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公务员队伍「收藏」

一篇文章把你带入公考大门。准备工作、时间安排、备考方面


一、准备工作

我考试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大概比你要早一点,我是在暑假决定考公务员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首先就是选岗。

我当时拉了一个Excel表格,按照岗位、专业、地点等条件去全部列好。先选出适合我报考的岗位,再把握心仪的岗位标注出来,接着把这些岗位近几年的报录比和录取分数都查一查表上去,这样就更容易看出来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哪里。

二、时间安排

目标清晰了之后就要有个大概的复习计划了,一方面是按计划行事会让自己心里更有谱一些,避免焦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时时对照自己的复习进度,避免拖延。

我是在暑假期间看完申论行测两本总的教程,9月10月针对薄弱环节做专项题库,11月就开始天天模拟考试了,整个备考的过程中都会穿插常识的记忆、错题的总结与申论素材的积累。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复习计划。

三、备考方面

1. 备考时间

我建议备考时间在3-6个月之间最合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备考时间太长没有必要,时间太长有反而会影响备考心态,但是时间太短的话,备考又不充足,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试时间确定适合自己的备考时间。

2. 备考重点

(1)行测部分

l 基础理论

我备考初期入手了粉笔系统班,结合着中公行测教材一起学习。我先跟着老师从基础学起,粉笔的老师的按照模块来讲的,我每听完一个模块都会做教材上相应的习题来练习,遇到不会的就把这部分再听一遍,自己思考下,直到把理论搞清楚。

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公务员队伍「收藏」

我都是白天听课,晚上做题,做题的时候也会把讲过的例题按照老师讲的方式再做一遍。我学完这五大模块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这时候课也听完了,基础题也都练习的差不多了。对行测的基本题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了,也完成了我第一遍的基础理论学习。

我这一阶段主要学习行测的一些理论基础,白天学习基础理论,晚上消化吸收。

l 技巧提升

这个阶段是我行测的第一个分水岭,我学完理论之后就碰到一个问题:老师上课讲的都能听得懂,但是自己做题总是做不来,理论和题目对补上,理论知识和做题实战之间缺少做题技巧的桥梁,既然缺少了这个桥梁,我就得搭建这个桥梁。

我自己可看了一遍江鸣百技斩,江神讲课也是分模块的,主要讲的就是行测的解题技巧。我每天上午看2个小时的视频课,晚上就做江鸣1000题消化,主要就是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题里边,巩固一下自己学到的做题方法。

学习技巧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吧,基本上把行测各个题型的技巧都掌握的差不多了。然后做了一两套真题试卷,这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刚开始做题的时候那么难了,一道题一分钟之内都能解出答案。

以前我虽然对行测的基础题做的差不多,但是稍微难一点的题就得费好大劲才能解出来,解出来的多半也不正确。所以我感觉做行测题之前先掌握做题技巧是很有用的,既节约了时间,还能做对。这个阶段建议大家先掌握每个题型的做题技巧,在运用技巧的同时,提高对题目的辨识度,知道哪种题型大概用哪种方法。

l 真题实战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做近五年的真题,通过对真题的练习,我总结出了几点行测的考试特点:

(大家认真看哦!)

① 每种题型的考察方式,考察重点是什么,例如资料分析,在近几年国考中,资料分析每年都出现了直接查找数据的题目,考查最多的计算题型是A/B型的一步除法等等;

② 对于每个模块,哪种题型比较擅长,哪种题型把握不大,明确这一点可以让我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在我更有把握的题型上面,例如数量关系,近几年国考每年都出现了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和利润问题,并且都比较简单,所以我下次做题过程中就先把这些题型挑出来做,提升做题性价比;

③ 对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做资料分析时计算很慢,那就需要针对计算进行强化训练,你可以专门做几组计算题,也可以把以前做过的计算题拿出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计算。不管是复习什么考试,真题都应该是我们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真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出卷人对每种题型的出题形式,考查内容,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备考重心,所以对真题研究的过程是肯定不能少的。

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公务员队伍「收藏」

l 题海实战

这个阶段我正式进入刷题阶段。通过做题练习,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做题的时候对于自己常犯错的题,进行整理总结,相比真题实战阶段,增加擅长的题型,提升自身做题的能力。

我每次做题的时候都给自己计时,这样可以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时间不达标的,我再进行练习提速。这个提速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我是逐步压缩时间来慢慢调整的,好比我做资料分析题的时候,我刚开始是二十分钟左右,每次缩减1-2分钟,最后这部分我控制在了15分钟之内。

l 全真模拟

这个阶段是行测最后一个阶段,我主要是刷成套的真题卷子。

刚开始我做不到两个小时完成,然后就适当给自己增加一点时间完成过渡,每次做完一套卷子,除了订正错题之外,再根据江鸣百技斩上老师讲的例题专门练自己薄弱题型的解题技巧,我把薄弱题型练熟了之后做题速度很快就提升了。这时候做真题试卷一般能在110分钟之内写完,还会再留下涂卡的时间。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熟悉一下自己的做题顺序,每个人的做题顺序是不一样的,只需要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做题顺序,这样才能在两个小时的高脑力劳动时,尽量保证自身的最佳做题状态。我建议大家每次做卷子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不要过于地看中分数,重点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篇文章带你走进公务员队伍「收藏」

(2)申论部分

l 小题部分

小题部分的作答主要是讲究规范,踩点。我自己摸索出一种写法——抄材料。原因分析或者反映问题从材料中找关键句子,抄写下来,再组织一下语言,这个语言也要规范,我平时一般会看一些时评文章啊,新闻,各个地区的政治报告什么的,所以写小题的时候也会适当运用一些上面的词句,这样自己的答案看起来比较规范。对策之类的小题也完全从材料中找,做法跟之前的一样,注意语言规范就可以了。

l 大作文

我总结了大作文写作的五个特点:震撼、具体、结构、统一、适当。

① 题目要有震撼性,这样可以让自己写的文章脱颖而出,增加阅卷老师的好感。

② 整篇文章的选择角度要有具体性。我一般是从材料给出的几个方面中,找一个自己擅长角度来写,能把这一个问题写得完整,分数就会很不错了。

③ 整篇文章要有结构性,先搭结构,框架,再往里面添字添句,最后是弄好结尾升华好。

④ 除了整篇文章跟题目要有统一性之外,更为强调的是对策部分要跟题目也就是论点也要有很强的统一性。我举经营模式升级来说吧,经营模式是说要有代工、外包升级到自有品牌、自有物流、自有渠道这样的经营模式,在分别写如何把品牌、物流、渠道做好就行了。如果水平高也可以不用分三个小方面,用一大块写下来就好。

⑤ 结尾升华适当性。我们知道结尾要升华,但是不能为了升华而升华,要适当地升华。比如说粮食安全问题,结尾升华到抓好粮食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奠定基础就可以了,没必要上升到和谐社会。

3. 复习指南

(1)行测复习指南

1)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不用多说,涉及的面非常广,这一块知识点不是恶补就能掌握的,有一大部分是靠运气的,所以这部分就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去学习,主要就是靠平时积累。

我在最后冲刺阶段,会挑选一些典型的题目来做,同时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真正达到对常识题目动态的理解和把握,没时间的话就果断放弃。

2)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题是行测模块中题量最多,分值最重的一部分。所以要格外重视。这块需要快速找准考点,做这一类题,一靠语感,二靠语句分析,下面我分开说下。

语感:在看题的时候心里就要把题目默念几遍,做得多了自然就能培养出语感,碰到不确定的题也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凭借前后语境和语感来选择。

语句分析:一般就是找方法套路,江神就总结了不少,比如标点符号法、归纳法、关联词法、找重点法、段落分析法等等,熟练后根本就不用把那么长的材料读完,很快就能识别出重点。这样能节省出不少时间,正确率也能提上去。

3)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其实并不难,是可以通过复习后可以很快提升的模块,而且这类题跟数量关系还不一样,没有大量的计算,文科生一样能做好。

做资料分析类的题首先看选项。选项是能传递出来很多信息的,选项的大小,选项之间的差的大小,甚至有些选项通过常识、通过题干直接就可以排除。接着如果有百分数的话可能把百分数或是小数换算成分数。最后就是多用估算。估算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如果选项之间差异很大,直接估算就行,不用担心会出问题。

4)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有四种题型,分别为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

图形推理主要是考察位置、样式、叠加、换算、对称,曲直、封闭等,难度不算太高,说个小窍门,立体图形的题可以用橡皮去做。类比推理主要是找共同点、包含、交叉、全异等。

逻辑判断主要是记推理公式,熟练掌握、灵活运用。逻辑判断分为结论型题型,削弱型、加强型等等,此类题型规律性极强,不能脱离题目,要根据题目解题。定义判断包括单定义辨析和多定义辨析两种题型,在回答多定义判断时,一定要看清题目,锁定关键点、把握好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连项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理清头绪很容易拿下。

5) 数量关系

对许多人来说数学运算是最难的一块,但是题量也最少,可以试着争取一下,学会几个,特别是一些常考的类型,像牛吃草、工程、周期问题等,考试碰见就答,碰不到就舍弃,不要在难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2)申论复习指南

1) 概括归纳题

相对来说归纳概括题还是比较简单的,直接找材料中的问题写进答案即可。写的时候尽量用总分的方式写,这样在要点多的情况下也能写全,按条分段,且每一条基本以总分的形式。从上往下。这样阅卷老师一眼看过去就能找到要点,看起来也比较赏心悦目。

2) 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类的题目有些难度的,因为涉及了多个层次。根据题干的倾向性判断有哪些层次之后就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归纳概括那些层次就行,还是要以材料为主,不要自己发挥。

3) 提出建议题

个人感觉提出建议跟归纳概括差不多,但是记住无论是对策还是建议都要在原材料中去找,不是你自己想的自己提出的。还有一种就是针对某某问题提出建议,

需不需要在答案中写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是题干说明白了就不用写,没说明白就要写下来。

写在最后:

好好把握复习的每一天,祝你圆梦!

欢迎收藏、点赞、转发、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语感   申论   题型   美文   归纳   模块   选项   题目   公务员   队伍   定义   阶段   老师   建议   技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