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快被存款逼疯了!

银行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有一天会被储户的存款给难倒了,甚至有些银行不得不将存款的利率进行下调,以此来减少储户们来存款。

这段时间银行可谓是非常的热闹,小银行先后将定期存款的利率进行下调。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虽然他们的定期存款利率早就下调了,而现在他们又做出了新的动作,将中长期的大额存单全部下线。

一时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对于银行来说成了烫手的山芋,甚至有银行还要因此承担较大的风险。



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银行通过以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揽收到储户们的存款,然后再以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将钱放贷出去,以此来获得相应的利息差。

按照这么一套模式,银行运转了这么些年,一直以来风险都是极低的,甚至可以说银行的这种存贷利差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没有风险。

然而现在很多银行被储户们的存款所拖累了,因为银行吸收进来的存款他用不出去了,他也放贷不出去了。

而银行储存到的这些存款是每天都需要支付利息的,这就意味着银行手里的存款越多,所需要支付出去的利息也就越多。

银行吸收储户的存款成了烫手的山芋,银行想方设法的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给丢出去,但是却怎么都甩不掉。

在往年,银行适当的将贷款利率进行下调,那么就有人来银行借钱去投资,去扩大生产经营等等。

然而现在各个企业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能够减小负债,陆陆续续的开始提前还贷,并且有些企业为了减小开支裁撤非必要的项目,缩减员工等等。

银行的钱,没有人来贷款了,这些钱就在银行手里,而银行每天要支付出这么多的利息,多在自己手里一天银行就多亏损一天。

再加上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子好像也卖不动了,在之前房贷是银行的主要放贷,而现在没有人愿意去买房,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在房贷这方面的收益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减少。

而随着疫情结束,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大家都不愿意去提前消费,反而热衷于存钱。

在之前信用卡,花呗,借呗,微粒贷等等都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而这些也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存款的重要性大家都不愿意去提前消费,更不愿意去贷款去借钱消费,反而省吃俭用的想把钱攒下来。

据央行统计的数据显示,居民存款的数额还在不断的增长,如果按照全国14亿人口进行统计的话,人均存款达到了近13万元。

虽然人均存款仅仅是一个参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大家存款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尤其是那些手头上拥有大量资产的人,他们也喜欢把钱存到银行。

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市场的不稳定,给这些商人投资者泼了凉水,他们也不敢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险,反而将之前的投资陆续收回,把这些钱存到了安全性最强的银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的存款在不断的增加,而商人又不愿意去贷款投资,银行的贷款却越来越少,银行手头冗余的资金很多,这就意味着每天都要支出大量的利息。

银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接二连三的下调存款利率想以此来,降低人们存款的积极性,让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并没有打消人们存款的积极。

反而有一部分人认为越是银行不希望我们存款,我们就更应该存款。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央行所公布的居民存款还在稳步的增长着。


银行存款利率这么低,还有必要把钱存银行吗?

有网友对此表示,现在银行存1万块钱一年还拿不到200元利息,甚至连当前的通货膨胀率都跑不过。把钱存银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必要,随便放一个投资产品里面,它的收益都要比银行定期存款高。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普通人要想把钱放在投资产品中,收益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很难。

从国家社保基金所公布的数据上来看,这两年社保基金都出现了亏损,要知道社保基金它的年收益率一直稳定在6%以上,而在这几年都出现了亏损,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普通人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也没有相应的投资经验,盲目的介入投资,很可能面临的就是亏损。

银行的存款利率虽然不是很高,但银行存款有存款保险的保障,储户只需要将存款金额控制在50万元以内就不需要担心存款本金的任何问题。

而且银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可以随时启用,对于储户来说,把钱存在银行是绝对的安全。

当存款越来越低,这也给我们普通人敲响了警钟,在未来要想使自己的财产不那么快的贬值,那么学习适当的专业理财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财技巧,使自己的资产能够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也能够使资产的收益能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存款   存贷   银行   山芋   烫手   储户   利息   收益   贷款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