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麻疹发微》附麻疹误治医案八则

吴佩衡《麻疹发微》附麻疹误治医案八则

吴佩衡 先生



(一)麻疹误服寒凉药死亡一例


余三弟吴××,体质素健。年五岁时,感染麻疹,正发热出疹之际,因流鼻血,値村邻请陈××医生治病,即便延之一诊。医断为心火旺盛,投以栀子、连翘、竹叶、灯芯等苦寒之剂。斯时,余母谓竹叶、灯芯病性大凉,恐药不对证,而余父则信医生主张,遂将此药前服。不料服一次后,其已出色红活之麻疹旋收。


余母无医药常识,只知竹叶、灯芯性寒凉,而不识栀翘等药苦寒更甚,仅将竹叶、灯芯换去,又煎服一次。致使病势更重:证见喘促声哑,鼻翼胸部均煽动,四肢厥冷,发热哼挣剉牙,腹痛泄泻。次晚夜半喘极,衰脱而逝。此即「病家苦于不知医,医家苦于不知病」之后果。


缘吾弟为一活泼健康之小儿,当麻疹正发泄外出之际,竟被误施苦寒之药两盏而夭折,殊堪永叹!当时余亦感染而出麻疹,并未服药,发热三日透出,平安无事。若误服苦寒之剂,亦不免变证危笃,安能寿享高龄而年逾七旬乎!

吴佩衡《麻疹发微》附麻疹误治医案八则



(二)麻疹过服表散药死亡二例


一九零七年春(满清光绪卅三年),値家多麻疹流行,有同学董××者,已学医三年,经验尚属缺乏。当时药价颇廉,在外地购买部份发表之剂,回家送诊送药。因边僻之乡,医药缺乏,多数病家都来就诊。有麻疹刚出之患儿,服发表药一剂或两剂即透出而愈。


当时董医之二兄、三兄各有一子,约三四岁,亦感染出疹,因家中医药方便,任意取服。初服一二剂觉麻疹渐出,再服一二剂,仍出不透,遂加量升提发表。不料服五六剂后,不惟麻疹不出,发热亦不退,竟风动抽掣,相继夭亡。


此后董某返城向余谈及:“何以外人求诊给药一二剂即愈,家中小孩,反相继而亡?”余答曰:“对外人不收诊费药费,服一二剂既已渐次透出,则患儿之父母不便再来求诊。未经过于表散,元气未伤,故透出后平安无事。君家中医药方便,任意发表,表散过甚,元气耗伤,无力托送麻疹之毒外出而反内攻,毒邪内壅,邪正相攻,正不胜邪,遂风动抽掣相継而亡。此由学医时间尚短,学识经验不足,不知辨证论治之原则,安能不误治变证最速之小儿麻疹哉。”于是伊始省悟过表之族。


按发表药之类,即升麻葛根汤加羌活、紫苏、荆芥、薄荷、防风、白芝、柴胡,或加麻黄、桂尖、银花、连翘、牛劳子等等。此类药物,只治标不固本。因小儿气血未充,脏腑柔嫩,身体脆弱,故用药不能过于克伐伤正,免损生生之气而致抽风夭亡也。


(二)麻疹误治转阴证夭亡二例


余出师后,在四川会理县鹿厂街行医五车。因学识经验粗浅,凡诊视麻疹一证,既不敢用寒凉之药,更不敢施以温热之剂,只知用升提发表或稍加清凉解毒之法。虽治愈者亦多,但病情如有变化,即无法辨证论治,惟有束手待毙而已。


本街王××之女,约五岁,体尚健壮。于一九一三年三月出麻疹,延某医诊视,其方用升麻葛根汤重加银花、栀子、连翘、玄参、大力子、生地等升提发表清热解毒之剂;随经数次复诊,均以上方加减治之。


患儿始服疹已渐出,継则不易出透,数日后,忽见四肢厥逆,冷过肘膝,鼻翼煽动,声哑剉牙,痰鸣气喘,大便泄泻。后易数医无效,始延余诊视。见其证状危殆,未能主方。是晚夜半,大汗喘极,寒痰壅阻,虚脱而逝。


是年三月,有鹿厂观音桥郑××之第三子,年约三岁,亦出麻疹。延某医服发表寒凉药数剂。疹尚未出齐,忽而气喘鼻煽,声哑剉牙,四肢厥逆。延余诊视,病已危殆,未敢拟方。是晚夜半,大汗喘极,痰阻虚脱而逝。


此两儿均系服发表清凉之剂过甚,而转变为阴盛逼阳虚脱之证。深惜当日无良医辨别阴阳,早施大量回阳救逆之剂,以致酿成不可救药之绝证,良可慨叹!


吴佩衡《麻疹发微》附麻疹误治医案八则


(四)麻疹误药夭亡二例


一九一七年三月,有李××者,住会理城内南街。有双胎二子约岁半,均出麻疹。延某医施以清凉解毒之剂,并加大黄。李亦略知医,当讯:「出麻疹后,大黄合用否?」该医答曰:「未出之前不能用,既出而后可以用。」不料其第一子服后,泄泻数次,是晚虚脱而逝。乃更医诊视第二子,其母煎药喂之。此子谓「药苦」,不肯服。伊母尚云:「吃药当然苦。」又强灌之。有顷,患儿目上视,面青,吐沫而逝。


斯时,因火炉上同煨两个药罐,一系以鸦片烟渣煮水作外洗之用;一系此子所服之药。李追问其妻,始知误灌鸦片烟水。此两子一被医生误药而亡,一为其母误毒身死,可不戒哉!


(五)麻疹误服寒凉死亡一例


东××,云南禄丰县人。有儿、孙十二人,均出麻疹,延当地中医何某诊视,三日内竟夭亡九人,真属骇人听闻。友人建议另换医诊治,束答曰:「此乃天数使然,换医亦是死。」渠竟执迷不悟如此。


观何医生所主之方药,始而表凉,继则养阴清热,如桑菊银翘散加石膏及养阴清肺汤等。故麻疹初发热现点时,服一二剂后,即凝毒内陷,证变声哑剉牙,喘挣不息,面唇青黑,痰阻衰脱而逝。若非误施寒凉,其死亡决不至如是之多而速也。


保赤三书庄在田曰:「人无误生之病,而有误人之医;医无误人之心,而有误人之技。」行斯道者,在辨证论治上,阴阳莫辨,虚实寒热不分。一遇麻疹流行,辄以清凉苦寒之剂投之,以致凝毒内陷,元气大伤,邪正相攻,正不胜邪,变证危笃,安有不死之理。似此误人之医,即应回头猛省,努力钻研,提高技术,方能为人民健康服务。


(六)麻疹误服石膏夭亡二例


刘××,男,年三十,云南大理人,住昆明市端仕街。某年来就诊时云:「伊有一子五岁,一女三岁,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均出麻疹。延某医诊治,施以表凉之剂,每剂均有石膏,并加犀角。服一二剂后,子女相继夭亡。」言之尚感叹流泪。念余年后,渠又来就诊,尚谈及自两孩天折后、至今并未生育而乏后嗣矣。可见治疗麻疹不辨寒热虚实,动辄用石膏之害。


(七)麻疹误服石膏等剂夭亡二例


李××,云南昆阳人,年二十七岁。于一九二七年三月与其妻来寓就诊谈及,因来昆明游览,値麻疹流行,长女五岁,感染出疹,即抱至东门街某医处就诊,服石膏、栀翘等三剂而夭亡。一子甫二岁,亦感染出疹,其妻主张易医,渠云或许是女孩命尽,仍请该医试试。


不料抱去一试,仍服石膏、栀翘等药二剂,又转危而夭折。其夫妇竟因之争吵而患肝胃气痛病。此亦不辨寒热,误服寒凉而夭折之例证。


(八)麻疹食冷甜白酒夭亡二例


李××,男,年三十,住昆明市北后街。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其妻患病延余诊治,言及彼有四岁一子,两岁一女,均患麻疹。正发热外出之际,因食冷甜白酒(即糯米酒)较多,致麻疹旋收,证见声哑剉牙、喘咳痰涌,相継而亡。余思甜白酒之性,可能滋腻而寒凉,故服后促使麻漆旋收,疹毒内攻而转危亡。


吴佩衡《麻疹发微》附麻疹误治医案八则

《麻疹发微》


附 记


本编旨在便利临床掌握,故偏重于辨证与治疗,且附录较多验案,以供参究。在验案之后,并徵引夭折病例数则,以作误治之戒。至于理论部分,仅重点阐发而已。


尤须注意者,凡有附片之方剂,必先用较大之煮药器,加多量开水,以猛火将附片煮熟。


剂量五钱至二两者,煮沸二至三小时;如加量,则应增加煮沸时间。若久煮水已减少,可酌加开水。


煮熟后,由大人先代试尝药液少许,总以不麻口为度,而免服后中毒。试尝后在半小时内,如已不麻口,再加入余药継续煮十至二十分钟,即可服用。若煮不熟透,必致中毒。如中毒过甚,即有生命危险,故不能稍有疏忽,此其一。

服药后三至四小时内,必须忌食生冷水果,并避风雨,此其二。

若煮不熟,或服药后食生冷水果,或冒风雨而发生中毒者,宜用红糖同生姜煎汤,或用肉桂一二市钱去粗皮研细泡开水服之;中毒轻者,其毒渐解,此其三。


总而言之,认真煮透,以免中毒,是为切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麻疹   葛根   危笃   昆明市   病家   危殆   灯芯   寒凉   寒热   连翘   苦寒   竹叶   云南   石膏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