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作者: 壶中一绺香

来源:岭读旅大

1955年的4月16日零时,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兵团和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口基地依据中苏1954年10月12日在北京发表的《关于中苏会谈的联合公报》要求,全面接收了苏军驻旅顺及大连的防地。

随着解放军驻旅顺部队的逐渐增多,部队干部子女的受教育的问题迫在眉睫。当时旅顺地区百废待兴,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和条件来解决部队子女的上学问题,解放军陆军驻旅顺部队经报请沈阳军区批准,利用接收的原苏军子弟学校校舍,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旅顺八一小学。学校由驻军部队政治部领导,与旅顺市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有业务关系,参加市里的教育工作会议和业务研讨会,在学制、课程设置上全面执行国家全日制小学的教育计划。1955年7月组建完毕,9月正式开学,当年有三个年级的学生入学。1958年7月首届学生毕业。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日殖时期旅顺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校全貌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日殖时期旅顺第二寻常高等小学1909年新建的教学主楼

旅顺八一小学位于旅顺太阳沟的革新街25号,日占时期称月见町,其校舍中最早的房子建于1899年,是沙俄军队的下士集会所,日占时期的初期是日本旅顺寻常小学校新市街分教场(分校),后来随着日本来旅顺太阳沟居住的人口增多,日占当局将校舍进行了扩建,1909年独立建校,校名为旅顺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校,校长松原一彦。该校招收的全部是日本人的孩子,中国孩子不准入内。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旅顺后将此学校做为敌产予以没收并开办了苏联旅顺一号中学,专门招收苏联红军驻旅顺部队的子女,1955年4月苏军撤离后做为军产由解放军陆军某部接管。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旅顺)苏联一号中学的毕业生在校门前合影

旅顺八一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两万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当时有办公室六间,教室十六间,音乐阶梯教室、礼堂、室内篮球馆、卫生所各一个、大小操场各一个。学校的所有建筑都建有走廊加以连接。教室里的课桌都是原苏联一号中学留下的那种单人桌椅连体式的,桌面带有坡度、可以掀盖儿。此外,校园外不远处还有一个宿舍区,占地面积两千七百平方米,原清肃亲王府就是学校的宿舍楼,建筑面积近五百平方米。学校的生源来自解放军陆军驻旅顺部队的现职干部的子女和烈士的子女(烈士子女的所有费用由部队承担)及少数海军驻旅顺部队的子女。旅顺八一小学的第一任校长是李万顺。据1963年的旅顺口区教育统计年报显示,当年学校有六个年级,11个教学班,在校生486人,教职工59人。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旅顺八一小学首届毕业生合影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旅顺八一小学师生祭扫苏军烈士墓


旅顺八一小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体学生实行集中食宿制。每个班均安排两位老师,其中一位是班主任,负责班里的教学管理,另一位是生活老师,专门负责班里学生的生活管理。学生们每个星期六下午三点以后方可离校回家,星期日的晚上七点前必须返校,每天早上统一起床洗漱后由宿舍排队去学校,每一次开饭前,都要在饭堂门前的小操场集合列队,报数后方可依次进入。每天上课前也要列队进入教室,学生在教室与走廊一律不准大声喧哗。学校非常重视文化课学习,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除非病了,否则白天是不许回宿舍的。每周的周四下午,分批排队去旅顺军人浴池洗澡。每个班都要轮流参加劳动,打扫校园和宿舍卫生,要上食堂炊事班去帮厨,择菜、洗菜、刷碗筷、送病号饭。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要例行组织全校师生步行前往旅顺八一烈士墓和苏军烈士墓扫墓,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并在烈士墓前举行中国少年先锋队新队员的入队仪式,面对革命烈士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忠诚于党和人民,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每年的春游去的都是旅顺近代史上著名的战争遗址,如东鸡冠山、203高地等,让学生自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忘我们祖国遭受侵略的历史。学校经常请部队的首长、老红军来校做报告,传授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保卫祖国的志向。旅顺八一小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强,文化成绩好,集体荣誉感强。深受旅顺教育界的好评,被誉为“红色的少年军校”。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旅顺八一小学三好学生奖状

随着大连地区的解放军驻军部队增多,大连地区驻军部队的子女在旅顺八一小学上学很不方便。经批准,1959年部队将旅顺八一小学的部分领导和骨干教师以及大连籍的在校学生一同调往大连,在沙河口区拥警街的旅大警备区营区内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八一小学,旅顺八一小学则改名为旅大八一小学旅顺分校。1963年驻旅顺陆军某野战军换防至本溪市和安东市(现称丹东市)一带,旅顺八一小学又抽调部分领导和骨干教师组建了本溪市小市镇八一小学,旅顺八一小学实际上是旅大八一小学和本溪小市镇八一小学的母体。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1963年部分人员赴本溪组建新校时与全校教职员工的临别合影

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财政收入的增加,1964年11月20日国家下发《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后勤部联合通知》。通知决定将军队所办的小学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移交完成后,1965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八一小学旅顺分校正式宣布撤销,改名为旅顺口区光荣小学,在校生直接转为光荣小学学籍。至此,旅顺八一小学已成立了十个年头。

因为1955年学校成立的当年就招收了三个年级入学,所以,截止到1964年旅顺八一小学共招收了十二个年级的学生,其中给一个年级(1958年)首届的毕业班颁发的是旅顺八一小学的毕业证、有六个年级(59届到64届)的毕业生颁发的是旅大八一小学的毕业证。旅顺八一小学的校舍现在由大连市第五十六中学使用,是于1970年迁入的。旅顺八一小学的宿舍楼——清代肃亲王府2003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被保护起来。


红色少年军校——旅顺八一小学

这是学校改成旅大八一小学旅顺分校后的第五届毕业生合影,也是八一小学最后一届毕业生。

由于驻军部队经常大范围换防,部队家属和子女也随迁,因此学生的流动性很大,旅顺八一小学招收、培养的学生总人数已不可考,但估算起来肯定不是个小数目。前几届的毕业生大都子承父业,参军入伍,为我军的建设和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还当上了司令员、将军等成为我军的高级干部。后几届毕业生毕业后大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后来历经招工、参军和报考大学,现在绝大多数都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都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旅顺   苏联   小学   烈士墓   驻军   大连   校舍   军校   分校   美文   解放军   子女   部队   毕业生   红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