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奔走在烹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

王云:奔走在烹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操秀英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一习中式布衣,常年在乡村以其高昂、独特的京味语言宣讲着“烹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细致入微地给大家讲解经其研发和改造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乡村美食,他就是活跃在乡村一线、烹饪着乡村致富“美食”的科技特派员——王云。

王云:奔走在烹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

王云:奔走在烹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从初入餐饮行业时关注浙江水产、东北大米、内蒙古牛羊肉和京郊的蔬菜、淡水鱼、猪肉的“采购员”,到受邀赴大兴安岭农垦局考察黑大豆种植、仓储和加工的“对接员”,再到赴京郊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讲解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的“指导员”,王云的脚步随着关注餐饮的食材而走向关注“三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015年,随着京郊旅游品质升级,王云意识到,在发展京郊旅游中,传统的农家菜不管是外形还是口感,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对京郊农家菜进行品质升级成了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通过多方调研,王云提出了“让传统老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与思路,将传统菜品本土化,并亲自入户指导,手把手地将菜品制作方法传授给农户们。

在他的指导下,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结合本地特色,率先打造出一座“素食文化村”。王云为仙人洞村量身定制“素食宴培训”方案,经反复试验,最终撰写出素食理论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仿荤素食宴菜谱,推出特色仙人洞素食宴。这个大山里的低收入村一跃成为昌平区休闲农业餐饮的一张靓丽名片,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2016年9月开业,营业一年就接待游客2.3万余人次,取得直接经济收入115万余元,村子也一举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王云也从此开始,以餐饮行业专家走入乡村,投入到火热的脱贫攻坚“第一线”。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到的都是农民天不亮就下地辛苦劳作,目的就是对庄稼收成的期盼,对食物的渴求,日日劳作,就是想让生活能够好一些。”回忆起幼时年迈的奶奶仍要劳作抚养自己,王云说,这些经历都是促使其投入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动力。

长年累月奔波在乡村工作,觉得苦吗?王老师说不苦不难是瞎说。天一清早儿从北五环坐早班车赶到阜成门,会同其它专家去大兴区青云店镇东辛屯村为“老娘手擀面”做指导、宣传,工作到近十二点,拿上一块大饼就坐车赶往地铁站,开始从南往北的狂奔,大兴线、西直门十三号线、昌平专线,出了地铁坐上校车到昌平十三陵镇仙人洞村村委会讲课点,喝口水就开始给村民授课。“虽说汗水顺着脊背淌,但是心里是真充实啊。”村民迫切渴求的目光让他觉得辛苦都是值得的。

2014年,北京市低收入村的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小枣销售难这一情况后,王云多次前往考察了解并与各方商议,决定通过举办小枣文化节的形式推广品牌和销售。从策划制定、沟通联系电视台和网红达人,再到与著名大师以小枣为切入点深入开发枣食品,王云调动各方资源,亲力亲为,终于形成了“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小枣文化节”。而这一年,王云也因家母去逝和积劳成疾,严重脑供血不足而倒下,如若不是抢救及时,他奔忙的身影可能就将定格在那一刻,但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前往“小枣文化节”现场助威。

王云的努力没有白费,“西峰山”小枣成为北京特色商标品牌,“小枣文化节”也是逐年举办,规模越来越大,小枣的热卖解决了枣农的销售难题。

对王云来说,这些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仙人洞村、西峰山村的集体经济增加,成为北京市新农村样板;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羊肉热销,立盘铜锅炭火烤肉新的模式……

如今,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王云,仍然活跃在各地的乡村和田间,迎着大雨赶往授课点,为大家传授、讲解菜品并指导操作;冒着高温闷热,利用直播为农民宣传、售卖食用菌;为北京密云区推出“全蜂宴”,让小蜜蜂托起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为京西妙峰山镇开发玫瑰花深加工产品,打造出有沟域特色美食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王云继续奔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书写着一个餐饮人的“三农情怀”。

责任编辑:冷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助力   昌平区   乡村   西峰   特派员   京郊   科技   北京市   村镇   低收入   文化节   素食   美文   路上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