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慌了,开始停售大额存单,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01银行取消大额存单背后的逻辑

近期,金融市场的主要话题之一是各大银行相继下架大面额存单。

至于招商银行,早在上个月就有消息传出,不再发行新的三年期、五年期存单。

原来的3年期、5年期存单已不复存在,最新的趋势是连续2年期甚至1年期的存单一票难求。

通过查看几家银行的APP,不难发现存款选项明显减少。

银行APP的引导路径明显偏向理财产品,这表明银行并不热衷于推广存款。

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业务转向净值管理,将理财与存款视为完全不同的金融产品。

相比之下,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为银行扮演的是销售角色,即使赔钱也只是说说而已。

然而,存款的性质有所不同。它们是银行的负债。银行必须立即赎回它们,而你必须向他们支付每一分钱的利息。

银行为何停止销售中长期大额存单?

主要是银行主要靠贷款和存款的利差来赚钱。

经济好的时候,利差大,存款量增加,有利可图。但当经济衰退时,贷款利率持续下降,贷款需求减少。

优质企业不愿意过多借贷,而状况较差的企业则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长期优质房贷面临大规模提前还款的挑战,银行日子不好过。

有的地方,房贷首付仅需3.5%以下,经营贷款利率甚至可达3%。利差缩小迫使存款利率继续下调。

根据招商银行最新数据:

总之,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的差额变小,压缩了银行的利润。银行取消大额存单是应对利差下降、控制负债成本的举措。

昨天,我家人一笔百万存款一年期预期收益率为4.9%,只收到了3000元利息。这说明银行理财已经无法实现刚性兑付,甚至可能损失本金。

是啊,没想到在如今的市场上,为什么普通人赚利息钱这么难呢?

纵观当今的投资环境

如果您想保护本金并锁定长期回报

客户可以选择:

内地3%增量终身寿险“未来固定收益产品”的“收入天花板”

香港储蓄红利保险预期回报6-7%是海外投资的“稳定+增值天花板”

02存款和保险公司的逻辑类似

银行下放大额存单的逻辑与保险公司类似。支付的保费不是保险公司的直接收入,而是负债。其中,对保险公司负债造成较大压力的是“预定利率”,即刚刚赎回的保证部分。

因此,即使是接近 3% 最低保证的产品,保险公司也要承担 3% 的责任成本费用。

相比之下,香港保险公司并不太担心利差损失,因为保证收益较低,而且主要依靠预计达到预期7%的分红。

消费、投资、购房、创业都持续谨慎,金融机构闲置,今年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大。预定的费率变化通常会滞后,但在当前环境下,保险业也不能幸免。

03如何让我们的钱保值呢?

看到这里,作为一个有点积蓄但不多的人,只想抱怨一下:普通人存点钱真是太难了~

银行:存款利率继续下降,利率下降将是大趋势,放着不管也没有多少钱。

理财:资金全绿,个股难以掌控,雷雨频发,难有安全感。

黄金:现在黄金的势头似乎势不可挡。随着购买价格越来越高,很难表征通胀和地缘政治问题,也很难判断具体的上涨或下跌。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保管好自己的小钱包呢?下面小编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未来利率下降是必然的。您目前不喜欢的金融产品。未来随时可能成为投资者眼中的热门商品。

事实上,现在不仅是购买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储蓄保险等理财产品的好时机,也是抓住高利率的机会。

在配置资产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钱的用途和时间,把钱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均衡地配置资产,实现资产增值的同时,还能兼顾流动性。单一行业不是资产配置,单一策略不是资产配置,单一资产不是资产配置。多资产配置必须是跨策略、跨资产、跨国界。

无论是存款利率的下调、利率倒挂,还是部分大额存单的暂停销售,都在告诉我们,能够锁定长期利率的产品越来越稀缺。

如果您也有储蓄计划,希望为未来的自己提供更多保障,建议您考虑储蓄保险等产品。

所以想要省钱的朋友就赶快行动吧。当大家都在争夺2%的定期存款和国债利率时,我们手里却可以持有一份7%长期复利的香港储蓄保单。想想就知道那是多么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存单   招商银行   银行   香港   利息   保险公司   利率   普通人   存款   资产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