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最近老在念叨:“中国的央企现在都用自己家芯片了,那我们的芯片卖给谁啊?” 听着好像挺可怜,但这事到底为啥,其实早有答案。
本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结果美国一个劲加码限制,连现在国产芯片慢慢赶上来了,央企肯定选自己的产品啊。
这哪是中国故意不用他们的芯片、给自己断路?明明是美国先把路堵死了。
现在美国芯片卖不动了,到底该问谁 “我们的芯片卖给谁” 呢?
2025 年 10 月 21 日,距离英伟达 CEO 黄仁勋跑到白宫求情刚好两个月,可他盼着的中国订单,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有美国媒体忍不住吐槽:“中国的央企现在全用国产芯片了,我们的芯片到底要卖给谁?”
这话听着好像挺委屈,但事儿得倒过来看 —— 不是中国故意不用美国芯片,而是美国先把路给堵死了。
信息来源:特朗普关税战致英伟达在华市占率归零,黄仁勋称H20芯片遭弃
从 2023 年开始搞芯片管制,到 2024 年多次加码限制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出口,一步一步把中国企业逼得没辙,只能自己搞研发。
现在央企集体 “换芯”,说白了就是这场博弈里早晚会发生的事情。
要说现在最慌的美国科技公司,英伟达绝对排第一。
2024 年财报显示,受出口限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 AI 芯片市场的份额从之前的超 80% 大幅下滑,尤其是高端市场,因无法出口 H100 等顶级芯片,市场占比被国产芯片快速挤压。
这可不是小损失,英伟达 2024 财年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一年能给他们贡献超 150 亿美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 12% 左右。
对这种巨头来说,这 12% 可能就是赚钱和赔钱的分界线。
更惨的是,受 2024 年新出口限制影响,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H20 芯片虽获批出口,但因性能大幅缩水,订单量远不及预期,数据中心业务在华收入同比下滑超 30%。
为了抢回市场,黄仁勋 2024 年多次往返中美沟通,好不容易推动 H20 芯片获得出口许可,却要接受两个苛刻条件:一是降低芯片性能,二是增加数据监控功能。
最终 H20 芯片的算力只有 H100 的三成左右,还加了 “数据追踪”“功能限制” 的附加条款。
这种性能打折又有安全隐患的芯片,中国企业自然不买账,2024 年底,多家央企明确表示暂停采购该型号芯片,英伟达的努力全白费了。
美国搞芯片管制,本来是想卡住中国科技的脖子,没想到反而让国产芯片更快成长起来。
2024 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芯片自主可控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说要 “推动重点行业国产芯片替代”,央企带头用国产芯片,就是这个政策落地的最好证明。
以前不少人都觉得国产芯片 “性能不够”,可一旦被封锁,潜力全被逼出来了。
2024 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 “寒武纪思元 590” 芯片,在 AI 推理任务中的性能达到国际主流芯片的八成以上,而且功耗更低,已经在政务、金融等领域批量应用。
信息来源:黄仁勋痛陈美国对华芯片管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归零
更关键的是,这款芯片采用成熟的 14 纳米工艺制造,不用依赖最先进的制程,刚好绕开了美国的技术封锁。
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突破,商用化也跟上来了。华为海思的昇腾 910B 芯片,已经实现全流程国产化设计,配套的软件开发平台也吸引了上千家企业参与。
壁仞科技的 BR100 芯片,在云端 AI 训练场景中,性能已经能媲美英伟达的 A100,并且已经进入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试用。
2024 年的数据显示,国产 AI 芯片市场份额已经升到 35%,比 2023 年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半年前还主要靠进口,现在已经能分走三分之一的市场了。
有人说央企用国产芯片是 “赌气”,其实背后全是实在的考量。
2024 年上半年,因美国出口限制,英伟达 H 系列芯片交货周期从 3 个月延长到 8 个月,对于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央企来说,根本等不起。
更重要的是,美国芯片存在安全隐患,2024 年某外资芯片企业就因 “后门程序” 导致国内某银行系统短暂故障,这让央企更加重视芯片的自主可控,核心业务可不敢冒这个险。
现在的国产芯片,早就不是 “能用就行” 的水平了。
信息来源:股掌柜咨询:昇腾芯片规划引领国产算力升级
2024 年,江苏、上海、广东这些电子产业发达的省份都出台了政策,对使用国产芯片的企业给予补贴,对芯片研发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比如碳化硅芯片这种关键器件,国产产品的良品率已经从 2023 年的 60% 提升到 2024 年的 85%。
不仅能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上,还能让续航多 15 公里,价格比进口产品低 20%,性价比优势明显。
看央企的 “换芯” 名单,亮点不少: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改造中,用国产 “华大九天” 芯片替代进口芯片,设备稳定性比之前提高 2 个百分点,而且维护成本降低 15%。
中国电信的数据中心里,华为昇腾芯片搭建的算力集群,已经替代了原来三分之一的英伟达设备,在视频处理、语音识别等任务中表现稳定。
这些都不是摆样子,是经过半年以上实际测试后的选择。
普通消费者可能没太有感觉,但资本市场早就给出了信号。
看 2024 年 10 月的芯片基金数据,10 月 10 日因美国加码限制消息跌了 4.8%,10 月 12 日又因国产芯片突破消息涨了 2.1%,到 10 月 18 日,基金净值回升到 1.08 元。
这种波动,刚好对应着国产芯片突破和美国企业受挫的消息。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芯片设计板块指数。2024 年 8 月 1 日,这个指数还是 4500 点,到 9 月 20 日就涨到了 5020 点,一个半月涨了 520 点。
资金用脚投票,说明市场对国产芯片的信心越来越足。
信息来源:芯片ETF(512760)盘中涨超1.4%,半导体供应链波动或加速国产替代
反观美国企业,AMD 因出口限制,2024 年在华收入减少 6 亿美元。
英特尔的 PC 芯片在华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65% 降到 2024 年的 58%,被国产芯片厂商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分流了部分市场,两边的差距一下子就显出来了。
现在有人问:“美国芯片卖不出去怎么办?” 其实答案很简单,是他们自己放弃了中国市场。
2024 年 9 月,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外资芯片企业的 “捆绑销售”“价格垄断” 行为开展调查,这记 “组合拳” 也说明,我们要的是公平竞争,不是封锁和垄断。
国产芯片的崛起,也不是非要跟美国 “对着干”,而是走出了自己的新赛道。
比如华为的昇腾芯片,重点发力 AI 推理和边缘计算,避开和英伟达在高端训练芯片上的直接竞争。
地平线的征程芯片,专注于智能汽车领域,2024 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装车率达到 28%,远超外资品牌。
2024 年,长三角集中力量搞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珠三角聚焦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成渝地区侧重芯片材料和设备研发,这种多点开花的格局,已经不是美国能轻易影响的了。
2024 年的芯片之争已经很清楚了:谁搞封锁,谁就会被市场抛弃。
谁愿意开放合作,谁才能长久发展,英伟达的例子就在这摆着,就算降低性能、加监控条款,失去信任之后,照样拿不到订单。
央企 “换芯” 不是终点,而是中国芯片产业成熟的起点。
从 2023 年被 “卡脖子”,到 2024 年国产 AI 芯片市场份额达到 35%,我们用一年多时间证明:自主研发不是 “自断后路”,而是给自己铺了一条更宽的路。
未来,要是美国企业能拿出诚意,放弃那些不合理的限制,中国市场的大门还开着,但要是还抱着封锁的老想法,恐怕真要好好问问自己:“你的芯片,到底要卖给谁?”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