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小说《活着》,品味苦难的背后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美国《西雅图时报》说:《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这篇小说的问世轰动了国内外文坛,先后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

余华的小说《活着》,品味苦难的背后


余华的小说《活着》,品味苦难的背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作者韩文版自序里的话。人承受苦难的能力有多大?有一个成语叫“千钧一发”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它承受了重载。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福贵的不幸和“忍受”像一根刺,戳痛了我自称麻木的神经,每每翻开一页,我的心都会不自觉的颤栗,忍受的背后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透过灾难的血雨腥风看到的日丽风和、是波涛汹涌的海难般的劫后余生的欣然,《活着》值得我们去品味。

一、开导牛的老人,开篇的福贵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哀伤的影子

以前村里有一个姓张的老汉,在他晚年时儿女各自成家、妻子早逝,一头驴子成了他的伙伴,下地干活驴子是帮工,几亩田地都是那头驴子耕种的、秋收的粮食都是那头驴子拉回家的,他给驴子最鲜嫩的青草、最美味的饲料,见过驴子抽烟吗?老人抽烟时会给驴子点燃一根放到鼻孔,他笑着说这叫:有福同享,老汉多了一个有烟瘾的驴友。老汉和驴子是夕阳下最美的风景,憨憨的笑、溺爱般的唠叨,那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小说《活着》的开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老人和牛的画面,给我的感觉也是幸福的,就如老张和他的驴子,孤独的陪伴却有化不开的温情。就如同,一幅恬淡的山水画,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就那么自然的流露出一种慰藉灵魂的安宁。当耕田的老牛低头伫立,老人福贵嗓音响亮的对牛说起了话: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都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疲倦的老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后,仿佛知错般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

一人一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谐的画面在眼前浮现,都说“对牛弹琴”是白费口舌,我分明感受到一个老人对牛的慈爱,没有一鞭子打下去,反倒和牛讲起道理,任谁看到这一幕心里都会是温暖的。“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随后,我听到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先是咿呀啦呀唱出长长的引子,接着出现两句歌词——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余华的小说《活着》,品味苦难的背后


隐隐的我有种古典美的享受,像一幅油画,黝黑的脊梁,黄昏的落日亦或火红的朝阳、明媚的阳光。豁达、乐观的老人,让我联想到,此时此刻他脸上的笑容一定很灿烂,我轻轻地笑了,为他的自鸣得意。

二、少爷福贵,一个浪荡的公子哥

“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他穿着一身黑颜色的绸衣,总是把手背在身后,他出门时常对我娘说:

‘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产上,干活的佃户见了,都要双手握住锄头恭敬的叫一声:

‘老爷。’

我爹走到了城里,城里人见了都叫他先生。”

家里有一百多亩地的地主少爷徐福贵却是个十足的浪荡公子哥。私塾里他拿起《千字文》竟然对先生说:“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

不学无术的徐福贵吃喝嫖赌,用他自己的话说“什么浪荡事儿都干过。”气得亲爹骂娘、气得丈人的脸像“松花蛋”。他每次从老丈人的米行走过,都要揪住妓女的头发,让她停下,脱帽向丈人致礼:

“近来无恙?”

少爷徐福贵的放荡、堕落令人咋舌。

后来他中了别人的圈套,把家里包括田地、房产的全部家产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福贵的父亲郁闷而死。这个打击如当头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贵清醒过来,决定重新做人。从此,他成了租种过去属于他家的田地的佃户,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农具,开始了他一生的农民生涯。

三、被死亡的气息包裹着的徐福贵

如果说败光家产的徐福贵,开始走上了贫苦的道路,这是他的不幸,那么接下来的厄运就是残忍的折磨,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像中了死亡魔鬼的毒咒,演绎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和无助。

有庆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下来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他喜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福贵责备,为了鞋子能够安好,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有庆学校的校长(那是县长的女人)在医院里生孩子时出了很多血,一只脚都跨到阴间去了。学校的老师把有庆那个年级的学生都集合到操场上,让他们去医院献血。那些孩子一听说要给校长献血高兴的跟什么似的,一个比一个积极。有庆擅长跑步,他是第一个跑到医院的,老师说他不守纪律,批评了他一顿。十几个孩子血型都和校长对不上,血液告急。“犯错误”的有庆血型和校长对上了,最后几乎被抽干了血,那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福贵把儿子死去的消息,瞒着病重的媳妇家珍。他抱着儿子有庆的尸体,久久不忍心埋葬。——他抱着儿子不肯松手,儿子的脸贴着他的脖子,“有庆的脸像是冻坏了,冷冰冰地压在我脖子上。夜里的风把头顶的树叶吹得哗啦哗啦响,有庆的身体也被露水打湿了。我一遍遍想着他中午上学时跑去的情形,书包在他背后一甩一甩的。想到有庆再不会说话,再不会拿着鞋子跑,我心里就一阵阵酸疼,疼得我都哭不出来。我那么坐着,眼看着天要亮了,不埋不行了,我就脱下衣服,把袖管撕下来蒙住他的眼睛,用衣服把他包好,放到了坑里。我对爹娘的坟说:

‘有庆要来了,你们待他好一点,他活着时我对他不好,你们就替我多疼疼他。’

有庆躺在坑里,越来越小,不像活了十三年,倒像是家珍才把他生出来。我用手把土盖上去,把小石子都拣出来,我怕石子硌得他身体疼。埋掉了有庆,天蒙蒙亮了,我慢慢往家里走,走几步就要回头看看,走到家门口一想到再也看不到儿子,忍不住哭出了声音,又怕家珍听到,就捂住嘴巴蹲下来,蹲了很久......”

儿子有庆是福贵的心头肉,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儿子就是天。有庆的死对于福贵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独自舔舐心里的伤口,独自承受无尽的悲凉。

凤霞

凤霞是福贵的大女儿,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凤霞渐渐地越来越懂事了。而后,福贵为了能够供有庆读书,将其送给了别人,但在后来,她跑回家了,福贵又不舍得送她走,就将她又留在了家里。在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痛之后,凤霞嫁给了二喜,生活变得好起来了,过了段安生的日子。但在最后,却又死在了产床上。

家珍

家珍本来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福贵对其一见钟情,后来嫁给了他。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越来越败家,越来越混账,但是家珍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甚至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希望可以把福贵从赌场中拉走。后来不得而终,一个人挺着肚子走了十几里夜路回家。在福贵败光家产后,她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而在她生下有庆之后,她一个人背着有庆回到了家。后来家珍得了软骨病,医生说这种病谁也治不了,告诉福贵能多给她点好吃的,就多给她点好吃的吧。在最后,随着她的儿子,女儿的死去,生命的苦痛让这个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

人世间,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情。

二喜

万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脑袋靠着肩膀,怎么也抬不起来。他是个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为了福贵的一句话,因为要让凤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凤霞很恩爱,凤霞怀孕了,“夏天屋里蚊子多,又没有蚊帐,天一黑二喜就躺到床上去喂蚊子,让凤霞在外面坐着乘凉,等把屋里的蚊子喂饱,不再咬人了,才让凤霞进去睡。”我们常困惑什么是真爱,二喜对凤霞的爱就是货真价实的真爱,把媳妇放在心尖上宠着、疼着。但在凤霞死后,二喜精神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苦根

二喜和凤霞的儿子,生下来母亲就死了,开始一直是二喜带着,二喜死后,福贵带着他。因为穷困,没有吃多少好的东西,有一天生病,福贵给他做了很多的豆子。可没想到,因为穷,他连豆子都是很少吃的,这一下直接撑死在了家中。——

“这孩子不是嘴馋,是我家太穷,村里谁家的孩子都过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难得能吃上。我是老昏了头,给苦根煮了那么多豆子,我又老又蠢,害死了苦根。”福贵喃喃自语,后悔、自责。

死亡不断的来临,从身边掠走了一个又一个亲人,这对福贵心灵的打击可想而知,崔天灭地般的残酷现实让一个人承受了生命的重载,一次次的伤心、绝望,一次次的流泪,哀伤。苦难伴随着他,如暗黑侵袭,吞噬着一颗滴血的心。每一次厄运的到来,我似乎都听到了黑暗下一阵碎裂的声响,希望被炸的粉身碎骨,心脏被炸的漫天飞溅。那是一种痛,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痛,痛到没有眼泪。

春生

儿子有庆的死,福贵是恨的,可真的面对那个人他又恨不起来。有庆献血而死,救得是大出血的校长,校长是县长的女人。县长刚好又是福贵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是的,他有恨,也该有恨,最起码我是这么觉得。对春生的救济他和家珍拒绝,儿子的命春生赔不起。

亲眼看到春生被红卫兵毒打,福贵又心软了,

“求你们别打了。”他不忍心看着春生被打死。

“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他是县长,是走资派。”戴红袖章的气势汹汹的警告他。

“这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春生。”福贵的心终究是善良的。

春生来和福贵告别,他说:“福贵,我是来和你告别的。”“我不想活了。”

福贵百般安慰、劝说,家珍也有恨,也该恨春生。可她说:

“春生,你要活着。”

“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春生答应了,他说“他知道了。”他答应活着。

可悲的是,春生到底还是死了,上吊死的。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这是福贵的感慨。

活着,生命才有意义。有时候,苦难也是生命中的一种必然,不能轻易的放弃生命才是实质。

福贵和那头牛的缘分说来也巧,苦根死后第二年福贵攒够了钱去买牛,却买回来一头正准备被宰割的很老的牛,他把牛看做半个人,能干活,闲下来能做个伴。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余华的小说《活着》,品味苦难的背后


小说以令人回味的语言结束,作者似乎送给了我们一个冰冷的灰色的幽默。平凡生活中,苦难无尽延伸,我的心脏也承受着重创和折磨。看到福贵的这番坦然,我又释怀,黑夜来临同样意味着光明会来到,就像每一个日落、每一个日出。

结语

在我的眼里福贵是不幸的,是被死亡气息包裹的孤苦的人,在我的眼里他也是幸福的,失去所有的亲人后,依然在田地里放歌耕种。他没有被苦难打倒,他活下来了,活着才有意义。生活中苦难总会与我们不期而遇,我们也要学会承受,学会担当,学会在泪水中直立自己的灵魂。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命才会精彩。人生苦难重重,想通、放下了,才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余华的小说《活着》,品味苦难的背后


活着就是存在,存在才有意义,才有希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我很喜欢这句话。

(喜欢就点关注吧,我是林中苍耳L,一个乐观的文学爱好者,2020我们一起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苦难   粗哑   家珍   驴子   老牛   家产   豆子   田地   县长   美文   校长   儿子   老人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