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刊 学党史 | 中原红色印记

读党刊 学党史 | 中原红色印记:辛亥革命纪念园

河南党刊

读党刊 学党史 | 中原红色印记


读党刊 学党史 | 中原红色印记

辛亥革命纪念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辛亥革命纪念园位于开封市禹王台区禹王台公园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河南同盟会也积极进行了起义准备工作。同盟会总部指派河南籍同盟会员张钟端到开封筹备起义。张钟端为河南许昌人,1905年留学日本,初入豫北学校,继入东京中央大学,专攻法律,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12月,他与留日豫籍学生创办了《河南》杂志,担任总经理,不遗余力地宣扬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1911年夏毕业后,毅然告别将要临产的日籍妻子回国参加革命。武昌起义后,他从武汉绕道上海返回开封参加起义筹备工作。张钟端到开封不久,同盟会河南分部就在禹王台中州公学召开秘密会议,一致推举张钟端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张照发为革命军协统,刘凤楼为革命军督队长,王天杰为敢死队总队长,徐振泉为敢死队先锋,张得成为暗杀团团长,单鹏彦为敢死队队长,李鸿绪为决死队队长。会后,同盟会会员分头行动,联络新军、警察、仁义会、红枪会、陆军小学等各方人员,准备于12月22日夜举火为号,举行起义。正当群情激奋、革命烈火就要点燃之际,明通义军、暗为奸细的清军张光顺、江玉山等向清政府告密。随后,设在优级师范学堂内的革命军司令部被数百名清军包围,设在中州公学、法政学堂等处的起义据点也同时遭到围攻。张钟端等四五十人先后被捕,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就这样毁于一旦。张钟端等人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最后,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单鹏彦、徐振泉、张得成7人在开封西关刑场英勇就义;李干公、王梦兰、李鸿绪、崔德聚4人在开封南关刑场英勇就义。烈士牺牲后,由同盟会员沈竹白以慈善事业的名义,冒险将烈士遗骸收葬于开封南关的一片义地里。民国成立后,虽追任张钟端等11人为烈士,但没有迁葬。直到1933年秋,才将烈士遗骨迁葬于南关纪念塔东侧,并建了墓园,立了墓碑,撰写了碑文,还将纪念塔改为辛亥革命纪念塔。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开封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辛亥革命11烈士墓迁移到禹王台公园内。


现辛亥革命纪念园位于禹王台公园北侧,占地半公顷。院落大门朝南,牌楼2间,园内矗立着国内外最早竖起的孙中山先生铜像。沿两侧甬道向里,是河南辛亥革命11烈士墓碑、墓寝,烈士墓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上刻"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10个大字。墓寝周围,围着铁栏杆,一块块巨大的青色石条砌成八角形团的墓壁和圆顶,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题词和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


辛亥革命纪念园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2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党刊   同盟会   辛亥革命   开封市   中州   王台   武昌起义   纪念塔   中原   烈士墓   革命军   河南省   党史   敢死队   河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