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出巨资为员工父母尽孝

视频加载中...

母亲节刚刚过去,父亲节又将到来。为人儿女当如何尽孝?请看威海的故事。

一个海参店的老板,6年来投资了数十万元,为员工的父母发红包,为他们治病,带领他们天南地北地旅游。为了传播孝心,他曾当着全体员工的面,给年迈的岳母嗑了一百多个头。他把员工“丢失”了的父母找回来了,他把员工冰冷的家庭烤暖了。当孝敬走进员工的家,真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吗?

老板出巨资为员工父母尽孝

老板出巨资替员工为父母尽孝

关捷

3月28日,在台湾,55岁的刘爱珍和85岁的叔叔含泪拥抱。两个分别了60多年的两个家庭重新团聚。而这个幸福,是来源于女儿刘爱珍的女儿刘丽萍,来源于她所在的公司的孝亲活动。

60多年前,刘爱珍的二叔去了台湾,从此再没有回来。 “文革”后,两家虽然恢复了联系,但始终没有见面。现在,刘爱珍家已有了第四代,全家的愿望就是想和台湾的亲人团聚。可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能成行。

今年3月上旬,山东威海的一家海参店邀请员工父母旅游活动开始了。有一天,女儿刘丽萍欢欢喜地跑回家,“妈,我们李总邀请你们去台湾旅游,这下可好了,你可以见到我二姥爷一家了。”刘爱珍一听,高兴极了。28日,她和老伴刘明川来到了台北,在宾馆,她见到了迎上前来的二叔,还有堂兄堂姐。

二叔含着热泪说:“没有想到老板会出资让我们全家团聚,这在台湾也是不可能的。”

在一旁,海参店的老板李双举乐了。这位56岁的山东大汉,笑起来满脸的慈祥。从2006年开始,李双举就开始出资替全体员工孝敬他们的父母,组织他们的父母外出旅游只是其中的一项。

老板带头给岳母磕了一百多个头,亲赴员工家为百岁老人送终(小标)

李双举自幼父亲去世,全靠母亲把他们兄弟姐妹拉扯成人。他长大后,对母亲特别孝顺,在威海,他是有名的孝子。

2006年,李双举参加了一次公益讲座。那天的主题是《弟子规》参讲的人都是普通人,他们讲了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寻常的故事,他们都是通过学习《弟子规》而彻底改变了面貌的人。这里有90后的叛逆少女,有曾经顶风臭十里的恶儿媳,有几进监狱屡教不改的罪犯,还有昧着良心卖假药的人。然而,就是这些人,他们在深入学习领会《弟子规》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成为了父母孝顺的孩子,也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李双举走出那个课堂,脑子里始终在想一个问题,“只有1080字的《弟子规》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他想了好久,最后,决定在企业中深入学习《弟子规》,大力开展孝亲文化。

为了鼓励员工学习《弟子规》,李双举给16位员工每人发了2000元现金,鼓励他们背诵这本小册子。

《弟子规》的思想,首先就是孝敬父母。李双举决定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于是,他选择自己岳母过生日的那天,他把16名员工请到自己家,在生日宴会上,李双举讲起了中华民族的孝道。他讲到动情之外,突然走到岳母面前下跪,为了给现场的员工做榜样,他给岳母磕头祝寿,磕了一百多个头。磕得老人家直心疼啊,连连说:“快起来吧,快起来吧。”

最后,李双举站起身来,他对员工们说:“你们从今天起要想着给父母写信,逢年过节要想着给他们磕头。这样做,就是要记住他们的养育恩情,让他们高兴。”

按公司的要求,回去后大家分头给父母写信。

新来的杜建红也给父母写了一封。可是,她写好了,却不好意思寄回家里。

杜建红的家在文登区的农村,离威海400公里。李双举多次提出要去村里看望她的父母。小杜想,农村条件不好,担心招待不不好老板,就一直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拖着。可是,这一次,李双举非要去看看不可。结果,他真的开车进了村。到了村里,他在杜建红家吃农家饭,给老人红包。同时,邀请两位老人到威海,说是要请他们去听一节课。在课堂上,主讲老师就把杜建红的信当范本读了起来——

亲爱的妈妈:

您好!今天是母亲节,祝您节日快乐!

您的闺女我到现在也做了两年的母亲了,越来越觉得母亲很伟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得太多了。

孩子在哪儿,妈妈的心就在哪儿,所以,经常是我想起儿子时,也会想起您,心想,妈妈您此刻也许也在想我吧,呵呵。可是我陪您的时间太少了,这经常让我不安,妈妈,对不起。

妈妈,李总现在每天都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通过学习知道了“孝”是人生第一大事,《弟子规》告诉我们对母亲要“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想想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是为人父母最幸福的一件事情,身为子女我却不在你们身边,您却从来不提此事,总是鼓励我要好好工作。

妈妈,保持心情开朗也是健康的一大秘密,所以,您一定要多想些开心的事,想我就给我打个电话。

祝: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女儿:杜建红

到这时,她的父母才知道女儿给他们写了信,夫妻双双流着眼泪听完了这封信。李双举知道杜建红的信没有寄给父母,这是他特意安排的。

在与杜建红父母的交谈中,李双举听说杜建红的姥爷是百岁老人。他又特意开车带着礼品和红包去看望老人家,他对老人家说:“你外孙女派我来望您,您老人家要好好的。”杜建红的姥爷104岁那年去世的时候,李双举买了最大的花圈送上。

写信、洗脚、磕头,好的家庭更好,问题家庭变好了(小标题)

员工尹宝英,出生后的第二年,妈妈又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妹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要养活三个女儿,她的父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万般无奈之下,妈妈把尹宝英送到了同村的姥姥那里。

尹宝英从小就跟着老人一起长大,看着别人的孩子天天在妈妈怀里撒娇,而自己却要帮年迈的姥姥打柴做饭,她特别心酸。有一次回家,她在门外无意听到了两个妹妹的对话,“咱们快点吃,别等姐姐来了让她发现咱们吃西瓜。”她听了这话,又难受又生气。她认为,这都是妈妈教妹妹的。

从那以后,她的孤独难过就转化为了对母亲的恨意。于是,她没有大事再也不回妈妈家,甚至见了父母都不再喊爸爸妈妈。这样的僵持,一直到长大在外找工作、结婚、生子,她也极少回妈妈家。每次回家。她从母亲门前经过,她也不进家门,而是直接去姥姥家。

妈妈对尹宝英满心愧疚,见面说话办事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伤了她。但,这个大女儿就是不理她。

2010年春天,尹宝英来到了李双举的海参店工作。她没想到,老板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是给父母写信、洗脚,她为难了。实在没了办法,她向李双举讲出了自己的故事。李双举目光直视她,说道:“父母有关照不周的地方。但他们孩子多呀,家里困难呀,谁会把亲生的女儿送出去,你会吗?那是没有办法呀。这事,主要错在你,你伤心,你的爸妈会更伤心。你听我话,给父母道歉,他们会原谅你的。”

尹宝英第一次拿起笔来,给父母写信了。李双举亲自亲自审阅后,邮走了。两天后,远在烟台山区的家里收到了她的来信,两个妹妹欢天喜地叫道:“爸,妈,我姐写信来了。”爸说:“不能吧,怎么会?”妈说:“是呀,她结婚生孩子都不愿告诉我们。”妹妹们拆开了信,只见上面写着被泪水淋皱了的一行字:“爸,妈,我错了,我想回家,你们还要我吗?”妈妈立即跑到姥姥家去,要了她的手机号,拔通后,大声喊道:“大闺女,快回家来,妈要抱抱你!”

三天后的一个周末,尹宝英回家了,李双举带着员工也一起来了。尹宝英给爸爸妈妈买了好多礼物,李双举还带来了上好的海参。

晚饭后,尹宝英先给爸爸洗脚,父女俩的眼泪滴滴哒哒地掉进盆里。然后,她给妈妈洗脚,妈妈的脚刚放到盆里,突然坐在地上,搂住女儿大哭起来。

一家人三十年的隔阂消除了。

李双举说:“大哥大嫂,你们别哭了,宝英长大了。”这时,尹宝英才告诉爸爸妈妈,是李总教她这么做的。

林东红与老公毕晓茗都在海参店工作,她比老公大了9岁,他们的婚事双方家庭都坚决反对。两人结婚后,她的母亲不认女婿。李双举得知后,亲自带着毕晓茗和林东红到老人家去,给她过生日。林妈妈不为所动。那次一起去韩国,在船上,李双举来到林东红的父母屋里,他有意聊起了这个话题。李双举问林妈妈:“闺女怎么样?孝顺吗?”林妈妈说:“闺女当然都好,一点说得也没有?”于是,他又问起了女婿。林妈妈噘嘴了,说:“就是不好,那么小,家又在那么远的东北。”李双举笑了,他说:“我看小毕很好,人帅,又懂事,又能干,这年轻人的优点,我们要多看看。”老人不吱声了。回过头来,李双举又教小夫妻俩如何争取老人的谅解,终于,两位老人们的心结化开了,他们接纳了女婿。

远在黑龙江的公婆也不与儿媳往来,林东红生了孩子,也不愿给爷爷奶奶看。

2011年,林东红的公爹病重,知道情况后,林东红想起了这些年公婆家对自己的态度,心里很矛盾。在这之前,她曾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洗脚,不但自己改变了,妈妈也已经接纳了当初看不惯的女婿。这时,她找到李双举,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李总,我要全力帮我的公爹,我要救他。他是我老公的爸爸,我孩子的爷爷。过去的事,我不提了。”李双举高兴地说:“小林,你说得对,我支持你。”林东红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为公爹治病,最后家里没钱了,公爹也去世了。老公连回家为父亲办后事的路费也没有了。李双举知道这件事后,拿出5000元交给毕晓茗让他回家。

公爹去世后不久,林东红第一次打电话给自己的婆婆,她说:“妈,我是您的儿媳东红,到威海来散散心吧。您的孙子想你了,宝贝儿,叫奶奶……”当孩子的童音传过来时,老人握着话筒,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呜呜地哭。

婆婆来了,林东红去车站把她接到了家。虽然这时她早已经为公爹治病欠下了外债,但她还是每天要买最新鲜的海鲜给婆婆吃。李双举听说老人到了威海,特意带了礼品去林东红家里看望。婆婆在儿子家住了四个月,回东北时,语重心长地对毕晓茗说:“晓茗,你找了一个好媳妇,东红找了一个好单位,有个好老板,来看看你们我也放心了,听妈话,要好好跟东红过日子。”

李庆娜为人特别倔,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无论做什么,总是与父母对着干。刚毕业的时候,她外出打工去了天津,她半年也不给家里打个电话,爸爸妈妈到处找她也找不到。妈妈急得在家里病了一个多月,后来好不容易等到她的电话,李庆娜却像没有事一样,随便说了几句就撂了电话。

2009年到海参店来工作。她对企业孝亲的做法很不以为然。那年春天,正赶上企业组织员工父母去韩国旅游。所有员工的父母都去参加了韩国游,唯独她,对父母连说都没有说。

这次旅游是第一次组织员工父母旅游,许多父母一辈子都没出过所在的县城,更何况出国呢。在李总的带领下,在自己孩子的陪伴下,老人们个个笑逐颜开,踏上了韩国之旅。李庆娜看到,同事们都陪着父母一起游玩,那种其乐融融的样子,深深打动了她,她后悔万分。当晚,她给妈妈写出一封信,她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以前女儿不懂事,是海参店这个大平台让我进步,让我知道了要感恩第一就要感恩自己的父母……”

在这一年的年底,李庆娜的父母是第一次参加“双举家人大聚会”会上,李双举让每一位员工站在父母身后给父母找三个优点。李庆娜结结巴巴地说:“我父亲孝敬爷爷奶奶,特别能劳动,这是第一个。他,……他还还特别宽容,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他都能原谅,这是第二……”说到这这里,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在2013年,企业组织去张家界旅游时,在旅游大巴上,李双举让每位父母谈谈自己孩子的进步。李庆娜的妈妈第一个站了起来,激动地说:“俺这个闺女,我虽然把她养大了,但真正让她长大懂事的,还是咱们的李总。她来了半年后,现在每个周都往家打一次电话,每个月回家一次,说话都变得温柔了,我和他爸都高兴得要命……”

员工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我有责任为他们尽孝(小标题)

在威海,人们并不理解李双举大把大把地往员工父母身上花钱的举动。他对质疑的人耐心地解释说:“员工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我有责任为他们尽孝”

2004年,李春燕来到刚刚开业的海参店上班。两个月后,父亲不幸病倒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那段时间,李春燕需要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父亲。李双举非常同情她,多次拿钱拿物到医院看望老人,他对李春燕说:“你好好照顾老人,别的不用管。你尽孝,就是工作。工资,我一分钱不少你的。”有了经理的大力支持,李春燕总算挺了过来。父亲去世后,李双举带领员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员工们帮忙办理丧事。

2011年,不幸再次降到李春燕的头上。她的母亲在车祸中脑部受了重伤。在李妈妈恢复一些后,李双举为了让她能够出去散心,就在每年父母旅游活动加进了李妈妈的名字。为了方便起见,李双举特意安排了两位员工和李春燕一起与李妈妈同行,寸步不离左右。这位76岁的老人感慨万千,因为自从遇到车祸后就一直离不开拐杖,她没想到自己还能出去旅游,并且登上了泰山。两年后,李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而她最疼爱的就是李春燕,老人就希望这个小女儿能陪在身边。李春燕内心特别矛盾,一方面母亲岁数大了,需要人照顾,而她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孝心。另一方面,由于家事耽误了太多的工作,她觉得对不起李经理。于是,经过反复考虑,李春燕向李总提出了辞职的请求。李双举问明了她辞职的原因后,当即说:“单位的事情你放心,我会安排好,你尽管去照顾母亲,照顾好妈妈就是工作。”在此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李春燕近一半的时间在妈妈身边侍候,李双举从不扣她的一分钱。他对员工说:“我们搞孝亲文化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尽孝吗?春燕是去尽孝了,我为什么反要扣她的钱?”

每年的年底,李双举都请员工的父母来威海聚会,第一年发1000元的感恩红包,每年增加200元。

在每个父母过生日时,李双举都让全体员工给这位老人写信,并送上2000日元生日礼金。员工带着十几封信和2000元回去给父母过生日,父母都说,一辈子没过这样的生日,孩子给父母读完信,父母都放在床头,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

每年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李双举都会给员工的父母们发200元的红包,另外加上一套新衣服,重阳节的时候,还要单独组织父母们到近郊一日游。  

时间久了,李双举发现,有的员工父母不舍得花这份钱,都攒了下来。他想对大家说,“父母不舍得花,孝心就离最终兑现还差了一步,这咋行?”办法终于想出来了,于是,从2008年开始,李双举就组织员工的父母出去旅游。李双举心特别细,每次旅游,他都会额外发钱让父母们买旅游纪念品回家分给亲朋邻居们。旅游回来后,再花钱制作一批相框,镶上旅游的合影照片,每家发一个,还要把所有照片冲出来每家发一本旅游影集给父母纪念。

自2008年到现在,李双举连续6年请员工的父母出门旅游,30多人的“父母团”先后去了韩国、华东五市、张家界、台湾……一共游发近20多个景点。别的不算,仅旅游这一项,李双举每年就要花费十几万。

有人说:“双举呀,每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算了一下,要占你每年营业额的两层,可你这算什么费用呢?”

李双举大眼睛一瞪,说:“什么费?当然是孝敬费呀!”

附员工写给父母的信——


爸、妈:

你们好!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你们一定感到挺惊奇吧?希望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能够非常开心,因为你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了。

从小到大,你们给予我的一直都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把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的都留给了我。可以说,我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那时自己不懂事,把你们对我的呵护当成了是应该做的一样。也不知理解你们,甚至还惹你们生气,你们却默默地付出,一点怨言都没有。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你们每天都起很早为我做饭,而我却在睡觉,做好饭后,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也不忍心把我叫醒,而是让我多睡一会。那时的自己对这一切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自己都感觉非常惭愧,真的。

其实写这封信是我们经理布置的作业,他让我们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经理那人本身自己就非常孝,他也经常教育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会感恩,尤其是对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我的性格你们了解,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特别是不会说一些肉麻的话。那天,听到让写这个作业的消息时,我心想:对父母的恩心里有就行了,一切以行动报答就行了,怎么写信干什么?晚上回到家后,因为是作业不能不写,把纸和笔拿出来后,静下心来,我想起了白天发生的事。爸,在这里我要向你道歉,我不该向你发火,还那么大声音。虽然过了一会我又打电话向你道过歉了,但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不好受。不过,女儿心里也不好受啊,我当时打电话回家一听到妈妈在哭,真的非常生气。她在电话那端哭,我急得在电话这边哭。我控制不了自己,因为我真的太在乎你们了,生怕你和我妈有什么事,怕你们谁生气谁上火,我现在心里经常想,我不要求别的,甚至有没有钱都无所谓,只希望你们能有个好身体,平平安安的就行了。想着这一切,我的泪早就止不住了。可能如果我跟别人说,别人体会不到我当时的心情,但那天,我写了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是不知道怎么写好了,心里真的非常不好受。

其实想想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你们为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却从来没说过一句安慰的话。我们单位有一位大姐,她人也特别好,在她眼里,她儿子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亲情的无价。有一次,她儿子过来找她,后来要走时外面下着雨,她怕儿子淋雨,让他在屋里等着,自己则打着伞到外面打车,下雨天不好打车,她在外面站了好长时间。我当时看了这一幕真的非常感动,等她回来后,我过去抱着她对她说:“你真伟大,你太可爱了。”我是发自内心对她说的这句话。其实虽然她儿子当时没什么反应,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他母亲的心。就像我以前一样,很多时候都忽视了,但我现在终于理解了,而且有了这个机会向你们说:“我爱你们。”虽然这四个字非常简单,可是以前却也从来没跟你们说过。

爸、妈,你们看到这里一定非常高兴吧,是不是感觉我比以前懂事多了。我之所以有现在这种心态和写这封信,是应该感谢一个人的。其实我不说你们一定也想到那个人是谁了,就是我的经理,他不但经常教育我们对父母感恩,而且出资让我们每位员工都去学习,去体验,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说实在的,那些是在你们那也学不到的。单位的同事对我也都挺照顾,他们人都非常好,非常真诚,我跟他们在一块也很开心,虽然现在自己可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会尽力改正。跟着这么好的老板干,你们就放心吧。看我多幸运,遇到这么多的好人。你们在家就不用替我操心了,只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就行了。

我好长时间也没有回家了,可能过几天我们这儿不忙了轮流休假,我会回家看你们的。在这里就不跟你们多说了,我要睡了,明天还要早起。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心情愉快!

女儿:圆圆


敬爱的爸爸:

您好!

中秋节到了,又是一个团聚的节日。往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回家看望您,和您团聚。但今年却不行了,因为儿身上负着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双举海参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海参店更需要我,为了工作,儿今年不得不留在这里,而不能回家看望您,希望您老能理解。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也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在儿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一个信念:即使一个人天分很高,如果他不艰苦操劳,他不仅不会做出伟大的事业,就是平凡的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我相信您在年轻的时候想法也和我一样吧,所以我想您一定会理解并支持儿的做法,对吗?

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会感恩,尤其是对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在我心里,您一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虽然您不会说话,不能说出您心里的感受,但我能从您关爱的眼神里读懂您对孩子深深的爱。在家里我是最小也是最顽皮的,每次您从地里干完活回来,都喜欢把我抱起来扛在肩上,还用您的胡子扎我,扎得我哈哈大笑,童年欢乐的笑声直到现在也经常会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直到有一天,您回家抱我时,手颤抖了一下,我幼小的心灵居然也感受到了,我知道您老了,抱不动我了,当时我就在心里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报答您。记得那一次我顽皮跳窗把膝盖碰坏了,您抱起我就往医院跑,在医院里我动了手术,也就是这几天您一直在我身边默默地陪着我。您不会说话,所以我醒后您一直在我身边“啊啊”地叫着,我仿佛能听到从您内心发出来的声音:“孩子,你没事吧?你放心爸爸一直在身边陪着你呢!”我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了,您用那双因干活而布满老茧的双手为我擦干了眼泪,这时我才发现您眼中已满是血丝。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亲身体验了养育孩子的辛苦。您和妈妈共同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你们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

爸您和妈妈的爱就是这样平凡,但同时又是这样的伟大,让我用一生来报答都不够。在我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又想起了许多童年的往事,也更激发了我对您的感恩之心,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爸爸,我爱您!

最后祝您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儿:占明

──────────────────────────────────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第一次在写信的时候这样称呼你们,先不要觉得奇怪,信里的内容可能也跟以前的信不同。其实,这原本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每一个人平时总是习惯了把感情藏在心里而不外露,不表达。在父母身上,你们也许在不经意间,在我成长的25年里,每一件小事,每一句嘘寒问暖都已经饱含了对子女深深的爱。那也许是出于一种本能,虽然我没有体会到身为人父母那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

当我长大以后,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突然觉得,人的感情是需要有表达的时候,哪怕有一次也好,对你们说出自己心里的话,让你们知道,女儿其实像你们爱我一样爱着你们。想起你们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愿望就是立刻回到你们身边多陪你们几天。这种想法最后总是会被一个电话代替。于是,除了每周一次某个傍晚的电话,其余的时间,妈妈每次接到电话总会问:“是你啊,怎么这么个时候来电话了呢?”是啊,没什么事情这个时候打电话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也没想过,便只有一句“什么时候打不可以呢?”掩盖了过去,其实真的没什么,在我的嘴里,我从来都没有说过是因为想你们了啊,也没有说过想家,也许爸爸懂我,从来也没问过我类似的话,不像妈妈,总嗔怪我说“不想家”三个字。习惯了自己在外面想你们那种感觉了,更多的时候,思念会变成祈祷,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多给女儿一些时间。

写到这里,我停顿了好久,脑子里一直想的就是你们的点点滴滴。每当“爸爸妈妈” 这个词在心中默念的时候,心里就是会涌出无限的温暖,不知什么时候,眼中也就有了情不自禁的泪水。

有一首我非常喜欢,但轻易不敢听的歌,名字就是《父亲》,因为每次听到它,都会感动流泪,想起了我25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爸爸您的影子就会在眼前挥之不去。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时一袋闷烟 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今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爸爸,还有一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是《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其实并不感人。那只是在一次无意中,我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电视里又开始唱这首歌,妈妈就说了一句:“你爸最不爱听这首歌。”我心里一愣,马上明白了,是因为我不能像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你们,你不爱听也是怕听到这首歌会想起我吧,其实,也许那是你最爱听的歌。就像我也很怕听到《父亲》这首歌一样。

还有,我知道你最爱喝酒。于是,以前每次回家我都不会忘记给你带酒。直到那次回家,你将我带的酒悄悄藏了起来。我正纳闷呢,听妈妈说:“你爸前些日子住院手术了,是胃穿孔,医生说是喝酒有关,不让喝了。”这件事情,你们谁也没有告诉我,我把电话打到邻居家,她明明知道你在院里,却只告诉我你们出门了,不用说,我都知道是为什么。在这以前,妈妈也有过一次急性阑尾炎,却心疼花钱,肚子痛了好几天也没去医院,差点就耽误了,我后来听舅舅说了这件事情真是非常生气!妈妈住院,同样也没人告诉我。爸爸你不会跟我说这些,妈妈只是跟我说她在医院恢复期间,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来看看她。可是,谁也没有告诉我这些事情。女儿就做不到像你们这样,那天当我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忍不住还是给你们打了电话,妈妈不识字,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县城,居然在第二天就自己跑来了威海。见到我后就着急上厕所,她跟我说,你们两个一大清早6点在等到威海的车没等着,一直到9点坐的到潍坊的车,在潍坊倒车的时候怕耽误坐车都不敢去厕所。从那次以后,我才相信了,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那个人永远只是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痛的时候真正能和自己一起痛的人也只有血肉相连的父母。

很多的人说过的很多的话,说过了也就说过了。惟有那几句曾经触动过内心的话,伴人终生。我记得那年放寒假,有一次邻居大妈跟我说:“娟,你爸对你真是好呢。知道你今天要回家,一大早起来杀了鸡,炖好后去车站接你。接你回来后鸡还是热的,正好吃。”我真没有想到,甚至早已经忘记了回家吃的第一顿饭是你炖的鸡,习惯了你们对我的好,却没有发现自己回家会让你们如此牵持。对邻居大妈的话,我一笑便过了。可是她又跟我说:“你爸送你上学刚回来那几天,我们见着他都没什么笑,经常自己坐在你家门口发呆呢,谁都知道那是在想你呢。”真的,从那以后,每次回家看到咱们的家门口,我眼前总能浮现在那情景。

爸爸妈妈,你们现在真的可以放心我了。因为女儿已经遇到了一个好的单位和一位好老板,他把你们的担心和后顾之忧都给解决掉了。这一点,我像你们一样感激他。而我现在唯一牵挂的就是担心你们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爸爸手术后就不能喝酒了,我一直遗憾再没有更好的礼物带给你们。秋风又凉了,女儿

爸爸妈妈,要对这样一封信结尾,突然感觉好难呢,因为总会想起太多太多。呵呵,不知道我在想你们的时候,你们会不会也在想我呢。过些时间回家看你们。写到这里,还是要说一下,你们不要太辛苦了,现在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此致


敬礼


女儿:杜建红

亲爱的爸爸妈妈:

接到女儿的信一定感到突然吧,其实我早就想写这封信,只是店里太忙,每天源源不断的顾客,让双举海参专卖的员工难得一刻的消闲。

经理李双举几次催促我说,“写封信给你爸妈吧,他们拉扯你姐弟俩不容易,你看看这篇《感恩的心》就知道了,当父母的肚子里装满了多少委曲!”的确,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哭了,哭了很久。

记得弟弟那年病魔缠身,你们日夜守护在青岛医院。那天我去青岛看望时,你们不知道女儿当时心里有多酸,为了省钱,你们每顿饭只是就着白开水啃冷馒头,却给女儿买来了鸡蛋和鸡腿,女儿当时差点没哭出来!你们为儿女操碎了心,白发过早地爬上了头,儿女欠你们的太多太多。

爸,那天是您把我送到双举海参专卖店的,您给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归属,在这里,我每天享受的是阳光般的温暖。正像您说的,李双举是个好人,起初当他听说了咱家的情况后,无偿地把自己的衣服送了一大包给您,当您提出要代卖双举海参贴补家用时,他又爽快答应,几乎把有限的利润空间全部让给了您……

爸爸妈妈,为女儿祝福吧,同时也为我们的经理祝福:好人会有好报!

女儿:燕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公爹   父母   老板   员工   威海   海参   巨资   美文   爸爸   父亲   老人   母亲   女儿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