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与豁达

(作者:廖天元)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的祭祀活动,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流行,是个很长的过程,端午节说说屈原,其实也挺有意思。

对于屈原,我们从司马迁、刘向等的记载中略知一二。

后人眼里,屈原有个响亮的标签,他是中国古代一位大诗人,而且是一位爱国的大诗人。当然这个国,是他深爱的楚国。

屈原原本和楚怀王关系挺好。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宫廷的权利之争是常态。楚怀王要立宪令,让屈原起草,大臣上官斳尚妒忌屈原久矣,于是想方设法偷屈原草稿。当时还未定稿,斳尚抢而不得,于是在楚怀王面前说坏话。说得不深奥,通俗而高明,说,他每写一条,就说“除我之外,谁写得出?”楚怀王心中不爽,于是慢慢疏远屈原。

屈原遭此不白之冤,委屈难当。但他没有向楚怀王解释,也不明就里,在悲愤交加之中写下《九歌》和《离骚》,他要让世人看看他的人品和态度,要借助文字吐一口政治上的怨气。然而这还是无助他的解脱,他最终以死证明清白,投江化为楚辞中一缕魂。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大诗人这肚量确实有些小了。但屈原写下的离骚词句,却是奇特而瑰丽,宏大而神秘。有一段时间我读书,竟发现不止一种选本,赞扬了屈原对中国文学的伟大贡献。司马迁作《史记》,将屈原放在属于皇家的“列传”。木心先生说,中国诗人,要说伟大,屈原最伟大,其诗“比希腊神话更优雅,更安静,是极端唯美主义。”

如此伟大为什么会如此极端呢?是为了理想舍生取义?还是被环境所迫不得不低头?

想到一个有趣的命题,如果屈原先生只专心从事诗歌创作如何呢?没有这样的经历,他能写出如此飞扬激荡的文字吗?如果不做官,他会悠哉游哉终老一生吗?

一切都是未知。从古到今,政治、生活、爱情某一样出众者,足可流芳百世。只是替屈原十分惋惜。当然历史上也有文人走出和屈原不同的道路,比如苏东坡,他在坎坷泥泞中,就用坚韧和豁达给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样子。

不说东坡的才华,只说东坡的生活。把一日三餐当作人生大事去对待,蔬菜、芋头也能吃出人间美味。有道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但东坡肉真是苏东坡发明的吗?这倒未必!有人考证,翻遍《苏轼文集》,没一处写到东坡肉,整个宋朝食谱,既没有东坡肉,也没有类似东坡肉的菜品。如此人们为什么还是要把东坡肉的发明权放在他头上?那只能是一个原因,人们喜爱他。东坡书法好、画画好、文章好……最值得爱的,还是他活得既潇洒又实在,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苏东坡仕途坎坷,先流放黄州,再流放惠州。罢了官,在他看来是奉旨休息——“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下雨天忘带伞,淋成落汤鸡,依然淡然安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酩酊大醉时,他吟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要知道,他那个时候身处贬谪的读书人宁愿掉脑袋都不肯去的海南啊。

有一则故事被后人说得惟妙惟肖。说苏东坡在大牢里的时候,他让大儿子苏迈打探消息,每天送饭时用饭菜做暗号:如果沉冤得雪,送肉;如果要杀头,送鱼。某天苏迈忙中出错,送进一条鱼去,苏东坡吓得大哭,赶紧写下绝命诗:“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求生避死是人类本能,但也只有苏东坡会坦白自己的绝望和恐惧,就像不藏心机的孩子。

侯杨方教授在《盛世西汉》一书中说,中国古代文人总是喜欢高估自己,总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治国才能而怀才不遇,殊不知,事关国计民生的行政决断、执行能力与文学才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但翻看历史,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文人都刚愎自用恃才傲物或者暗自神伤。更多人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豁达善良,心存高远,济世苍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砥砺前行,活出了有趣,活出了风骨,在端午时分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原载《贵州民族报》

逆境与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豁达   楚国   屈原   史记   东坡   发明权   春牛   经天纬地   离骚   端午节   逆境   中国古代   文人   美文   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