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爱是关心和关爱,不是唠叨和指责

提到爱情,不得不提到婚姻,提到婚姻不得不提到家庭,提到家庭就不得不提到孩子,提到孩子就不得不提到亲子教育。

不久前,听到某家庭教育老师说了这么一番话,他说:六岁之前,家庭是孩子的栖息地,七岁到十八岁之间,孩子走进学校之后,家庭变成了孩子的星期天,十八岁到二十二岁左右,孩子走进大学的校门,家庭就变成了孩子的寒暑假,大学毕业之后,孩子走向社会,奔赴工作的岗位,家庭就变成了孩子的春节……

教育孩子,爱是关心和关爱,不是唠叨和指责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都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孩子不可能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孩子迟早会长大,孩子也迟早会有属于自己的家庭。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甚至是一点点的小事,孩子就犯了一丁点的小错,就对孩子非打即骂,最后往往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曾见过这么一对母子,孩子上中学,放学后常常会跟同学玩一会儿,看着时间点,孩子马上就要放学了,妈妈就赶忙做好了饭,做好饭之后,看了看手机,已经放学很长时间,孩子还没有回家,就给孩子打电话,孩子说马上就回家,说完这句话,妈妈又唠叨了孩子几句,说“放学了就赶紧回家,一天天就知道玩儿,你知道家里面人都在等你不……”孩子回家后,满脸的不开心。

真是应了那句话——女人的死穴是唠叨。

教育孩子,爱是关心和关爱,不是唠叨和指责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孩子既然已经说要回家了,又何必要再去唠叨孩子一遍呢?

实在忍不住,想多跟孩子嘱咐几句,与其说长篇大论地唠叨孩子,不如对孩子说一句“路上小心点啊,妈妈/爸爸在家里等你吃饭”至于说,想让孩子改掉不按时回家的习惯,可以等孩子回来后,慢慢地跟孩子沟通。

就像上述的那位老师所说,孩子真正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时光,也不过短短十几年,他会有属于他自己的路要走,他会有属于他自己的未来要闯。

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身为父母,对孩子多点关心,多点爱,难道不比唠叨孩子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吗?

那么,回过头来看,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发脾气呢?

因为对我们而言,孩子是弱小的,是没有反抗能力的,我们觉得对孩子发脾气是安全的,所以我们才会对孩子发脾气。

这或许也是受“打是亲,骂是爱”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觉得想要让孩子未来有成就,有出息,就要对孩子非打即骂,就要对孩子发脾气。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因为这种教育理念,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是反人性的。

对孩子的打骂越多,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就越重,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极容易三观扭曲,极大的影响了孩子身心灵健康全面成长,孩子长大后也会更加的叛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另一半,在家庭里最核心的就一个字,那就是“爱”

当我们在经营家庭时,多投入一点爱的成分,少一些指责和抱怨,随着家庭环境的温馨,孩子也会随之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孩子,爱是关心和关爱,不是唠叨和指责

昌言昌语:

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我们的,那我们不妨在这有限的十几年光阴里,用爱与呵护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孩子的成就比成绩更重要。在爱和鼓励下成长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END

我是昌谈人生,善于观察,喜欢思考,用文字总结经历,用经历传递正能量,希望我的每一份总结,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昌言   多点   小错   美文   教育孩子   内心   事实   成就   父母   婚姻   身边   妈妈   老师   未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