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佛图网——心灵与艺术的对话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据说,室町时代末期,住在常陆太田的僧人画家雪村曾在自制团扇上作画,现在的这些水墨图案就是对雪村画的临摹,这里的手艺人们至今仍然精心地制作着每一把团扇。

在一座花草树木环绕的老房子前,一排排竹篾井然有序地摊在地上晾晒着。

雪村团扇传人圷总子说:“经过充分日晒的竹篾,不会发霉,而且还很轻。”圷总子已95岁高龄,现在是制作雪村团扇的唯一一位手艺人。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雪村团扇。手抄和纸扇面上印着室町时代末期画家雪村的作品临摹以及代代留传下来的图案

一人、一年、三十三道工序

将附近竹林中伐来的苦竹用作团扇的扇骨,经过八个月暴晒之后,铺贴上和纸。整个制作流程约有三十三道工序。

圷总子说:“一直到90岁,我都是和儿子一起去竹林的。这是为了培养儿子选择好竹子的眼光。”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从竹骨制作开始,团扇的全部工序都是独自一人手工完成的。圷总子正准备将绘有牵牛花图案的手抄和纸铺贴在竹骨上,这份手艺活儿她已经干了80年有余了。

现在儿子会采伐优质苦竹为她送来。不可想象圷总子瘦小身体是如何蕴藏如此巨大能量的,从劈竹成篾开始,到铺贴扇面,直至最后成品完工,全都由她一手完成。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制作扇骨。将长约37厘米的青竹用粗劈成九块。削薄后,用小刀在竹子上端刻出约40条近1毫米的切口,然后用手一一撕开,做成扇骨。

圷总子说:“在这里做团扇生意最早是从曾祖父开始的,我是第四代。这个家、还有这些道具,都是明治年代(1868~1912年)的东西。”

圷总子的家是一座建于1880年的木房,经历两次大地震后已略有倾斜,但古朴的外观仍令人忍不住想说“我回来啦”。透风性好,夏季也无需空调。久经使用的各种木制工具,外表铮铮发亮。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用打湿的灯心草将根根竹篾固定成扇形来做扇骨。因为进行了充分的自然干燥,所以扇骨既轻又结实。

每天的工作从早上晾晒竹篾开始

早上9点左右,将用作扇骨的竹篾拿到庭院中晾晒,下午4点左右收回。从12月至来年8月的八个月里,除雨天外,约1000根竹篾每天都要这样那进拿出反复晾晒,让它们自然干燥。

圷总子说:“这些可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儿哦。不过也是因为做这种力气活,身体才能这么结实。我一年工作366天。”圷总子故意多说一天,表现出她对工作的热爱。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团扇扇骨的晾晒作业。早上铺晒,傍晚收回。如果忽然下雨而圷总子又没有发觉时,总会有邻居在外面喊着通报“下雨啦”。

圷总子制作团扇,可谓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制作内容大致可分为扇骨制作与和粘帖扇面。苦竹砍伐和扇骨制作的时期都在寒冬季节。竹子要选竹节间距大且粗壮笔直的,并在竹子干燥之前进行扇骨制作。一旦彻底干燥,竹子就无法完好地劈开了。

最需要熟练手艺的,是在竹子用刀切出竹篾的“入刀”和将条条竹篾做成扇状骨架的“骨绞” 工序。在竹子上方,用锐利的两面小刀切出约40处近1毫米的刀口;然后猛然用力,徒手一拉,如同变戏法一般,竹子便分裂成细竹签状;将它们用灯心草(草席原料)一根根固定,展开后团扇便初具形状了。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骨架的制作工序。保持一定间距,用打湿的灯心草来固定扇骨位置。一天可做20至25把。

每天粘贴70把团扇扇面

“粘帖扇面时,要手脚麻利,否则浆糊马上会干掉。”圷总子一边说,一边将按反面、正面顺序将和纸贴到扇骨上,并手压竹骨与扇面,使两者平整合一。敏捷利落,毫无多余的动作,似乎是手自己在动一般。

圷总子说:“丈夫在60岁时去世了。他是一个懂画的人。除了雪村作品的临摹之外,他还留下了水户八景及牵牛花等约20种水墨画的原画。现在,我把这些图案印在和纸上制作扇面。多亏了他,我现在还能继续制作团扇。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粘贴扇面工序。圷总子手法熟练,仅凭手感,就能分辨用作扇骨的竹签的薄厚、间距及和纸的正反面。

精心挑选的当地苦竹、结实的灯心草固定的扇骨、强韧的楮皮制成的手抄“西内和纸”——凭借长年积累的娴熟技巧而精心制作的团扇绝不会轻易报废。

有顾客来信称“用了十年都不坏”,据说还有人一把团扇用20年的。

圷总子高兴地说:“用那么长时间的话,我的生意可就不好做了啊。”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悠闲度日

圷总子家的门厅悬挂着一副美丽的辩财天佛画。辩财天是手艺之神。据说这幅画是曾经的顾客亲笔画了送来的。

圷总子合掌感谢道:“每天早上,我向她道‘早安’,晚上向她说‘谢谢’。就这样,送走每一天。”

精心制作的团扇给圷总子带来了如此美好的缘分。家里朝南面向庭院外廊是她的“作坊”。虽然如今已很少见,但以前大部分日式房屋的内侧与外侧之间都有这种地板走廊。

圷总子说:“冬天的阳光照进来,暖烘烘的。太阳出来了开始做工,太阳下山了就收工。”

“这个家通风好,冬天门缝进风有点冷,但夏天连电风扇都不需要。睡觉时,我在枕头旁边放一把写有‘清风’两字的团扇。”拿起来扇一扇,一定是凉风习习吧。

最后一位手艺人!95岁的她,这份手艺活儿干了80余载

△ 夏季通风好,冬季有日照,这座建于明治年代的老房子,外廊就是圷总子的作坊。

双亲和丈夫皆已去世,三个孩子也已成家立业。如今,圷总子过着随心随性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悠闲自在。大家对我都很好。现在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

95岁的今天,圷总子珍惜着每一天的生活,出自她手中的团扇,也能让用者分享一份她的幸福,还有那遥远夏日阳光的香气和习习凉风。

END

佛图网已成立微信交流群,想要加入一起交流佛教艺术、心灵电影、素作生活、圣地旅行等内容,可以在下面留言,或加微信1291206909,拉您入群,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手艺   明治   灯心草   扇骨   竹林   竹篾   手艺人   苦竹   团扇   手抄   扇面   间距   活儿   竹子   工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