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只要他学习好,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戳心的故事引发的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我的孩子只要他学习好,真的是这样吗?

戳心的故事

今天家长群里大家针对一篇十点读书的文章讨论的特别热烈,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戳心的故事:“我后悔把儿子培养得太出色了”》,看了以后我心情特别沉重。

文章是一名母亲的自述,她的孩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她们也舍得砸钱培养儿子,从小她的儿子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参与做家务,全心投入在学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儿子不负所望,被保送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后又出国留学,薪资丰厚得令人咂舌。

作为父母也感到无上的荣耀,更是被各大学校邀请传授育儿经验。

直到她的老伴被查出肝癌晚期,不懂电子化就诊的她心中无比无助,希望儿子能够回来,可惜儿子除了一通让她们不要舍不得花钱的电话,再打已经无法接通。她的老伴弥留之际望着空空的门口,不甘地闭上了眼睛。

再后来就是儿子并不想把孤单的母亲带出国,反而恬不知耻的把孤单的母亲托付给了自己的小姨。

至始至终,身为婆婆的她都没有看到儿媳妇登门过,直到家里房子拆迁,儿子一家三口奔着拆迁款回家住了几天。

她的心也曾经是火热的,但是日复一日被她的儿子伤害,慢慢凉透了。最后她立遗嘱,把分的三套房分别给了为了老伴的病忙前忙后并且在她孤单一人的时候收留她的两个外甥一人一套,还有一套捐给了希望工程。

她的儿子愤怒地甩门而去,头也不回,撇下她根本不像撇下的是自己的母亲,更像是一块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破抹布。

她特别的后悔,后悔当初顾着抓孩子学习,却没有培养好他的品格,以至于身为父母的她们落得晚景凄凉,靠人帮衬。

文末她提醒大家,做父母,不能太无私,因为你的无私,会养大孩子的自私,让他觉得即使把你吸干榨尽也是理所当然,最终的结局,不是母慈子孝,而是一拍两散,鸡飞狗跳。

我的孩子只要他学习好,真的是这样吗?

引发的思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下我们父母为了孩子倾尽所有,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挤破脑袋买学区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线上线下报了很多培训班,周末更是整天奔走在送学的路上;为了孩子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学习,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

然而,当下的现状,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吗?

《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就是欲成才先成人。

那如何让孩子先成人呢?一段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亲子关系应该这样:

放低姿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彼此独立。


我的孩子只要他学习好,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不是我们理想的延续。

前几天学校开展了一场以孩子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家长会,现在的孩子,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家庭期望,爷爷奶奶的,外公外婆的,爸爸妈妈的,大家都盼着孩子成龙成凤,甚至很多家庭都替孩子把将来的职业规划好了,从娃娃起就开始培养。

我们忘记了一条,我们在为孩子着想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他们有“我们的子女”这重身份之前他们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得尊重他们的想法。为什么陆续有新闻报道孩子跳楼,而且年龄趋小化。

我们大人盯着孩子的“未来”,学校追逐着孩子的成绩,领导看重的是中高考结果.....大家看着步调如此的一致,可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现在的孩子自尊心、自主意识、平等意识都很强,不喜欢被人支配,更不喜欢家长盛气凌人。

学会放下姿态与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松松绑,砍掉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毕竟学习之前得有一颗健康的心,一个强壮的体魄,还有一份浓厚的兴趣。

家庭责任,共同承担,家庭问题,彼此交流。

我的孩子只要他学习好,真的是这样吗?

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双发需要共同学习的一个课题,你希望孩子有担当就不要包办一切,孩子不光是要养的也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小到收拾屋子、洗衣做饭,大到家庭重要事情的决策,孩子都是可以参与的。

前段时间读了梅耶.马斯克的传记《人生由我》,传记类的书读得不少,但是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读完之后的感觉是震撼的,我诧异于一个忍受十年家暴净身出户带着三个孩子的女人如何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才并且还实现了自身的梦想?

在她31岁时,逃离了家暴的丈夫,成为了一个破产的母亲,抚养着三个孩子,同时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并在60岁之后重返模特舞台,成公地让自己的形象在美国时代广场独占了四个广告牌。

如今72岁的梅耶.马斯克已经成为了全球“网红”,是众多女性眼中的励志偶像,她的三个孩子都特别的优秀,老大就是号称“硅谷钢铁侠”也就是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老二金博尔开了一家农场食材直供餐桌的餐厅,并且帮很多年轻的企业家实现城市农夫的梦想,妹妹托斯卡在好莱坞做电影编剧和导演,专门改写爱情小说。

这一家子这三个孩子都教育得这么成功,源于他们的母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并参与家庭所有事情的决策。

为自己而活,努力的你,终将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的孩子只要他学习好,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很多妈妈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辞去自己的工作甘愿做一名家庭主妇,其实如果可以选,我觉得完全没必要。

《奇葩说》中,我特别喜欢柏邦妮说过的一段话:“没有任何一种主义大过你的生活,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观能绑架你的自由,你是一个女人,你爱怎么来就怎么来,怎么舒服就怎么活。”
不论是哪一种身份,女人的人生半径永远应该是自己。

一个爱自己的妈妈,才有爱孩子的能力,爱孩子从自我成长开始。努力的你也活成了孩子心中榜样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甘地   孩子   老伴   美文   榜样   平等   孤单   后悔   儿子   母亲   父母   妈妈   家庭   学校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