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一些事,你就看不清一些人


有些事,只有经历过,才清楚;

有些人,只有离别后,才珍惜。

苏轼一生辗转,经历许多起起伏伏。

唯有时间,沉淀着最真的情感,验证着最深的情谊。

常言道:“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1

患难与共是兄弟

《诗经》有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人与人的感情再好,也比不上兄弟血脉相亲。

苏轼遭逢乌台诗案,当时苏辙提前知道了消息。

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以此来为兄长赎罪;

一面冒着连坐的风险,派人跨马加鞭赶赴湖州,为苏轼通风报信。

只可惜,苏轼仍躲不过因罪下狱;

苏辙也受此牵连,被贬到了筠州。

在狱中,苏轼感念弟弟的援手,写下一首“绝命诗”。

《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今生,兄弟情谊无以为报,来生还要继续。

毕竟是血浓于水的自家骨肉,有福同享、患难与共。

兄弟之间,在家或许彼此争执,在外必定互相帮扶。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没有什么坎坷过不去。

不经历一些事,你就看不清一些人

2

贫贱不移是朋友

杨绛先生曾说:“惟有身处卑微之时,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贫一富交情乃见,唯有贫贱不移,才是真交情。

有一种朋友,不爱锦上添花,却能雪中送炭。

苏轼的挚友巢谷,就是这样一位奇侠般的人物。

苏轼身居高位时,巢谷躲到故乡眉山,避而不见;

苏轼被贬黄州,巢谷却来到黄州,亲手帮助苏轼耕地建屋,一路上不离不弃。

等到苏轼被贬岭南,巢谷已是七十三岁高龄。

他拖着瘦瘠多病的身体,步行从四川赶赴岭南。

两地相隔一千七百多公里,即便乘马车也要辗转数月。

巢谷历尽千辛万苦,先到了梅州,见到苏辙。

苏辙赞他高义,不似今时之人,倒有古人遗风。

见巢谷还要去海南,苏辙赶忙劝阻,恐他经不起沿途辛苦。

巢谷执意要去,终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客死他乡。

有些朋友看你飞黄腾达便贴上来,真朋友却默默地避开。

有些朋友见你落魄便疏远冷落,真朋友却不远万里送上慰藉。

不经历一些事,你就看不清一些人

3

生死相知是夫妻

俗话说:“生死相知是夫妻。”

王弗嫁入苏家不久,苏轼便进京赶考。

留王弗一人在家乡,既要教养儿子、又要侍奉公婆。

直到苏轼第二次出川,才想起带她进京。

夫妻二人相伴十余年,苏轼仕途青云直上时,王弗却撒手而去。

王弗去世后,苏洵对儿子苏轼说:“你的妻子,在你没有功名时,毫不犹豫选择了你。

还没来得及享福就早逝了,你可千万不能忘记她!”

苏轼也自觉愧对发妻,便将王弗厚葬在母亲的墓旁。

王弗去世十年,苏轼仍不时梦见她的音容笑貌。

他写下举世皆知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些人,陪在身边时,不懂得有多可贵;

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哪怕是许多年后,一想起来,仍旧会泪湿沾襟。

这就是缘分,这就是夫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劳顿   瘦瘠   眉山   贫贱不移   患难与共   狱中   岭南   交情   情谊   美文   来生   相知   生死   夫妻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