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东从退役士兵到农业科学家

视频加载中...

周晓东,55岁,黑瘦结实,目光里有火焰。言谈举止,依旧军人气质。

他曾经是个普通士兵,现在是海南华光渔业有限公司的高级农艺师,是闻名海内外的农业科学家。2018年11月,被中宣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19年1月4日,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报告。他是辽宁退役军人的光荣。

少年时代,周晓东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1987年11月,他如愿走进空军队列。可是,新兵连训练结束时,却被分配到农场去种地。心在蓝天的周晓东理想折翅,常常望着茫茫的田野发呆,而空中不时传来战友们所驾银鹰的轰鸣。

周晓东从退役士兵到农业科学家

1988年的春天,空政文工团的艺术家到部队农场体验生活。词作家阎肃出现在大家面前,周晓东的巴掌拍得最响。农场首长命令他协助阎老采风,并照顾饮食起居。

阎老和蔼可亲,很快,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周晓东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条件这么好,却不让我上天,偏偏让我来种地……”阎老笑眯眯地对他说:“种地和开飞机一样重要!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周晓东爱农田。”短短几句话,周晓东郁闷的心情敞亮了。

那一天是条分界线,周晓东开始静下心来研究小麦。当时,农场使用的品种是法国的“夜猫”,他发现这个品种最大的缺点就是倒伏严重,影响产量。他写信给奶奶,请老人从沈阳邮来50公斤祖传的麦种,结果,当年亩产就突破了350公斤,而“夜猫”只有200公斤。黑龙江省轰动了。很快,这个品种开始在部队农场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万亩

这年年底,周晓东被评为“生产能手”,并荣立了三等功。他所管辖的土地,逐年增产,他又荣立了一次三等功,甚至还荣立了一等功。

1990年3月,周晓东退伍回到了老家沈阳,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思来想去,他又把目光投放到大地上。

周晓东来到黑龙江克山县,包了一万亩地。

周晓东从退役士兵到农业科学家

家里的花盆里是麦苗,饭桌上摆的是麦种,地面上堆的是麦穗。夏天,他每天凌晨4点就出现在育种试验田里,蹲在地上一笔一笔记录数据。冬天,他跑回沈阳农业科学院学习。

仅仅是高中的学历,从零起步,前面都是崇山峻岭。一个小麦品种的稳定,通常要做8代实验,起码也要10年时间。“10年就10年,我熬得起!”他这样暗暗对自己说。他成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常客,在黑龙江与辽宁两地之间,他来回跑,一面试验,一面学习。同时,他又试图将东北水稻移向海南。

1997年,周晓东到海南实施北稻南移项目时,已经身无一文。父母卖掉三间平房得67000元,给他拿了6万元,留下7000元租房住了。2010年夏天,周晓东的试验地遭遇洪灾,颗粒无收。各地的100多位战友纷纷解囊相助,帮他筹集资金60多万元,周晓东重新站了起来。他一个人住在竹楼里,白天与三个农民为伍做试验,夜晚,蟒蛇和老鼠与他作伴。

在东北与海南之间,他往来奔走。

也是在这一年,周晓东把黑龙江克山农场的麦种拿到云南元谋去种,一场大雷雨过后,忽然发现一束成熟的麦子又粗又壮,在东北从没有见过。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然变异。他马上割下来晒上。不料,这些种子被一只羊吃了。周晓东跺脚不迭。急中生智,他当即从农民手里买下这头羊,他说:“马上杀掉,我晚上请大家吃羊肉。” 麦种从羊的胃里抢救出来了,拿回东北种上了。到2004年底,终于选育成功了第一批 “华建60-1”。 2005年夏天,克山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全县90%的小麦倒伏。周晓东的试验田里的小麦“华建60-1”竟一株未倒,被誉为“铁杆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消息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

周晓东从退役士兵到农业科学家

2019年,“铁秆小麦”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如今,这个品种已被多家育种单位作为战略性储备资源。

“华建60-1”成功后,周晓盯上了航天育种。这是当今最前沿的育种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具备这个能力。从2004年10月15日开始,周晓东先后进行了三次卫星搭载,进行了100多次筛选,从太空小麦资源的优良后代中选育出新一代矮杆高抗倒伏的“华建60—1”和“沈太2号”春小麦,最终通过国家审定。他将东北地区春小麦的亩产由过去200-2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500公斤;他将沈阳地区的粳稻亩产500公斤提升到现在的900公斤。与此同时,他的 “北稻南移”工程也在进行中。

经过反复试验,周晓东选出了自家独有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原始种品种进行试验,年复一年的筛选最后定型,实现规模化种植。通过对东北1000多个粳稻品种进行驯化,终于选育成功6个口感与北方相同,在三亚和三沙市都可以种植的东北水稻。

2017年4月,周晓东的北稻南移在三亚试验获得成功。东北水稻在老家一年只能种一次,在这里可以种到四次。水稻像韭菜一样,割了旧的长新的,天天种天天吃,口感没有发生改变,亩产突破了500公斤。三亚、三沙两地可以天天吃到新收割的东北大米。

在黑龙江,周晓东为部队农场无偿提供 “华建60—1”“铁杆小麦”种子。来到前线三亚,他自然也要想起军营里的生活。爱人在海军服役,经常给他讲恶劣天气会对供给造成影响,驻岛官兵常常缺少干净的淡水和新鲜蔬菜,希望他想办法帮助解决。2014年,周晓东研发成功新一代的海水淡化机。2015年,海水淡化机通过了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成果鉴定。

南海岛礁的淡水短缺问题基本解决了,周晓东开始着手解决蔬菜问题。

岛上不长瓜菜,只能种叶菜,产量也不高。周晓东就在三亚吉阳区租地育苗种菜,用公司的船无偿为岛上输送茄子、辣椒、西红柿,累计送菜6万多公斤,送猪肉5000多公斤,送鸡蛋5000多公斤。他将改良后的土壤、肥料和种子运上海岛,仅土壤就送去200多吨。此外,他多次登岛指导种菜。现在各个岛上香瓜,瓜菜都能长了,叶菜产量品质也提高了。

2017年2月16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接见周晓东,欣然为其题词:学雷锋不忘初心,谋创新硕果累累。

退役30年来,周晓东辗转黑龙江、辽宁、天津、海南、四川等省市,潜心研究春小麦和超早熟水稻育种和跨纬度种植。 他累计为国家增产10亿公斤优质粮食。

2019年国庆节,周晓东去北京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国庆观礼,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这成为他本人和全体复转军人的莫大光荣。

谈话中,周晓东会不时地去看窗外。

目光闪着火焰的周晓东依然纯朴天真如青年,他这样回答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不是在看窗外,我是在看一望无际的田野。我们国家有18亿亩可耕土地,有一天都种上我的种子就好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春小麦   麦种   粳稻   克山县   亩产   黑龙江   海南   辽宁   水稻   岛上   美文   小麦   农场   军人   士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