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金句积累(5.20)

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8日 04 版)

关键词:人文

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

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

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

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

从“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人文之光烛照中华民族数千年,今天依旧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建设一个如晨曦般澄明、如日升般进步的社会,如果缺乏精神的滋养和引领,社会文明将失去自己的内核和灵魂。

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

人文精神不但可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而且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

新时代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单面人”。

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搭建技能成才人生出彩的舞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8日 05 版)

关键词:人才

劳动者的人生出彩,就绽放在千锤百炼、焊花闪烁、刻刀起舞的岗位上,就迸发在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产品、托起一流产业的拼搏中。

人人出彩,技能强国,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创造更多圆梦舞台。

【意义】从微观个体观之,营造成才的良好环境,提升技术工人的“职业含金量”,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技能人才更有获得感;

从宏观发展来看,培育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精业务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载着中国创造的梦想启航,怀着技能报国之志出发,当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照亮梦想的天空。

维护公园的公益属性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8日 05 版)

关键词:公众园地

免费开放的公园大门,本应是便民惠民之门,不应成为少数个体和机构牟利的方便之门。

影响

变公众园地为自家场地,以无偿用地开展盈利活动,不仅影响公共服务体验,降低人居环境质量,更是对公共空间的违规侵占,给公园的安全有序管理带来隐患。

现象

无资质的户外培训,乱设广告、商业演出、商品展销等行为侵蚀着园区内绿地、盲道、车道,让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大打折扣。

有的地方疏于日常管理,考虑到运营成本,对危害性不大的违规占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的园区只顾谋求经济利益,不当引入大量商业活动,违规出租公用场地给团建、游乐、餐饮项目。

治理意义

公园管理是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一个缩影。

从城市规划来说,各种类型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承载着生态、人文、民生等多重价值。

从民生需求来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优质公共空间供给,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都有独特的公共功能,发挥好公共空间的公益性、普惠性,既能激活城市有机体,也能更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措施

“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加强公共空间后续运营、维护和监管,才能让产出效益最大化。

公众是公共空间的使用者,也是治理参与者。强化公众监督和维护意识,打造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格局,才是治本之策。

城市公共空间的治理需要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下一番“绣花”的功夫,深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各个角落。

评价

湿地公园是城市的“海绵体”,历史名园是文化遗存的“收藏夹”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一道城市景观,还是一处心灵栖居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关键词:生态环境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十三五”时期,中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显著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中国将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帮助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中国始终坚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将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人民日报   共同体   美文   中国   公众   人文   关键词   技能   生态   公园   民族   自然   生命   社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