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夏至养生?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节气的养生。


今日夏至|《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夏至养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根据《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一天,太阳照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到达极限。

在我国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是14个小时左右。越往北越长。比如海南的海口市,这一天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再往北,到了杭州,大约为14小时。再往北,到了北京约15小时。再往北,到了黑龙江的漠河,日长就可以达到17个小时以上。因此,夏至顾名思义就是“阳气之极”的意思。夏至的时候,日光几乎照射到北回归线上。所以我们居住在北半球,就感觉到白昼这一天是最长的,夜晚在这一天是最短的。从这天起,就进入了非常炎热的季节。所以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时节。


这一个时节的养生保健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就是顺应夏季,阳气非常盛,阴气弱,这样一个特点,注意保护好阳气。第二方面,夏至也是古人所说的“夏至一阴生”。从夏至这一天,白昼一天比一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到达了极点之后,白昼越来越短了。黑夜在这一天开始又越来越长了。黑夜从阴阳学里边来讲,黑夜就代表着阴,白昼就代表着阳。夏至这个点恰恰就是阳最盛的时候。阳最盛的时候再往下转,阳就逐渐开始弱,阴逐渐开始滋生。所以尽管是天气炎热,但是只要过了夏至这一天,阴气就开始生长。

所以这个时间是阳气浮于其上,阴气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逐渐开始衰退。在这个过程当中,地球上环境是阴阳交替,也就是大自然的状态,是阴阳交替的这样一种状态。人与天地大自然是相应的,叫做天人相应。所以这个时期的人体阴阳之气也开始交替,开始出现波动。人体若是虚弱的话,就容易得这种疾病。所以体弱的人在夏至之后15天会感受到身体一种比较剧烈的阴阳二气交互的变化。在这个节气也容易得病。所以在这个节气合理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今日夏至|《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夏至养生?

《黄帝内经》夏三月的养生方法


我们先讲一讲《黄帝内经》里边是怎么描述夏三月如何养生的?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在《四气调神大论》里边,专门论述过夏三月的养生方法,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我逐一讲解《黄帝内经》这段原文的意思。


“夏三月”指的是夏季的四月、五月、六月,指的是农历的这三个月。“此谓蕃秀”,“蕃秀”指的就是万物繁茂秀美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秀丽的景象。“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就是在这个季节里,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所以一切的植物都开花结果,叫做万物华实。华代表开花,实代表结果。从这个时候开始开花结果。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起居?《黄帝内经》讲叫做“夜卧早起”,夜卧早起指的是晚睡早起。为什么要晚睡?因为这一天白昼比较长,夜晚比较短,所以晚上可以晚睡。第二天要早起,要顺应阳气的规律。人体也要跟自然相应。晚上睡的时间稍微短一点,醒着的时间可以长一些,这就是在这个节气,人们需要注意的一点。


以前我在讲课里边经常要让大家早睡觉。这个地方有很多人看到,《黄帝内经》让我们在这时候晚睡觉,那我们熬夜吧,熬到晚上两点钟再睡,错了。大家注意《黄帝内经》里边讲的晚睡早起,可不是指的过了12点再睡。《黄帝内经》晚睡早起是指的在古人的作息时间下,你想想看古人的作息时间。他们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微信,没有手机。他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般来讲,这个时间是日落的时候八九点钟。日落,天就彻底黑了。越往北,天黑的时间就越晚。一般来讲晚睡指的是太阳落山之后,大地都黑了,这个时候叫晚,这时候晚睡。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比如平时,你在冬天的时候叫做早睡晚起。因为冬天的时候,夜晚比较长,白昼比较短。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是早睡晚起,必待日光,这是在冬季的养生方法。


到了夏季,就是要晚睡早起。它并不是指让你熬夜,而是比冬天,比春天稍微晚一点。古人所说的晚,绝对不是过了子时再睡。你再晚都不能过了11点,一定要在11点前睡。早晨可以早起点,天一亮就可以起,一般都是五六点钟,这个时候起床。这样合下来,一天也能睡7个小时。比如我们10点半休息,5点半起床,那也是7个小时。中午休息一下,补补心血,所以午觉一定要睡。


我们再往后讲,“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无厌于日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了,抱怨天气太热。“使志无怒”指的是应当让心情不要发怒,要舒畅,保持愉快。不要轻易的激动、恼怒、发怒。这个时候的精神要像自然界草木的枝叶繁茂的那种感觉,像自然界植物当中的花朵秀美那样去充沛,去旺盛,叫做使华英成秀。


再往后,因为夏天的阳气也比较旺盛,人体要与天气相应,所以身体的阳气在夏天也非常旺盛。顺应这个旺盛,就要使身体出些汗。老百姓讲就是出出汗,排排毒。实际上就是与天地自然相应的意思。所以叫做“使气得泄”。这个气指的是身体的气,往外散一散,让身体保持阳气的通畅。所谓的气就是指的阳气,使阳气在体表得到疏泄。


虽然天气非常炎热,但也不要长时间的在阴凉的环境里长时间的休息。要适当的到户外活动,好像对室外的环境特别喜爱似的,这就是讲的“若所爱在外”,就是指的是让我们的心情,包括身体的阳气也得到疏解,不要一天到晚闷在家里。比如有些人一到了夏天,就一天到晚总是在房间里,总是在空调房里待着。这样就不符合养生之道。其实夏天的时候应该适当的进行室外活动,让身体出出汗,让阳气也疏散疏散。比如家里有小朋友的,就得定期的让他们下楼活动活动,家里有老人的,年轻人的都需要在外面活动活动。不能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待在空调房里,阳气得不到疏泄。没出汗,这样对身体是一种不好的影响。所以到了夏天之后,要我们要遵循《黄帝内经》的法,“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就好像是你对室外的环境特别喜爱,要有这种感觉。


我们再往后看,“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讲的就是通过夏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用夏长之气来调理我们身体的一个养生原则和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养生方法,我们的心气就会受到伤害,到了冬天就会发生疟疾,这是《黄帝内经》里边所讲的,叫做“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夏天要是夏长没养好,秋天就不能收。所以夏天养生不当,长气不足,秋天收敛的能力就差了,就会发生疟疾之类的疾病。疟疾就是忽然发热,忽然冷,体温高低不同,这样情况就会出现。这就是《黄帝内经》教给我们的夏季养生方法


今日夏至|《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夏至养生?


一、心态养生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每一个不同领域的养生方法。第一个方面叫做心态养生。夏天炎热,我们的脾气容易急躁。这时候一定要学会调整心态,让心情保持平静,叫心静自然凉。嵇康在《养生论》里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嵇康的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让呼吸平稳。呼吸平稳之后,心情就容易安静,心情安静之后,我们意念当中,想着心中好像存有冰雪,这个时候就不会感觉到天气炎热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我们的身心烦躁。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感觉到这个夏天会更加的严热。这就是养心之道。养生里边的第一重要就是养心。所以嵇康在这里面提出了两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方法,第一个是调息,让我们的呼吸平静。第二个就是观想,像冰雪在心里面一样。冰雪在心就很容易让我们的身体凉下来,凉下来之后就能静了。所以夏天的养生,也要遵循心静自然凉的状态来养生。


二、起居养生


第二点,就是起居养生。刚才我讲了,夏至这个节气应当顺应自然界的阴盛阳衰的变化。阳气特别盛,盛到极点,阴气特别衰。所以我们要遵循着自然界阳盛阴衰的状态。


(1)晚睡早起以及午休


我们的起居要晚睡早起,只要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就可以了。但这个时候一定要安排午休的时间,避免炎热对我们身体的影响。第二个可以恢复疲劳。第三个是子午觉,子代表是肾,午代表心,一个是肾水,一个是心火。夏季应该养心,所以夏三月的时候,尤其是夏至的时候,这一段时间我们要午休。午休不要太久,不要超过1小时。午休一般30分钟左右最好。年老体弱的朋友们,一定要睡觉多一些,每天尽量保持有八九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最好。


(2)勿出汗太多


夏季非常炎热,暑气容易伤身体。因此,我们起居养生里边的第二点就是不要让我们出汗太多。出汗太多人容易头晕、胸闷、心悸、口渴。甚至有的人会出现恶心或者中暑、昏迷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合理适度,尽量的避开炎热、炙热之气,加强我们的防护。很多人因为夏季特别炎热,就喜欢洗冷水澡。其实洗冷水澡虽然是一种消暑方式,但是洗冷水澡,人的皮肤毛孔处于开泄的时候,用冷水一激,寒气就很容易进入身体,冷水澡很容易导致阳气的损耗。时间久了,有的人就会出现手足凉、小腿抽筋、感冒、脾胃不适等一系列的症状,这都是寒气损伤了人体阳气的表现。所以应该洗温水澡,这时候温水澡不仅可以祛暑降温,同时也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我们身体皮肤清洁凉爽。同时还起到很好的锻炼身体,恢复体力的目的。


(3)不要贪凉


很多人到了夏季的时候贪凉,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夏天的时候,我们皮肤腠理都是开泄的,很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在屋里边的温度,大多数的家庭都有空调,空调不要太低,要在26度,有的人一开空调就开到十七八度,这样很容易伤身体,伤阳气。风扇也不要长期吹,直吹。长期吹风邪很容易损伤身体。风邪损伤身体的一个表现,在夏季最容易出现,我们在门诊经常会遇到的就是面瘫。他就是夏天的时候,人体出汗,然后吹了一下午电风扇或者是睡觉的时候,风扇打开了,忘记关掉。吹了一晚上之后,半边的脸就麻木,肌肉不受指挥,就出现面瘫。这其实就是贪凉快导致的疾病。


因为空调和电风扇用的太多,就很容易把身体的阳气损伤。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吹空调时间太长,我们皮肤的汗毛孔就闭合了。本来是夏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应该是疏解外散的,就像《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使气得泄”,本来是应该让阳气外泄的。结果空调一吹,使汗毛孔收缩了,这时候身体的热气排不出来,憋在身体里面就会憋成什么?叫做热毒,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中医经典里边叫“五毒月”。


(4)五毒月解排毒排汗


到了五月很快就进入所谓的五毒月。为什么叫毒?毒与火有很大的关系,火憋着出不来就会变成毒。所以中医的药里有很多药都叫清热解毒。你看解毒通常和清热合在一起,大家伙一听就明白了。其实毒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火憋着出不来,就变成毒了。毒火在身体里,这个人容易出现什么?就是浑身的酸、沉、懒,而且这个人容易发怒,容易生气。这时候怎么办?这个热毒边憋在身体里边,体表又被寒气所逼,出不来。这时候怎么办?


南方有很多省份在这个时候,他们就有民间的养生方法,是喝“甘草干姜茶”,用滚开的热水沏一杯“甘草干姜茶”,然后,趁着热喝,但温度不能太烫,放凉一点,就趁热把“甘草干姜茶”喝到肚子里。喝到肚子里之后,同时要关门关窗,但是不要开空调。这时候因为气温高,我们就出了一身透汗。这个透汗一出来,热毒就出来了。出完透汗,再到浴室冲着温水澡,把汗给洗掉。其实汗里边包含着热毒,也包含着湿。把汗洗掉之后,这时候再打开门窗,让风进来,这时候就神清气爽,身体里边的火毒就排出来了。这就是南方的民间养生的方法,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其实不仅是南方,北方的人也适合用。以前我去云贵川的时候就发现这一点了,云贵川那边的老百姓经常到了夏至这一天,他就把门窗都关好,喝一杯“甘草干姜茶”,有的地方是喝“附子茶”,就是“附子汤”。喝完了之后发一身汗,把热毒就排出来了,把身体里的陈寒痼冷也顺带一块排出来,这是他们当地的养生方法。在这里我也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为什么?因为我相信有不少听众朋友们的身体都有寒气,甚至有的人有湿气。还有的人身体里这种毒憋的时间比较长。这个时候,正好趁这个时间,排排寒、排排湿、排排毒。这就是夏至起居的一些注意事项。


三、运动养生


(1)运动选在凉爽的时间


第三点,就是夏至期间运动的一些注意事项,叫做运动养生。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时间是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运动。为什么这个时间进行运动?因为这时候天气比较凉,不是那么炎热,这样运动不会伤及你的阳气。因为暑热会耗气,夏季容易让人变得懒,为什么会变懒?就是气虚。为什么气虚?因为“壮火食气”。就是到了夏至这个时期叫做壮火。自然界的火最壮,所谓的食就是吃掉的意思,就是把我们身体的阳气给吃掉。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就应该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活动,我们不要在最炎热的时候来出来。场地最好选择在湖边或者河边。在公园里或者在庭院里,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也可以去森林或海滨这些地方锻炼身体,度假养生。


(2)运动不要过于剧烈


运动的项目不要选择特别剧烈的活动,比如快速跑,比如不要跑步时间太久。第一是不要太剧烈,第二是不要运动的时间太久。选择什么运动?选择散步、慢跑,比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内家拳或八段锦、易筋经这些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广播体操。这些可以舒展经络,使身体微微出汗。叫做“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是《黄帝内经》里面讲的话。


(3)运动时间不要太长


有的人一出去活动就两个多小时,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恨不得好好锻炼锻炼。结果一活动出汗太多,气血消耗太大,还容易中暑,这就适得其反了。所以一定不要大汗淋漓,大汗淋漓中医叫做“大汗亡阳”。就容易伤阳气。不仅是伤阳气,因为汗血同源,血和阴是一类的,所以不仅伤阳也伤阴。所以这个时候的锻炼项目一定要选择舒缓的,体力能承受的一些运动项目。


(4)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之后很多人出汗特别多,这时候应该适当的喝一些淡盐水或绿豆汤来补充体液,这时候不能大量的喝凉水。很多人运动后,为了图痛快,就喝大量的凉水。同样更不能用冷水冲头、淋浴。要是有贪凉的习惯,比如用冷水激皮肤,冲头,很多人就容易冲出头痛病。


(5)勿用冷水淋浴


我认识一个患者就是这样的,他的头痛病就是夏天特别炎热的时候,用凉水冲洗头部。当时觉得很爽,冲完了之后,过一阵就感觉头痛,头痛伴随了他好久。这就是什么?这就是风和湿,还有寒一下就进到皮肤、经络里去了。有的人年轻的时候不注意,打完篮球之后,冲冷水澡,上了岁数之后就容易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这些病都是年轻的时候造成的,好多老年人来我这里看病的时候,我问他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贪凉的习惯。一回忆大多数还真都有。


这就是老年的病,是年轻的时候种的因,有因有果。所以任何病都有因,疾病是个果,往前找原因也一定能找到。所以听众朋友们趁着没有得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不要种那种恶因,要种善因。要善维护,善护念我们的身体。把身体护念好之后,到老了,不得病少得病。这就是我们的成果,我们的成果就是要身体好。


四、饮食养生


再往下,就是饮食养生。因为到了夏季,是心火当令,火克金。传统的中医学讲究五行生克。火克金,金对应肺,肺之气是辛味,所以在心火当令的时候,不要吃辛辣温燥的食物。吃了之后容易上火,而且容易诱发咽喉疼痛。


那么夏季应该吃什么?夏季因为出汗多,盐分损失多。所以有的人容易心慌,心气不足这些问题就会出来。所以出汗多的时候要多吃一些有淡咸味的食物来补心气。因为汗气发泄太多,汗血同源,肝藏血,所以肝血有一些损失,这时候我们应该多吃酸味的食物来收敛阳气。因为酸甘化阴,酸味的食物来滋阴,然后来平衡身体的消耗。这个时候不能过分的吃寒凉。虽然说天气炎热,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时候叫做心旺肾衰,就是心火特别旺,在外面,里面肾水不足,肾水和脾胃是连着的,叫做脾肾,一个先天,一个后天。先、后天是相连的,肾气不足,脾胃之气也就不足。


(1)饮食勿寒凉


所以要是过分吃寒凉,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什么状态?叫做外热内寒。外面体表是热的,但是里边是寒的。要是吃的话就会伤及脾胃。人就容易吐泻,出现腹泻、呕吐这种情况。所以夏至时期我们尽量吃温暖的食物,不要吃凉的。很多人说我们吃凉面可以吗?古人所说的凉面,可不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那个凉的意思。古人所说的凉面是指的常温。常温是多少度?到了夏天一般都是30度左右,有的热的地方可能是35度,可能到这个温度。也就是说,即使是常温,你吃到嘴里感觉凉,但是吃到肚子里不凉,这就可以。


不能吃寒凉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吃冰镇的,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这就属于寒凉。吃这些食物,就容易伤胃。所以夏天我们需要喝的这些解暑的饮料有什么?有西瓜汁、绿豆汤、乌梅汤这三个都非常好,都可以解暑。但是千万注意不要冰镇,常温就可以。冰镇就变成生冷寒凉之物,就容易伤身体。


很多听众朋友就说:“彭博士我怎么没有感觉?我就喜欢吃冰镇的。”因为你阳气足,身体年轻,能扛得住。你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试试,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因为这属于生冷寒凉之品。这个时候我们要听《黄帝内经》的话,《黄帝内经》让我们夏天要养阳气,不要让寒凉伤及到我们的身体。这是饮食里面的第一点。


(2)饮食宜清淡


第二点就是要清淡饮食,夏季的时候,一般食欲都不好。人的消化功能相对比较弱,因此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吃肥甘厚味这些食物,一定要清淡饮食。也不要贪凉吃冰冻的食物。夏季的时候,我们应该调脾胃之气,可以多喝点绿豆汤,喝点乌梅汤,乌梅汤可以开胃。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黄瓜、冬瓜、空心菜、苋菜还有葫芦、西瓜等,这些都是应季的蔬菜水果,都可以吃。


(3)避免暑湿伤脾胃


同时还要避免暑湿伤脾胃,所以这个时候可以煮薏米、芡实、扁豆这些健脾益胃的食物来吃。夏季除了要清淡以外,古代的养生方法里面还建议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因为苦可以泻心火。苦味的食物有什么?有苦瓜、香菜这都属于苦味的食物。同时苦味的食物有除燥祛湿,清热解暑,消除疲劳,消炎退热,明目清心,促进食欲的作用。所以我们吃苦味食物的时候就可以清泻心火。不过苦味的食物大多数是属于寒凉的,虽然说它可以清热泻火,但是它属于清泻类的食物,偏寒凉的食物,所以体质比较虚弱的人不要吃。像苦瓜这一类的食物,比较适合体质比较强盛的人吃食用。


在北方有一道菜,就是辣椒炒苦瓜,这道菜的比例就是少放辣椒,多放苦瓜。从中医学的眼光来看,这道菜的搭配就特别好,叫做“辛开苦降”。辣就是辛味,辛开,就是把脾胃打开了,然后苦降,苦味降火,一个辛,一个降,辛可以散湿,苦可以燥湿,可以泻火,这两个搭配在一起,正好可以祛湿,可以降火,比较适合夏季。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辣椒也不要放的太多,只要有一点点辛辣之味就可以。


到了夏季的时候,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非常高,人体通过排汗来散热,人体的水分就会大量流失。这时候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的血容量就会减少,大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供血不足。所以有的人出汗多了之后,就会出现头晕头痛这种情况。


头晕头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体出汗的时候,体表的血管会扩张,那么血液会流向体表,血液流向体表之后,血液分配本来是向内脏,或者向动脉,向大脑供血的这种情况就改变了,就向体表分配了。那么身体内脏的血量就会下降。所以这时候有的人就会出现低血压,有低血压的人在夏季可能会出现血压更低这种情况,而出现头晕头痛。有些人的体力特别弱,气特别虚的人,一出汗身体就受不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


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再喝,要定期的补充,不断的喝水,补充身体的体表,包括呼吸,包括尿液所损失的水分。喝水也有讲究,要喝温水,不要喝太凉的。太凉的水会刺激胃肠道,让食欲减退,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这样就会造成消化不良,有的人还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有的人还会出现厌食,尤其是小朋友,小朋友在夏季大多数都不太爱吃饭。一方面是因为夏天炎热,伤气。还有一方面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吃冰棍,冰淇淋,喜欢喝凉饮料,这样就很容易让脾胃之气瘀滞,出现脾胃寒凉,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食欲降低。所以在这里,有些听众朋友是家长,这时候一定要看护好小朋友,让他们尽量少吃冰镇的食物,可以喝一些乌梅汤,用乌梅、山楂,放点冰糖,一起熬汤给小朋友喝,非常合适,可以开胃、降暑。这就是夏季饮食的一个注意。


(4)勿空腹饮茶


同时夏季还不要空腹喝茶,因为空腹喝茶会消耗人体的阳气之前我讲《黄帝内经》课的时候讲过,茶是消食之品,我们吃多了油腻的时候,一喝茶就化解掉了,就返推这个茶是消解之品。它的本性偏寒凉,所以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喝茶时间长了身体容易虚弱。尤其到了夏季,阳气也都散在体表,胃肠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再一喝茶,尤其是空着肚子喝茶,就会很容易消耗身体的阳气,消耗脾胃之气。有的人一喝茶就容易心慌、头晕。所以夏季饮茶一定要适量,要在饭后喝两三杯,这样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空腹喝。这就是饮食养生的注意事项。


五、冬病夏治


最后我想提一下冬病夏治,到了夏季的时候,正好是很多疾病的缓解期,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病、心脏病,在夏季一般来讲都发作的比较少或基本不发作。夏季温热的气候条件也是一种药,从中医眼中看来,这也是一味药,这是老天爷给您的药,帮助您身体阳气恢复。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心脏问题的,有肺病问题的。还有的人有关节问题,到了夏季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这是老天爷的阳气帮您治的病,这个时候,身体缓解了,正好您可以趁这个时候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发作的那些病,夏天都缓解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身体的寒气,把内脏的病彻底治好。所以我在临床上就经常跟患者讲,老天爷一年四季给大家四副药,夏季给的这副药是专门辅助阳气的一味药。到了冬季专门给你补肾滋阴的一味药。春季给你舒肝理气的一味药。秋季给你润肺清热的一味药。一年四季,恰恰就是老天爷给您的四副药,都是免费的。这个时候,一定要顺应老天爷的意思,把身体养好。


古人的方法就是冬病夏治,就是冬天那些很难攻克的疾病,正好趁着夏天赶紧治,比如有风湿、类风湿。这个时候到了夏季不是缓解了吗?这时候可以找中医给您开一些祛风湿、止痹痛的温通阳气的中药,帮助您把阴寒之气破除,排出来。还有的人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老慢支,还有的人是心脏病,这个时候可以找高明的中医给您调理,趁这个季节正好把身体调理好,到了冬天可能发作的就少了。


还有的人是阳气不足,到了夏天,身体就会舒服很多。阳气不足,正好趁这个机会温通阳气,可以做艾灸。我以前讲的保健穴就可以用上了。比如关元、气海、足三里,大家可以翻阅我以前讲艾灸的时候讲到一些保健穴位。这时候正好可以用艾灸来灸这些穴位,而达到温补阳气的功效。


还有颈椎病,腰椎病的人到了夏天就得到很好的缓解。正好趁着夏天可以艾灸颈椎的大椎穴,腰椎的命门穴,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还有的人到了夏季,尤其是再过一段时间,到了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贴后背的腧穴。比如定喘穴、肺俞穴来对治哮喘、老慢支,这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有的人冬天有很多疾病,到了夏天病就缓解了。尤其是寒湿之病,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就是我刚才讲的,其实和得了寒病闭阻肌表是一样的。到了夏天可以沏一杯“甘草干姜茶”,喝了之后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由内而外的开始往外散能量,就是开始散这股热气,排汗。阳气从内脏开始,一层一层的往外攻,攻到皮肤之后就出汗了。这个和蒸桑拿,或者通过外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通过内脏的方法,把寒一点一点的通过身体的阳气把它逼到体表,再通过汗排出来。


所以我有时候就特别的对中国老祖先的智慧非常赞叹。就是民间的这些方法都非常符合天地自然之道,非常符合天人合一的这种道理,非常符合《黄帝内经》讲的这些原则。就是我刚才讲的南方的老百姓到了夏天之后,他就喜欢喝姜茶,“甘草干姜茶”也好,“附子汤”也好,他们就喜欢喝这个。定期的排排汗,把门窗都关好,人家也肯定不开空调。然后喝上这茶之后,就待在屋子里发汗。发完汗之后,然后再去冲个澡,把寒和湿,皮肤上的这些汗里边带有黏黏乎乎的这些东西,这都是湿气,就清洗掉,让皮肤清洁。这个时候再把门窗打开,风进来之后,把身体吹的特别凉爽。


这其实就是一种排毒、排寒湿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但是这种方法只有一些局部地区在用,好多地方没有在用。所以我在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从我医生的角度,中医生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方法其实很好,你看喝了干姜茶,“甘草干姜茶”,或者喝了“附子汤”之后,不仅出了汗,同时湿毒、寒毒,它走了汗道,通过汗出来。有的人是走了尿道,因为喝的水量很大,有的人是汗道和尿道一起往外排,把身体的寒和湿通过上下进行分消,我们叫做“上下分消”。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养生和治病的思路。所以在这里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感兴趣的朋友们或者身体有寒湿的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你会感觉发过一次这样的透汗,再洗干净之后,身体就会轻松很多。这就是假天地自然之力,来调整你身体的一种方法。借老天爷的手。再用着我们现在的这个喝茶或喝汤的方式,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


所以在夏至这段时间,因为阳气也盛于外,所以要保护好阳气。再往后进入伏天,酷暑要到来的时候,一定要消夏避暑,同时也要养心宁神,避免暑气伤阴。健康的度过整个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黄帝内经   夏至   寒凉   阳气   体表   脾胃   节气   美文   炎热   夏季   这时候   夏天   食物   身体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