更是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与信念。

“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昨晚在洪山礼堂首演

舞剧《洪湖水 浪打浪》。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为了更好地诠释经典故事,演员们找来歌剧、电影、电视剧、书籍,一遍一遍地看;对年轻的学生,老师们逐段逐段地讲解人物、剧情;排练中更是对着镜子挨个儿抠表情、抠动作。导演、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卢慧透露,该剧自2019年开始创排,其间经历疫情考验,今年再次排演。“战疫难,创作难,但是再难也要乐观地去面对、去奋斗。三年创作,似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继承了洪湖赤卫队的精神力量。”

“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昨晚在洪山礼堂首演

舞剧《洪湖水 浪打浪》。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演出的尾声,当韩英经历生死考验后,继续坚韧地战斗在洪湖上,《洪湖水浪打浪》的经典音乐响起,观众席中掌声再也按捺不住了。传承60余年后,洪湖儿女的革命精神依然震撼人心。

“后浪”舞新姿,新结构新视角新风格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中,韩英由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95后演员李祎然担纲,赤卫队员中不乏十六七岁的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后浪”们的演绎下,经典有了截然不同的色彩。

“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昨晚在洪山礼堂首演

舞剧《洪湖水 浪打浪》。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舞台上没有写实的洪湖水、芦苇荡,而是意象化的舞美呈现,舞蹈与光影的结合,更凸显战斗的惊险、周旋的紧张。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也被打破,帅晓军透露,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建立了全新的视角,采用回旋式的结构。“有时会倒叙,有时会将同一件事用两个角度去表现。”

而主创们更希望表达出的,是“人性的选择”。“时代不同、观众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面对生死、面对困难,洪湖赤卫队员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他们的选择中,我们更能体会革命者的可贵。而面对选择如何坚定信念,对今天的观众来说也能有所感有所思。”

“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昨晚在洪山礼堂首演

舞剧《洪湖水 浪打浪》。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艺术化的表达,对演员们是不小的挑战。李祎然回忆道,“2019年第一次排演时,排练场里贴满了经典歌剧、电影的剧照,我在演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向前辈们靠拢。”沉淀两年后再次排练,她有了不同的想法,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韩英,有视死如归,也有爱有痛。饰演老幺的王苗是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古典舞基训课老师,此次与学生们同台演出,他舍弃了脸谱化、符号化的表演,而用更细腻的表情、动作来刻画人物。

对于经典故事的全新呈现,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做出评价。年过七旬的罗老先生是《洪湖赤卫队》的“老粉丝”,经典唱段张口就来,观看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后,他点评道:“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据悉,该剧将于22日继续在洪山礼堂演出。(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吴慧)

【来源:武汉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洪湖   舞剧   后浪   洪湖赤卫队   唱段   革命者   湖北   礼堂   歌剧   美文   职业学院   儿女   昨晚   新鲜   陌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