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着杀死对方的契机。”

这是写在《沉默的病人》一书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不是为了吸人眼球,而是,将本书的中心思想写在了封面上。

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点题:杀死自己丈夫的时候,艾莉西亚.贝伦森三十三岁。

他们结婚已经七年,这暗示着什么?是七年之痒吗?

这也是本书作者的高明之处,作为一个英国人竟然把中国总结出来的婚姻规律都摸索清楚了,可见婚姻无国界,遵循的规律都是差不多的。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说到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亚历克斯.麦克利兹,他是悬疑界横空出世的超新星,是百万级畅销书的作家、编剧。

这本《沉默的病人》是她的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在2019年一经面世,瞬间引爆了沉寂已久的欧美悬疑推理界,而且,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

目前,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印刷量已经突破300万册,热销45国。

这本书之所以会畅销,一来是烧脑悬疑,二来是与作者过硬的心理学知识相融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作品。

《人生复本》作者布莱克.克劳奇评价这本小说:《沉默的病人》比我有生以来看过的其他所有的悬疑小说都精彩,这部小说拥有绝对出人意料的结局,是一场沉重而又偏执的梦魇!

为什么这本书会这么火爆?为什么能在去年创下几百万的 印刷量?其实,因为这本书的题材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因为在文学领域内,“杀夫”的文学题材,都会吸引眼球。

在这个题材里最著名的作品我只知道中国有部作品里有潘金莲,这个女人因为杀夫出了名,还被编撰到《水浒传》中。

在西方文学中,比较著名的是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这也是一本杀夫的小说。

文学创作没有国界,似乎杀妻、弑母的题材在文学领域已经屡见不鲜,但杀夫的的确少有。

因为,社会毕竟是以男权主义思想为主旨,虽然男女已经平等,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子被杀害,似乎都是以强凌弱,理所应当出现的案例,但男人被杀害,那就会引起一番讨论,都会觉得这个事情反常,关注点就高。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作为女人为什么会杀夫?杀夫后有又是什么表现?

潘金莲杀夫,是为了和西门庆好,看似潘金莲风流成性,但从一个正常女人的角度去想,谁愿意嫁给一个相貌不堪的男人,谁愿意甘心嫁给一个平庸的男人,他之所以嫁给武大郎,是为了报恩,是为了生计。

当她遇到自己心爱的人的时候,就会义无反顾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丈夫就是一个绊脚石,怎么办?只有杀之。

在人们痛骂潘金莲无情无义,心狠手辣的时候,有谁知道她内心的苦楚和女人的悲哀呢?杀人固然不对,但有谁为她着想?这就是女人的无奈。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而《沉默的病人》一书中,女主艾莉西亚.贝伦森,她是一个画家,她对丈夫连开五枪,杀死了丈夫。

在被抓后,作为画家,艾丽西亚只留下一幅题名为《阿尔刻提斯》的包含了某种隐喻的自画像。之后,无论是面对审判者,还是其他人,她都没有再说一个字。

她为什么保持沉默,其实,她的心里应该和潘金莲一样,即便我去解释,也没有人会接受,那么,又何须解释,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疯掉。

沉默,是“拒绝表达”,但沉默本身,同时也是表达的一种。

神秘的婚姻定律,七年之痒成了这本书的魔咒,她和丈夫在婚姻里根本没有平等而言,丈夫的种种做法令她寒心,尤其是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丈夫选择放弃妻子的生命而求自保,从这一点来看,她对他的态度已经算是好的了。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准则也是中外通用。

女人杀夫是因为女人犯了错误,而想要欲盖弥彰?亦或者是被丈夫欺凌无法忍受奋起反抗?

潘金莲之死,是因为背叛丈夫有奸情,事情败露杀夫,而本文女主呢?其实,原因真的差不多,但到底谁对谁错,似乎评价的都是男人,谁又去考虑女人心里的感受?

潘金莲也想过幸福生活,也想找白马王子,可是现实给她选择的机会吗?

她和武大郎结合般配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以,你要求潘金莲三从四德,你要求她像别的女人那样对丈夫忠贞不二,从现代女人的心里来判断,我想,没有女人守得住。

而本文的女主,一开头杀了丈夫,别人是怎么议论她的?

艾丽西亚被逮捕后,各种各样的声音里,就有说她是“害人精、黑寡妇、女恶魔”的。

当然,也有人猜测艾丽西亚是否受过虐待、是否图财?可是当人们想过种种理由都觉得不合适的时候,大家就认为她本身存在问题了,什么问题?她有病!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结论呢?

因为这不符合逻辑和常理,丈夫杀妻子,肯定是妻子出轨不忠,妻子杀丈夫,那还是妻子外面有人了。不管这么说,这屎盆子是给扣上了,如果这些都不是,那就是女人有病,精神不正常。

这也是本文为什么叫《沉默的病人》的缘由。为啥?因为丈夫不能杀,也杀不得,这是铁律!

不管前推几百年,后续几百年,似乎都是这个定律,所以,女人只能沉默,只能被看作病人,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而书中借助希腊神话,沉默的阿尔刻提斯,是一个隐喻。

它由一位能够理解和鼓舞女性的男性作家表达出来,这本身说明,爱与尊重、牺牲和奉献、平等沟通等等。

但现实却是,婚姻关系里承受负能量最多的女性,在这些问题上,都和艾丽西亚一样,选择了对另一性保持沉默。

沉默的病人:英版“潘金莲”,挑战300万读者的“烧脑神作”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的某个情绪点,也从侧面反应出一个问题,这本书有多畅销,就说明这种夫妻关系到底有多可悲。

女性的地位看似平等,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别对待的,当杀夫行为明明是由于丈夫虐待时,审判者也会倾向于“这个女人精神不正常”,毕竟在他们看来,正常人不会杀丈夫,而服从丈夫才是社会通识。

所以,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烧脑,因为它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觉得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了解了它的 内在涵义,你才能读懂这本书,其实,当女主真的开始述说真相,你还有胆量倾听吗?

如果你想了解这本书到底如何烧脑?如何让你颠覆认知,那就不妨看一看,从女性角度去解读,也许会让你更了解女人,走进女人的心里,映射婚姻的同时,也让你学会爱妻子。

这本书只要31.5元,买一本看看,到底烧脑不烧脑!

沉默的病人 ¥31.5 购买


我是专注感情生活,每天分享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病人   沉默   悬疑   西亚   美文   题材   平等   畅销   妻子   丈夫   本文   读者   婚姻   女性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