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皮箩的讲述(外一首)

(作者: 王行水)


湘西的一担皮箩


斜卧在杨家门口


与杨氏一家人


眺望着雪峰山的尽头


等待一名红军战士的归来


一等就是八十年


八十年前的一个寒冬夜


杨家破木屋突然响起叩门声


微弱的求救声断断续续


杨氏父子急忙救起陌生人


陌生人身负重伤奄奄一息


但头顶的红星依然闪耀


杨氏父子冒着生命危险


躲过无数次官匪的搜捕盘查


迎风斗雪爬山攀岩去采药


两个余月伤口终于结痂


刚痊愈的伤员又蹲了下去


当红军前的几年篾匠生涯


让他在此刻重新操起了破竹刀


暂时编出一担皮箩报答杨家父子


革命胜利后一定再来看望


从此杨家父子和一担皮箩


成天生活在眺望和等待之中


三省坡的杜鹃花开了又开


县溪河的春江水涨了又涨


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正在强起来


去追随长征队伍的伤员再也没了音讯


杨家父子父已逝子已老


一担老旧的皮箩光荣地走进党史陈列馆


天天讲述着难忘的历史和不变的初心


一副担架


一副铁质的红军担架


在枪林弹雨的岁月穿行


抢救过许多伤病员的生命


为了长征路上的轻装上阵


在文坡村一阵急切呼唤里


保管红军担架的责任


从追赶队伍的战士手上


交接到了雪峰山上正在砍柴的樵夫


从此樵夫一家拥有了信念和憧憬


一副红军担架就是一炷红色的火炬


照亮了粟氏一门苦难辉煌的抗争之路


担架被代代看管者藏之高阁


守护的责任却时刻扛在肩上


腥风血雨年代经受了严刑拷打


人在担架在的决心未曾动摇和更改


代代都把红军担架视作生命护得紧紧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不懈怠小心翼翼


担架给了粟氏一门坚定的信念无穷的力量


新中国入党参军当村干在粟家多达十余人


家族会议的意见空前达成一致


粟家传承了八十余年的传家宝


分文未取无偿捐献给了通道转兵纪念馆


守护着一副红军担架


粟氏一门五代人的接力


完成了另一场感人至深的特珠长征

原载《重庆科技报》

一担皮箩的讲述(外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篾匠   分文未取   开县   湘西   红星   樵夫   担架   伤员   红军   美文   父子   雪峰   信念   战士   陌生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