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哲学

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父亲步入中年就患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大小事全靠母亲操持。


母亲靠种几亩田和养些家禽牲畜把我们拉扯成人乃至结婚成家。母亲凭借她持家过日子的经验,给我们四个兄弟姊妹营造了温馨的小家。


我时常把母曾经教我们如何择偶的话语,视为一种质朴的爱情哲学。


曾记得,大哥高考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因家中拿不出钱供他复读,他整天心情沮丧,农活也没心思干。一晃两三年过去了,母亲抱着“儿大成家,枝大分丫”的观念,请人为大哥做媒。谁知,大哥面对媒人介绍来的东庄的姑娘、西村的闺女,总是冷面相对,不是嫌穷,就是以长得不漂亮而拒绝,气得母亲不知说他什么才好。


一天,母亲看着大哥又一次拒绝了热情上门的姑娘,气得半天不说一句话。送走了姑娘,母亲强逼着大哥下田干农活。到了田里,母亲看看自家的田地和邻近的一块主人很少下田管理的稻田,沉默了许久,问大哥:“儿呀,你看这两块田,到秋哪块田收的稻子多?”


大哥看一眼自家长势茂盛的稻田,脱口而出:“肯定咱家的多!”


母亲接着欣喜起来,说:“这就对了!其实,这稻田和你找对象一个理,稻秧不管理、不施肥,你怎能盼它秋后丰收呢?”


高中毕业的大哥一听母亲如此说,顿时红起了脸,心想,母亲说得多对呀,自己嫌人,可自己又有什么呢?没几天,大哥变得勤快起来,白天帮母亲干农活,夜晚还学习裁缝手艺。两年后,大哥的裁缝手艺很出俏,后来跟心灵手巧、心地善良的大嫂谈起了恋爱,以至婚后成家,生活过得和睦美满。


到了大姐谈婚论嫁的年龄,前来我家的媒人,几乎踏平了门槛,可大姐却总是一律回绝。


后来才知,大姐偷偷跟一个小瓦匠好上了。母亲不放心,细一问,大姐才说,那个小瓦匠是在邻家砌房子,大姐帮忙做小工时认识的。念了几年书,读过几本琼瑶小说的大姐,始终认为这是一种至真的爱情,还说家里若是不同意,她将跟小瓦匠远走天涯海角。


母亲不敢马虎,偷偷打听起小瓦匠的身世。一打听,吓一跳,这个小瓦匠,竟有一副花花肠子,每到一处,总喜欢找姑娘开开心,还听说,他在老家已有了对象。


母亲开导大姐,大姐死也不听,认为母亲是胡诌。母亲急得流下了泪也未唤回大姐的心。一天,母亲拉着大姐,打开鸡笼,把许多正在下蛋的老母鸡驱赶得到处飞,惊得大姐以为母亲在发疯,她怯怯地拉了母亲一下,说:“妈,你怎么啦?”


这时,母亲指着一只只飞不高的鸡和一颗颗打碎在地的鸡蛋说:“闺女,你若是死心跟那小瓦匠,下场一定如眼前的样子!”


大姐沉思了,她也向人打听小瓦匠的过去,才确信母亲所言非虚。以后,大姐不再相信爱情小说,后来她嫁给了诚实勤劳的大姐夫。


到了我大学毕业找对象的年龄,母亲插不上边了,只是在家干着急。可后来听说我不但跟北方的一个女孩谈恋爱,还跟一个本城的女孩频频约会时,她气急败坏地进城找到我,说:“你这选来选去,要选到猴年马月才定下来?别以为自己是个大学生。感情要专一,不能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


母亲的话语,我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爱情的游戏中。


突然一天,母亲要我帮她去集市卖猪崽,我无法拒绝。母亲养的猪崽十有八九是毛色顺眼,惟有一两条是落脚猪。猪崽一上市,前来买猪的人一下子围了上来,争着要这条那条的。可有一个人,犹豫不决,始终拿不定主意买哪条猪崽,结果又跑到别人处看猪崽。过了个把小时,那人又回到了我们的面前,此时,我们的猪崽已卖得仅剩一头落脚猪了。


那人看一眼,摇着头又走开了。当我们的猪崽全卖了,那人仍空着手来到我们面前,见如此,只好失望地走了。这时,母亲笑说了句:“你呀,找对象很像这人捉小猪!”


我一听,生气地回嘴:“妈!你怎能这样说呢?”


可回城的路上,我细一想,母亲说的不错。再后来,我和本单位的一个女孩一心一意地谈起了恋爱,并组建了美满的小家,喜得母亲说我,书没白念,脑子还开窍!


临到小弟恋爱时,母亲上了年岁,叫我们替小弟物色一个对象,可小弟哪里肯听我们的。由于他初中毕业就被大哥介绍给人学做熟食手艺,19岁自开门市,且生意不错,手头有不少积蓄。


刚开始,我们给他物色的对象,他一个也看不中。细一观察,原来他和一个着装时髦,经常进出舞厅的女孩打得火热。那女孩每天在小弟的店里酒足饭饱后,拿点钱就外出潇洒去了,从不帮小弟做生意。虽说人长得有点姿色,看那样子,一点不像过日子的人。母亲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


一天,母亲从乡下进城,怀抱着一只长得膘肥体壮、毛色油亮的猫走进了小弟的熟食店。小弟很疑惑,忙问母亲:“你抱只猫来干嘛?”


母亲没好气地说:“送人!这猫好吃懒动,空养一身膘,一只老鼠也懒得捉,整天还要吃鱼腥,养它何用,还不如送城里人养着玩呢!乡下人不养不捉鼠的猫。”


母亲的话说得慢而有力,小弟一时间未听懂母亲的话外之音。但后来,小弟还是和那女孩分手了,再后来,小弟和大哥的服装店里的一个小徒弟好上了,且生意越做越红火。


如今,每年春节,四个小家庭聚到母亲的身边,大伙儿又说又笑,幸福溢满了乡下老家。


看着儿子媳妇们和睦相处的笑脸,母亲高兴得落下了眼泪。而每当这时,我总是文诌诌地来一句:让我们四个小家庭高举酒杯,敬妈一杯,感谢妈的培养教育,感谢妈的人生哲学,妈让我们懂得了爱情以及生活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瓦匠   母亲   猪崽   小家庭   毛色   农活   稻田   手艺   美文   乡下   大姐   小弟   大哥   哲学   姑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